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8
機器人
經濟不景氣,機器人還來競爭
診所老板之家
醫訊 |病例| 經營
關注這個不一樣的微信號:診所老板之家
導讀:在機器人寫稿會否取代記者爭議未平之際,這幾天,機器人會不會來搶醫生的“飯碗”又引發一輪熱議。
有媒體報道,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人工智能“智醫助理”機器人
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監管下參加了2017年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測試。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8月28日在2017中國(廣州)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透露
該機器人不僅過了基礎線,而且考出了中高級醫師的水平。
機器人可幫醫生“偷懶”
據媒體報道,杜蘭說該機器人首次參加“醫考”並通過,同時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
擁有智能語音等服務能力,可以直接將醫生所述形成病例,讓醫生從雙手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
“僅從工具的角度來說,機器一定要比人做得好,才有價值和前途,計算器就是典型例子。”
眼下如火如荼的智能機器人與曆史上的工業革命沒有本質差別。
新技術不斷取代人類部分工作,這是必然趨勢。
隻是這一輪智能革命,不像過去隻取代人的體力勞動,更有可能取代人的腦力勞動
因此在不斷挑戰人類認知,人類在心理上會有的一點點難過、失落或恐慌,但趨勢不可阻擋。
或者也可以樂觀的認為是機器在幫人類’偷懶’。
“在醫療領域,機器人完全取代人類的難度相對更大,一方麵,患者個體差異大,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另一方麵,好醫生的綜合判斷能力和大量經驗,機器人短期內還很難達到。
同時,需要操作技巧的工作,如超聲檢查,機器人在短期內也不一定能行。
畢竟疾病診斷與下圍棋不一樣,不是靠單純記憶棋譜就能完成的。”
“短期內機器人挑戰醫生的難度還比較大,但不等於人工智能沒有用。”
機器人會在細分領域逐步取代醫生部分工作,如心電圖等具有標準化數據的影像診斷,以及信息明確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斷。
比如IBM的沃森(Watson)人工智能,錄入已有疾病治療指南和發表的論文進行機器學習
並與醫院在合作獲得更多患者病例數據,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醫學越來越細分,醫生越來越精通某一專業領域,但對其它專科可能就不那麼熟悉,
但病人的疾病有可能是多發的,這時候機器人從整合醫學的角度輔助判斷,提供最新知識,這是非常有用的。
而且機器人還可以用於提醒醫生,減少由於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可避免的醫療差錯
同時智能的分診、導診,在基層可減少漏診和誤診,幫助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
另外,可用於年輕醫生的教學培養,總之,將醫生能力發揮到更大,提高效率,解決更多問題。”
倫理、法律、技術有挑戰
但未來服務前景廣闊
能不能接受讓全自動機器人給自己開刀?
大多認為即便是技術成熟,暫時還過不了“心理關”,如果要嚐試,必須有醫生在場把關,可以從一些傷口縫合等小手術嚐試。
據了解,按照國際規定,目前還不允許機器人獨自操刀。
“即使未來技術可實現 但也存在倫理和法律爭議。
比如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責任主體是醫生還是機器人?法律規定在這些問題上還是空白。”
“在手術室當中仍然是外科醫生發揮主要作用”從技術的角度看,機器人的感知功能、反饋功能、視覺功能等還需不斷改善。
比如,良好的感知功能全麵了解患者狀況,必要時需要人機互動;
實時的視覺功能,幫助醫生看到一些目光不可及的地方,結合曆史圖像和視頻進行機器學習更加了解手術情況,使手術更加安全。
“未來機器人要變得更為智能,瓶頸問題還是在數據。”
涉及患者隱私的診療數據還沒開放,醫院信息化水平離智能化的差距還很大。
人工智能在語義理解、語音識別方麵還存在問題。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塑料、橡膠、化工等高汙染行業以及食品、飲料和製藥等與民生相關行業應用範圍不斷擴大
對降低環境汙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發揮重大作用;
隨著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智能交互等技術,服務機器人在金融、醫療等專業場景的應用也逐漸增多;
而特種機器人已在助老助殘、現場保障、安全生產和搶險救援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方麵與全球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
特別是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等領域已部分接近和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目前國內智能服務機器人發展相對較為迅速,已出現一批創新企業。”
“不僅是醫生的工作助理,老齡化社會將會催生出新一代智能機器。
機器人陪伴對話聊天、老年人行為輔助、定製個性化看護服務,及針對殘障人士的智能假肢、災難救援領域都頗有應用前景。
(掃碼加入藥直供)
丨作者: 診所老板之家
精選
THEBEST
我們最懂你
·【診所經營熱文】:
有證就可以開衛生室?
號外:診所高危警報
十秒開出處方,你可以嗎?
·【基層醫生必看】:
頭孢又出事!12歲男孩個體診所輸液死亡
輸液又死亡!基層醫生謹記輸液四條原則!
男子輸液10分鍾死亡!衛計委發文:這些病症沒有必要輸液
最後更新:2017-11-03 15: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