361
機器人
機器人顧問 “跳鯊魚”?看看未來五個趨勢
美國金融服務機構Silver Lane在題為“機器人顧問是否跳鯊魚?”報告中指出,機器人顧問的崛起,喚醒了“沉睡中的巨獸”,傳統金融顧問紛紛推出機器人服務,而在這場機器人 “較量”中,獨立機器人顧問顯得日益困難。
“跳鯊魚”一詞源自一部美劇,意思是開始失去吸引力。不過,機器人顧問無疑正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谘詢機構科爾尼 (A.T.Kearney)預計,機器人顧問未來三到五年將成為主流,年複合增長率將高達68%,到2020年其管理資產規模有望達到2.2萬億美元。而花旗銀行在報告中指出,智能理財未來有望成為萬億級別的產業。
A.T. Kearney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約20%擁有支票或儲蓄帳戶的消費者意識到機器人顧問服務,約3%的消費者計劃采用機器人顧問這項技術。研究同時發現,48%的消費者不同程度地表示出對機器人顧問的濃厚興趣。
Silver Lane的報告亦非常樂觀,這意味著機器人顧問管理的資產規模將上升超過10倍,即從目前的0.5%到五年以後的5.6%。
機器人顧問(Robo-Advisors,又稱“機器人投顧”)是一種在線財富管理服務,具體指通過算法與用戶友好型界麵為用戶提供投資組合建議。機器人投顧未來發展呈現五個趨勢:
1:機器人顧問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A.T. Kearney最新報告稱,機器人顧問管理資產規模(AUM)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2萬億美元。
事實上,將一個人的退休帳戶交給“自動化顧問”的想法並不新鮮。
Silver Lane報告稱:“我們看到‘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s,簡稱TDFs)的巨大成功,在某種程度上,TDFs已經累積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產和占據20%的養老金市場,同時它每年還獲取約40%新的401(k)養老金計劃用戶。”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相對於傳統顧問服務高淨值用戶,機器人顧問的大部分用戶很可能來自於尚沒有得到任何顧問服務的人。
國內一家機器人顧問“勝算在握”負責人莊敬偉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A股裏麵大概有1億個股民,然而真正活躍的投顧隻有2萬左右,意味著一個投顧要服務5千散戶,這會導致90%的散戶得不到專業服務。“我們要為每一個投資者配一個獨一無二的機器人投顧。”
莊敬偉認為,目前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機器人投顧將在今年迎來市場元年。
國內知名風投複星昆仲指出,對智能投顧的接受度來看,全球的市場已經具備了相當不錯的基礎,而亞太區甚至是領跑地位。根據Capgemini和RBC WM聯合發布的2015世界財富報告,全球範圍內48.6%的HNWI對智能投顧產品的易用性、低費率非常認可,並表示願意接受將自己一部分財富交由智能投顧打理,而持這一態度的HNWI在亞太區占比為76.3%,位列全球第一。
2:傳統顧問奮起追趕,機器人顧問醞釀洗牌。
機器人投顧的崛起,顯然喚醒了“沉睡中的巨獸”。這些傳統顧問,如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和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紛紛布局機器人投顧業務,試圖占據這個新興的智能理財市場。
美國知名券商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發布了他們的機器人顧問——嘉信智能投資組合,不到3個月就吸引了33000個賬戶和24億美元資產。顯然,嘉信理財在90天獲取的用戶比獨立機器人顧問快得多,而獨立機器人顧問公司Wealthfront卻花了約3.5年,Betterment花了4年多。
相比嘉信理財,先鋒集團進軍機器人顧問業務顯得更進取。
Vanguard將其個人顧問服務的資產起點從500000美元消減至50000美元,谘詢服務費從0.7%降至0.3%(加上基金費用,通常範圍從0.05——0.19%),單單這項變革就吸引了100億美元的新資本,而以往的資產管理計劃募集最高規模才110億美元。
事實上,作為一個附加的投資渠道,投資者亦要求他們的傳統顧問增加一些數字化的機器人顧問服務,就像已經使用網上銀行一樣。這意味著傳統顧問需要通過引入機器人顧問業務來滿足投資者。
Silver Lane 認為,像Vanguard、Schwab 和 Fidelity這些金融巨頭如果選擇單幹,而不是繼續通過平台接入交易,他們或許可以通過一場攻堅戰越過這些最大的獨立機器人顧問。
3:傳統顧問正經曆一些痛苦,事實上機器人顧問可能對低端產品或提升收費透明度產生更大影響。
Silver Lane報告估計,8%的頂級谘詢公司目前提供某種機器人的服務,另有20%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提供類似服務。
為應對機器人顧問衝擊波,傳統顧問希望創建一個新的、低接觸的自動化服務(或費用更低的半自動服務)作為他們現有的業務的補充,而不是通過渠道降低價格。
這是一個正確的舉措。Silver Lane指出,即便這意味著傳統投顧以互補的、半自動的服務通過一個較低的價格迎合低端用戶。
先鋒集團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即使公司部分收費由0.7%降至0.3%,但業績幾乎翻了一番,其個人顧問服務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10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機器人顧問將迫使收費變得透明。
“顧問收費模式正受到質疑,超過1.5%管理相當規範的ETF組合沒有為客戶提供其他更多的價值,這顯然是不足的,” Silver Lane報告稱。“投資者期盼更清晰收費結構,以了解他們所付出的,以及他們是如何傳出的。”
4:獨立機器人顧問的規模化可能比預期的更困難。
獨立機器人顧問麵臨行業巨頭進入和行業日益增長的激烈競爭。Silver Lane認為,獨立機器人顧問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提高營銷支出,以抵禦更強大的品牌進入,其次是增加更多的人類顧問以提高服務水平。
“行業巨頭們擁有無法比擬的品牌價值,這是顯而易見的,在他們近期開展的機器人業務中,亦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資產匯聚能力。” Silver Lane稱。“同時,在不久將來,隨著越來越多玩家進入這個市場,無論對機器人顧問還是傳統顧問,競爭都將加劇。”
另一方麵,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立機器人顧問在非營銷相關費用亦會提升。
對一些不精通技術、初次使用機器人顧問的早期客戶,“為他們提供更高級的手把手指導”可以幫助機器人顧問擴大其客戶基礎;如果擴展到更複雜的金融服務,那麼機器人顧問需要與人類顧問形成配合,如借助電話等方式,但這勢必將觸發行業更劇烈的競爭。
5:下一個巨頭將進入機器人世界?
繼先鋒集團推出機器人產品和貝萊德(BlackRock)收購機器人顧問早期公司future advisor,看來,其他重量級公司,如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和景順資產(Invesco)或將是下一個進入機器人世界的“不二人選”。
“機器人顧問熱潮未來將形成幾個路徑,其中一個潛在的方式是,它逐漸收窄範圍,成為低成本的ETF基金的前引擎。” Silver Lane稱。“例如,State Street 和 Invesco還沒有在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有所行動,但作為主流,他們顯然是潛在的大玩家。”
相對於美國正在醞釀變革,在國內機器人顧問正令BAT、傳統金融巨頭、創客們興趣高漲。
阿裏巴巴和騰訊分別推出了螞蟻金服和微眾銀行,平安推出基於大數據的一賬通等產品,日前百度則推出國內首個“股市知識圖譜”可視化動態係統。國內新興投顧公司亦湧現,如針對海外資產配置的“彌財”、理財超市“理財魔方”、針對證券的智能投顧“勝算在握”等。
不過複星昆仲指出,整體而言國內仍然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