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4 返回首页    go 机器人


全面切入工作流,人工智能助力江城医院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可以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获得专家级医生的经验,从而帮助医生减轻劳动强度,替代重复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在9月16日于武汉举办的2017长江产业论坛(秋季)暨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会上,依图医疗副总裁方骢就围绕“人工智能变革医疗”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更好与医疗实践结合等问题。

“AI是风口,风口几年后会关闭。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是能嵌入实际工作流医生觉得有用也能用起来的 AI产品,这些产品会是将来建设智能科室智能医院的基石。”方骢说。

目前,“人工智能+医疗”最早切入实际工作流的,主要是在影像医学领域。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中,依图科技在去年开始投入“人工智能+医疗”的研究,凭借在图像深度学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其胸部CT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已部署进诸如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数十家顶级三甲医院,并进入临床工作流,临床医生对依图智能影像辅助诊断产品的报告采纳率已经超过90%。

而在湖北地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经在其影像科引入了依图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这套系统肺结节的检出敏感性高达96%,有效降低小结节的漏检风险,并自动生成影像报告,几乎代表了目前国内肺部CT诊断人工智能的高水平。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也已准备上线使用该系统。

现在做人工智能的公司那么多,到底是在炒概念,还是真正帮助医生解决实际临床痛点?

放射科工作量非常大,比如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每位病人的CT影像有150-200张,低年资医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片上。传统方式下,医生平均阅片时间要5-8分钟,难度较大的片子平均阅片时间超过10分钟,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后只需数秒,并能直接生成诊断报告。

“依图的这套系统能够提醒医生、减少医生输入繁琐过程,缓解放射科医生超高的劳动强度。”武大中南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徐海波教授说。

在这方面,依图科技走在前列,不止是胸部CT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目前其“人工智能+医疗”全链路医学研发平台已经嵌入医生工作流,在医院正式投入临床试用。这是国内首个覆盖全链路医学数据的人工智能医疗诊断产品,覆盖了胸部CT、乳腺钼靶/B超、神经系统MR等领域。

依图医疗面向放射科、超声科、儿科等多个科室提供了临床诊疗辅助诊断和智能管理系统,并结合前沿医学热点,提供专业的科研大数据分析和前沿的跨学科科研及转化应用。

据了解,依图在近期已经推出AICARE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AICARE小儿常见病智能辅助诊断,即将陆续推出AICARE儿童骨龄智能辅助诊断、 AICARE病历智能搜索引擎、 AICARE临床智能科研平台等AICARE系列产品。

“从科室任务,到疾病的全链路诊疗体系,到智能医院,人工智能未来将在医疗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人工智能不仅仅帮助医生解决临床痛点,更是在扩展医学的知识疆界,挑战传统医学的极限。”方骢说。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医疗各个应用领域和维度,在未来将成功辅助医务人员更高效的完成医疗诊断,推动整个医疗体系的变革。

最后更新:2017-10-08 04:21:55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第一妖王暴跌至5元,主力36亿吸筹半年,目标价65!
  下一篇:go “机器人教育”在吕梁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