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機器人
機器人:我們來了
關注澳門商報公眾號“澳商圈”獲取更多資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周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相比去年,今年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人數可用暴增來形容。會展中心裏,每一場論壇都座無虛席,而另一邊的展廳也是人頭攢動,四處都是參展商工作人員在與參觀者交流的場景。
世界機器人聯合會(IFR)稱,今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32億美元,2012-2017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17%。這家機構更是預測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今年將達到62.8億美元,2012-2017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8%。
機器人的時代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到場
工業機器人參展商是本次大會中參展規模最大的,其中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ABB、發那科、庫卡、安川電機)悉數到場更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記者在發那科展廳前遇到一位高校研發人員,他表示他們目前的工作主要為研發智能集成生產線設備,在研發和調試的過程中需要借助機器人設備,之前曾經使用過ABB的產品,此次和發那科洽談是要去尋求解決有關機器臂的相關參數問題。他向記者說,相比於國外“四大家族”的產品,國內的類似設備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為了研發結果更為理想,盡管成本會高出很多,但他們仍然隻會選擇精度更高、技術更好的國外設備。
這樣的選擇可能並非個例。從目前A股中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相關公司的半年報業績上也能略窺一二。雖然營業收入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機器人(300024.SZ)、匯川技術(300124.SZ)以及新時達(002527.SZ)三家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難以令人滿意,三者的淨利潤增速分別僅為6.67%、10.31%和9.62%。
2017年A股主要機器人公司半年報業績情況
從應用領域看,汽車製造仍是工業機器人熱門應用領域。在另一家“四大家族”關聯公司—安川首鋼的展廳前,一位來自汽車裝配公司的參觀者稱,此次前來是接受公司管理層的委托,與相關的機器人企業洽談購買機器人設備用於汽車裝配。他指出,人力成本及安全因素是此次公司考慮購買機器人設備的最大因素。
據統計,世界各大汽車製造廠,年產每萬輛汽車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為10台以上,發達國家中汽車工業機器人占機器人保有量的53%以上,而目前中國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於汽車製造業。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完善,工業機器人有望對汽車製造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作為參展方,安川首鋼的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安川首鋼的前身為首鋼莫托曼機器人有限公司,由中國首鋼總公司和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共同投資,是專業從事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設計、製造、安裝、調試及銷售的中日合資公司,在提高製造業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公司的主要用戶為汽車裝配企業,裝配機器人的需求旺盛,公司業務經營情況較好。
醫療機器人進入大眾視野
目前機器人產業大致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特種機器人三個領域。特種機器人由於往往應用於軍事、防爆、空間探索以及救災等場景,因此與人們的關係不如服務型機器人那麼密切。
IFR數據顯示,服務型機器人全球銷售額自2012年末的13億美元一路增長至2016年末26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29億美元,其中醫療機器人的規模為16.2億美元,占整個服務型機器人的比例達到56%。
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中,醫療機器人也得到了極度重視。不僅大會主論壇上有三位專家或學者發表了主題演講,而且在服務型機器人的專題論壇中也有多達9位專家或學者進行了主題演講。
更重要的是,該領域正在逐步進入大眾視野。
