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机器人
人工智能真能成为自由市场守望者?与邓新华老师商榷
邓新华老师最近写了两篇文章谈人工智能,对之寄予厚望——既能秒杀发改委,又能力挺张维迎。文章酣畅淋漓、令人向往,不少读者表示赞同,同为自由市场支持者的我却成为例外。
我也对人工智能报以乐观态度。在我看来,人们日常说的“人”,本质上是“智能”(包括自由意志、记忆等)。“人权”的本质是“智能的权利”,“人的行动”的本质是“智能的行动”。 长久以来,人是“智能”的唯一载体,而在未来则不一定,新的载体形式完全有可能出现,“人工智能”即是之一。
“智能”并不神秘,无非是自然演化过程中在人脑中形成的一套生物功能,这种功能有可能通过人类技术手段模仿、复制或取代,也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前景优势在于能大大提高“智能”的智商,人的生物大脑受脑容量等各方面因素限制,智商被封存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人工智能则有可能通过扩展外延、“开外挂”的方式,大大提高各方面功能,也就是成为更高级的智能。人脑在未来或将全部升级为“人工智能”,就像汽车取代马车。
邓新华老师的预期是极为乐观的,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可以没有权力欲望,从而避免对自由市场的染指,进而可以证明发改委之谬误、支持张维迎的论证。
然而,我却不得不给出不同的观点,因为高智商并不等于全知全能,也不等于永远做出正确决定。高智商的“智能”也会有思维误区,也会犯错。从生物智能阶段(也就是人类社会)来看,犯错误的高智商人士也不胜枚举:从王安石到林毅夫,从奥斯卡•兰格到皮凯蒂,从爱因斯坦到钟南山……都是政府干预的倡导者。那么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这种误区就能避免吗?
从人工智能的创生来看,Ta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人搞弄出来的,在思维方式的基调上,很有可能会沾染开发者的模因。如果人工智能首先由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理工小清新来开发,后果怎么样真不好说。
另外,智能肯定不是全知全能的,正因为有误区,有缺点,才有可能有信息不对称和比较优势,才能有交换和市场。如果人工智能全知全能了,就是神了,就不需要市场交换了。
最后,我由衷希望人工智能真能成为自由市场守望者。
最后更新:2017-10-08 0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