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遠在天邊?錯了,它此刻就在幫你指揮交通

在大眾輿論和一般城市居民看來,人工智能可能是高高在上的,更多存在於實驗室和昂貴的企業服務中。但事實絕非如此,AI的本質是以更貼近人類思維的方式,處理傳統計算機難以應對的任務,從而提高信息的鏈接與處理能力。從技術原點上看,AI將是無比貼近現實世界的一項技術。讓更多人感受到AI,感受到AI對經濟民生的加持,是AI技術的真正意義所在。

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一個詞:城市,就是一個可以讓AI大展拳腳的目標。

擁擠的人流、緊張的交通,和無數人員物資的調運,巨型城市本質上是無數數據的流動,但這些數據卻缺乏指揮和思考,各自按照自身意願流動。很多擁堵和事故,都是在這一基礎上醞釀而成。AI和城市交通的結合方案有很多,但比較成功的卻很少。這裏不妨介紹其中一種,以此為案例解析一下AI在城市運作中的作用和產業落地價值。

去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阿裏雲宣布將給杭州安裝一個“大腦”,一個可以對城市大數據進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斷、自我處理的人工智能係統。這就是很著名的阿裏雲ET城市大腦,它的第一個目標是杭州的交通。並且其後陸續在多個城市打開了AI賦能城市管理與交通的矩陣傳遞。在剛剛結束的今年的雲棲大會中,城市大腦交出了一年以來的答卷:城市大腦1.0正式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鍾。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蕭山,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人工智能與城市的約會,已經從願望變成現實。

讓人工智能接管交通?

不得不承認,杭州這座城市在很多次經濟與技術變革中都是勇敢的。據我所知,在杭州與ET城市大腦的合作之前,世界上是沒有真實城市將部分交通指揮權下放給智能體,讓機器去代替人工指揮交通的。從各方資料來看,阿裏雲與相關企業、科研部門在杭州的這次合作,對各方來說都是一次挑戰。好在從結果來看AI並沒有讓人類失望。ET城市大腦裝配之後首先在在杭州蕭山區的部分路段試運營。數據顯示,通過ET大腦對路段紅綠燈的智能控製,實驗路段的通過能力提升了11%。極大提升了蕭山區城市路段通過率。

點擊播放 GIF/625K

ET城市大腦優化紅綠燈效率

之後,ET城市大腦的交通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增加,比如智能控製左轉通道,比如控製高架橋的車流量。要知道,高架橋這種東西,上去1千輛車可能沒問題,上去2千輛車就可能大家都走不了。流通速度和車輛數之間的平衡決定了最大的交通效率——而這個效率近乎是人類無法計算的。

ET城市大腦的目標,是讓杭州在2022年亞運會的時候變成一座汽車不限行的城市。這個目標聽起來簡單,但仔細想想卻很有困難。要知道,大城市的人口和車輛保有量永遠是上升的。一旦城市推出了限號等限行政策,就近乎是不可逆的。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座城市是頒布了限行政策後又取消的。

但這個“不可能”,卻很有可能正在被人工智能改變。

技術光合:裂變反應與平台效應

每一項“黑科技”背後,都有著一套嚴密的技術構造與技術邏輯。城市ET大腦這樣的AI體係也不例外。

ET城市大腦本身,蘊含了從信息采集矩陣、數據交換中心、開放算法平台、數據應用平台組成,這是一套完整的可裂變、可延伸的城市人工智能應用體係。整個體係從關聯著攝像頭、路況數據采集裝置的傳感係統,一直延伸到運算體係與算法平台。而背後為這些能力提供可能的,是阿裏雲飛天運算係統等強大算力支撐。

憑借雲計算基礎的優勢和體係化的技術集成,曆時一年,ET城市大腦相繼落地到蘇州、衢州、澳門,證明了其本身的可複製推廣能力。另一方麵,可能比較少被人關注的是,城市ET大腦本身也在不斷進行著技術創新。比如“時空自編碼器檢測交通異常”等AI算法對交通的加持,都由ET城市大腦團隊完成,並得到了快速部署。

點擊播放 GIF/920K

時空自編碼器檢測人群通過率

憑借體係和技術的彈性延展,未來城市大腦這個命題很可能不僅限於交通。從數據交互到算法的不斷完善,整個ET大腦的體係是相關聯的,未來很有可能從交通延展向城市生活與經濟的方方麵麵。比如物流、安防、水利、災害應對,都可以用類似的技術能力進行加持,並組成更優質的機器學習進化邏輯。從一個端點出發,ET城市大腦或許在進行一場關於技術的光合作用。或許不需要太久,絕大多數中國城市居民都可以感知到AI的溫度。

人工智能應向何處去?

在分析阿裏的AI戰略時,有個必須要注意的邏輯:從城市大腦到工業大腦、醫療大腦和環境大腦,阿裏雲的人工智能戰略始終保持著與經濟民生需求的高頻同步。這其中當然與技術戰略層麵的考慮相關。但更多的可能說明了阿裏雲在數據庫、大規模計算技術和硬件能力層麵的領先,構成了ET大腦可以快速貼近民生,完成其他純技術公司無法完成的AI落地場景。

AI是一件內外功必須兼修的事。技術創新能力不過硬就一切形同虛設,但與真實世界的連接能力太弱,會導致AI流於紙上談兵。無法落地構成真實的產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目前來看,更合理的方式是將雲計算能力、硬件部署和人工智能本身的算法、模型、邏輯結合,構成了快速、垂直化、係統化延伸的三重落地方式。通過精準場景和真實進度,讓AI自證經濟價值和對民生社會的反哺能力,從而獲取更高的認知和肯定。

從阿裏雲和ET大腦的相關部署,也許已經可以看出阿裏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破局方案。基於技術影響現實的路上,阿裏雲很可能鑄造一道差異化的產業壁壘。從這次雲棲大會披露的成果來看,阿裏雲的人工智能能力已經開始在各個垂直領域落地生根。比如茅台通過阿裏雲搭建營銷平台,未來還會通過區塊鏈構建防偽體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賦能,將消費者市場和製造連接在一起,走入了智能製造的道路。通過阿裏雲的雲計算和產業場景優勢,阿裏雲的人工智能正在走進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領域。大到環境、城市,小到新零售、製造業,金融、政府、交通、航空、體育。可以說,正是與行業緊密結合,與垂直應用深度捆綁的特征,讓阿裏雲形成了與其他廠商不一樣的AI戰略。

當然,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更大的價值在於普惠民眾和經濟。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期待不堵車的道路、不限行的城市,以及沒有霧霾的藍天碧水一樣,每個人都應該可以期待AI帶來的生活質量提升和經濟水準提高。

AI不應該高高在上。至少在城市中,它應該存在於每一個角落。

最後更新:2017-11-02 16:18:32

  上一篇:go 惠州雲博會昨日開幕,機器人無人機VR吸睛無數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第一龍頭強勢股橫空出世,淨利暴增500%蛟龍出海,碾壓京東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