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
機器人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是謬論 人工智能再發達人類依舊要工作
除了共享經濟之外,風口早已經吹向了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公司中,穀歌、微軟、百度以及英特爾等多家公司已經進入人工智能領域內。
隨著人工智能熱度不斷上升,多數媒體或者科技狂人更是不斷鼓吹人工智能將會替代人工。近日還有英高校校長稱,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將會取代老師等。
關於此類新聞已經沒有任何新意,畢竟關於“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寫新聞,速度要比人類記者快很多;人工智能已經開始譜寫鋼琴譜並彈鋼琴”等新聞早已經不絕於耳。
就目前事實而言,部分工廠都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部分人類工作,特別是一些勞動技術含量不高的工廠,都可以完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這樣的工廠就像一些勞動密集型的餃子廠、月餅廠,再或者類似富士康這樣的製造業。
其實,就以目前人工智能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想要取代人類工作根本是難以實現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僅僅是能替代部分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或者一些精密工作,永遠也難以實現徹底取代人類工作。
這樣說是有原因的。
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這很正常,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在任何製造業工廠中,首先被取代的就是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
例如餃子工廠、饅頭工廠,無論是包餃子、做饅頭這些都完全可以自動化、智能化。隻要將程序和模板設定好,即可按部就班的開展工作。
即使在手機製造或者汽車製造等行業中,類似做外殼、進行烤漆、噴漆等工作,這些都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
即使再複雜的手機主板以及芯片等這些精密設備的製造,人工智能都可以更好的完成,因為人工智能的強項本身就在於數據的準確計算,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在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先後打敗世界棋手李世石和柯潔,這再次證明了人工智能在數據處理方麵要遠遠超過人類,其對數據處理越精準,其就更適合在精密設備製造行業中發展。
總結一下就是,以人類目前人工智能的水準,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替代人類工作,僅限於那些模式化的工作中,也就是說隻要有固定模式或者鑒定方式,這樣的工作,人工智能都可以取代人類。
而那些涉及到人類主觀判斷的工作,人工智能是無法取代的。
例如餃子加工行業勞動技術含量低,但餃子的配方牽扯到人類主觀判斷,即使嚴格按照配方去製作餃子餡,沒有人類的主觀判斷,再智能的機器人也無法實現。
人工智能可以寫新聞稿、小說等,而要想寫出來真正的偉大的作品,還是需要人類親身感受體驗,這樣才能寫出讓人類共鳴的作品。
人工智能在短時間內根本難以有類似人類的思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更何況人類本身就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延續下一代的使命等,這些是人類永遠無法賦予人工智能的。
這樣來看,人工智能也就不可能替代人類主觀判斷性的工作,因為其不可能體驗某些事情,其也不可能有人類的思想覺悟。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人工智能是人類發明的,人類工作都被人工智能取代,難道人就可以什麼也不幹了麼?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人工智能取代現在人類的工作,但人類還有更多工作要做。例如人工智能的開發工作、監督管理工作等。
自古以來,人類都欲充當統治者,未來即使人類將人工智能作為被統治者,人類仍需要工作,其工作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如何防止人工智能反抗作亂,如何更好的管理人工智能等。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