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前沿科技發展與投資布局

為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合作,打造中國南方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產業矽穀中心,加強“資本+科技+孵化”緊密融合,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優秀創業項目進行進一步孵化或投資。雷鋒網據悉,由招商局集團招商創投、招商啟航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雅瑞資本、立德共創、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香港科技園等單位承辦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論壇於10月19、20日在深圳舉行。

據雷鋒網了解,本次高峰論壇邀請了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多名學術專家、企業高管及知名投資人,就“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展開專題研討報告,並進行圓桌討論。其中,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田苗教授發表了主題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前沿科技發展與投資思考》的演講。

(圖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

以下為王田苗教授的演講原文,雷鋒網新智造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2002年,我創辦了博創科技孵化平台,它實際上是一個科教技術研發公司,當時其核心為教育機器人,後來轉變成了兩輪自平衡車,今年銷售量達到一百萬台,銷售額二十億,他們在做服務機器人的解決方案,後麵還孵化支持學生創業的有工程車輛與農業裝備物聯網、智能汽車實時操作係統、醫療機器人等。

剛才在與李澤湘教授的交流中,我們有著同樣的共鳴。第一個共鳴是:我們孵化的這些創業者具備三個特點。首先,他們特別癡迷技術創新和嚐試動手;其次,他們善於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從問題中梳理所需要的知識,而不是泛泛地講機械設計機械電子傳感和控製;此外,他們善於將技術、產品轉化為商業一種能力,或者找到具備商務這方麵的優秀合夥人。另一個共識就是除了理論的創新以外,在科技創新方麵的教育體係可能存在需要反思的地方。

科技改變未來社會

科技未來發展在中國目前有以下明確的特征:

科技推動了各個行業的變革,世界互聯成為一種導向。

在這個曆程中,一股新的世界浪潮由科技推動。新一輪浪潮期待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和相應的智能製造等方麵,所以我認為,這個浪潮在世界範圍內回溯。

下麵是反映世界貿易的圖片,其中有貿易額包括單價和整個相應的量,2002年中國的貿易額排在全球第六,15年之後中國居於首位,而且超出美國51%左右。這個浪潮在中國的八十年代,WTO市場經濟開始做買賣了,信息家電出現第一次市場化。第二次浪潮是在二十年代初,電商開始湧現,房地產、汽車以及智能手機推動了這十年的發展。而新的一輪浪潮,我們期待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和相應的智能製造等方麵,所以我認為這個浪潮在全世界範圍內回溯。

為什麼認為科技改變世界?

我們把所有偉大的公司按照曆史時間順序排列,最早的一批是以農業機械和紡織機械,第二批出現了火車、汽車,隨後是石頭、電力、金融、銀行。從整個曆程我們看出這樣的演變,早期有微軟、華旗,現在是蘋果、穀歌、亞馬遜,還有我們所說的阿裏和騰訊,意味著科技改變著時代正在悄悄的到來。因為當一個科技浪潮推進生活方式變革的時候,它會具有以下特征:

它出現了完全的一大批顛覆性技術,逐步形成了由新的技術集成支撐的新的經濟生態。

它很快能夠到達2C,我們所說的從政府到2B到2C。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是整個科技浪潮的引擎,科技浪潮在改變社會。對於中國這30年改革開放,也是這樣,開始是市場經濟、信息家電、互聯網、WTO,隨後是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與電商、房地產、汽車、娛樂旅遊教育等,目前正在與世界同步。

從狹義上理解,機器人就是自動化的智能機器,人工智能其實就是通過大數據決策的一種智能學習與決策軟件,並且以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為先導,帶動了其他技術變革速度,加速了各個行業與社會生活的應用推廣。在這個方麵,麥肯錫發布了《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一共有12項,如下圖所示。

科技浪潮推動的本質上是由社會形態決定痛點需求,由痛點需求決定產品,產品與服務決定了企業形態,科技技術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比如:社會形態造成了個體工作緊張、繁忙與獨處,也決定了你希望了解變化的世界並同時保持自己的寧靜,人內心也開始需要一種網絡化的溝通方式,從而也就出現了我們所用的微信社交軟件,人的交互發生了變化。未來社會的基礎條件,法製文明物質豐富高水平的牽引,物質生活比較豐富的國家都在追求這三個事情,文明民主與安全,其次是吃住行娛樂健康方便變成人一種內心和舒適的分享,隨後就是個性化職業的追求,包括創業、藝術、科學、宗教、服務等。

科技改變社會形態將由C到B

目前,發達國家追求個性化的定製製造,包括形成若幹行業的高校製造工廠。當出現了這個現象以後,網絡化製造就變成必需,由於小工廠無法準確知道客戶需求而且用地、用工成本越來越高,為此有可能將會疾速萎縮。對於發展中地區,智能機器或機器人會變成一個內在的動力,因為它本質上替代了人去完成重複、昂貴以及髒亂的工作。未來會走向小批量生產,包括精準以及C到B的製造。由此我得出了第一個理解——科技改變社會形態將由C到B,就是需求推動製造、推動設計以及推動服務。

未來AI與機器人的三個本質作用

AI與機器人在未來將會起到三個本質的作用,分別是:解決社會效率;解決精確個體與社會的需求與問題;解決預防、提醒、影響個體與社會的需求與行為問題。

我們從英國的政府報告裏得出了仔細的分析,目前AI和人工智能的效率大概會提高30%多,成本會降低20%多,精準的程度會提高80%。整個15萬億美元其中在2030年的40%來自於生產效率,60%來自於消費,所以得出的這個結論,是未來社會的四元結構。

原始結構是一圓結構,酋長家族式的。農業社會是二元結構,它由民眾和政府兩者構成。工業社會是三元結構,由政府、大眾與企業構成,而未來社會是四元結構,由大眾、政府、企業以及AI與機器人,四元結構也屬於智慧社會結構,我得出這個結論,是想說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對大眾、對企業、對政府帶來監督與影響,也會給社會帶來了社會的變革,但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倫理、危險。

AI及機器人的社會需求痛點

目前我所了解的幾個痛點,AI人工智能派生出的場景是需要創新的,比如:製造業招聘工人、交通擁擠、醫療健康、以及缺乏豐富精準的娛樂新聞財經這四方麵的資訊等。

其中,迫切需要機器替代人工作的領域包括焊接與打磨、倉儲物流、3C裝配與製造、危險性較高的工作等。

以下這張圖片反映出了未來老齡化社會需求,年齡階段分為:60-70歲、70-80歲,80歲以上,中產階級達到40%以上,而且這些中產階級麵向60歲以後這個需求一樣會爆發的。

由此可見,值得我們關注的AI及機器人的三個領域同時也是人們目前在科技創新和投資方麵比較關心的,它們分別是:新消費、新醫療以及新產業。其中,新消費包括:吃住行衣用,以及娛樂體育文化。新產業則包括了5G物聯網、智能汽車、物流裝備、可穿戴式設備、智能製造、農副產品、國防工業等。

而新醫療服務主要是定製化私人助理、陪護聊天、基因幹細胞、生物3D打印、AI診斷等方麵。具體有關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方麵的技術,大家期望突破的有智能材料與剛柔耦合軟體結構、AI芯片、機器深度學習、強人工智能以及人機交互融合安全技術等。

未來社會是AI大數據+現代服務業+網絡化製造模式的C2B社會,以客戶需求與服務為中心,是這個社會變革的核心價值。由此,不難看出,所以企業包括創新創業企業,結合各自優勢,希望在三個方麵獲得發展與競爭力。其一是需求大數據獲取,競爭力的技術包括手機、語音、視覺、可穿戴式、傳感器,芯片、OS、雲計算等技術革命;其二是雲服務--AI中間件與核心部件製造,競爭力的技術包括線上線下AI連接件,基於行業連續需求、製造、物流、便利店的Paas平台管理AI軟件服務,智能製造核心部件等;其三是全球互聯網製造模式CtoB的具體行業領域產品與係統,競爭力的技術包括新材料、新電池、傳感器、執行器、控製器、應用軟件等部件、裝備設備、智能機器人、AI應用係統等。

價值投資的經濟學

平時我們常說美國人投資價值是講究利潤、速度和規模,而歐洲人投資價值則是追求實用、尊重和曆史,所以這引導著一種價值投資文化取向,從而也不難理解美國人能夠派生出微軟、穀歌、麥當勞、星巴克等,而歐洲人能夠派生出奔馳、西門子、博世、世界品牌表當奢侈品。而中國投資經濟學分為兩類,一類是投資獨角獸、明星企業、希望改變曆史企業並不一定賺錢,至少現在不賺錢;一類是投資效益、利潤、穩定發展並不太關注是否顛覆或改變行業,至少現在不太關注太久遠未來。

投資的創業者決定了創業的成敗,投資戰略方向或賽道決定了價值投資回報收益率。創業者學習進化速度起著決定性作用,包括具有壁壘的創造性產品、快速市場營銷能力、拿捏重要稀缺的相關資源能力。

對於創業者往往走先縱後橫的發展道路,走落地場景引領商業模式與科技創新的道路。

未來的技術是免費的,產品和服務租賃是付費的。隻有市場需求痛點並具備稀缺的技術、產品與稀缺的資源才有投資價值。

選擇投資方式,一是從A、B、C等項目孵化培育,再逐步追加優秀項目;二是從新經濟的賽道中,同時選擇幾個優秀的年輕賽手;三是從美歐模式獨角獸企業尋找或COPY中國模式的企業,對標進行投資;四是先從某個行業前50家企業中選擇前優秀1-3家企業(如影響力、銷售、上市)進行投資,讓他發展更強更大的企業。

最後更新:2017-10-25 19:02:45

  上一篇:go 匯醫慧影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成醫療行業大勢
  下一篇:go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開幕,人工智能能否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