“醫療機器人無論從參展的數量還是規模上來看,均比去年有了很大幅度增長。”一位連續兩年來到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參觀者說。他認真地觀看了全球最頂尖的醫療機器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演示過程。他認為,因為隻需在患病部位打上六個點,就可以進行手術,而無需像人工手術那樣開膛破肚,因此,相比於人工手術,該機器人產品給他的感覺是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這位參觀者此前曾目睹患有癌症的親朋進行切除手術所經曆的痛苦,他說如果當時有這種手術機器人產品且手術決定權在他手上,他會選擇使用機器人產品。不過他也坦言,選擇機器人進行這樣的手術成本肯定不低。
相關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這套設備的售價大約在200萬美元左右,已經在國內售出65套,屬於國內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設備,可用於人體大多數存在較大空間部位的手術,如胸腔、腹腔、盆腔等。現階段國內醫院對於該設備的需求量很大。
目前美國有90%的前列腺癌症都是用該類型機器人進行手術,相比於人工手術的優點包括創傷更小,出血少,術後恢複更快等。據上述銷售人員所知,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引進達芬奇機器人設備近3年,累計完成上千例前列腺癌手術,手術時間由原來的至少兩小時以上,縮短至50分鍾-70分鍾。國內使用該設備進行前列腺手術的收費大約在3-5萬元左右,比普通手術貴2-4萬元。
除了像醫院這種企業對醫療機器人有所需求之外,一些養老機構也對此表示出了濃厚興趣。
一家來自北方養老院的企業主在新鬆公司新推出的“鬆康係列床椅一體化機器人”展台前駐足良久。他告訴記者,此次來到世界機器人大會,就是想尋找是否有適合自己養老院使用的設備。原因在於,目前養老院聘請的護工帶來的人力成本較高,如果能夠引入該機器人設備,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效果——既縮減了人力成本,又給院內的老年人帶來了便利,還能提高自身養老院的規格。
不過麵對25萬元的高昂價格,他有些犯難,“後續能夠降到10萬元就好了”,他同時也希望能夠為養老院添置自動化檢測類的機器人設備,對老年人的血壓、心率等各項身體指標進行隨時監測。
該產品主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已有很多潛在客戶來詢問該產品,均很感興趣,但同時也更多關注兩方麵問題,一方麵是25萬元的價格能否降低,另一方麵該產品是可以移動的,目前可移動範圍集中在室內區域,後續是否會針對城市道路、上下樓梯以及坡道等複雜路麵進行功能升級。該負責人表示,後續一定會通過規模化量產來降低價格,同時複雜地麵的出行問題也將納入他們的研究範疇。
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展廳前,記者注意到另一位對醫療機器人興趣十足的參觀者。該參觀者同樣是一名從事養老產業的私人企業主,其養老產業園位於北京朝陽區,占地2500平方米左右。目前該養老產業園使用的設備包含了國內和國際的醫療機器人設備,采用中西醫結合,多層次檢測為主的方式。
此次尋求哈工大合作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目前產業園內使用的多套醫療機器人設備標準不一,無法進行係統化,需要找一家機器人設備商為其進行專業化定製;第二,公司未來準備在全國推廣現有模式,因此希望尋求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而不是簡單買幾套機器人設備就完事了。而當記者詢問其對於醫療機器人成本方麵是否會優先考慮,該企業主則表示,關於成本問題並沒有考慮很多,更多的還是要滿足自身養老產業發展的需要。
多領域機器人需求爆發
在工業和醫療兩個重點領域之外,配送、物流、清掃以及教育等多方麵的機器人需求也正浮出水麵。
在Segway Robotics的配送機器人展台前,一名酒店運營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酒店服務員的人力成本較高,因此未來如果有合適的配送機器人,會考慮購買來進行送餐服務以及酒店內部的運輸等任務。
京東展廳中展示出用於物流配送的無人機、無人車以及用於倉儲分揀的無人倉等機器人設備吸引了大批參觀者,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展出的機器人設備均是目前京東所使用的最新係列的產品,目前以自用為主。
在國內掃地機器人龍頭企業科沃斯的展廳前,一位上了歲數的參觀者向工作人員不停地地詢問產品的使用功能。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63歲了,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家裏掃地可以不用人力,對於這款機器人設備1900元的價格,他能夠接受,但對於設備功能的齊全性仍有所顧慮。他對展廳裏的另一款擦窗機器人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不過他表示如果能夠實現“無線化”會更方便使用。
在教育機器人紮堆的展區,一位帶著小孩的家長表示,他們並不住在北京,此次遠道前來,就是想借世界機器人大會,集中比較多家教育類機器人產品,選擇合適的給孩子使用。在她看來,機器人產品可以給孩子在如物理、電子等方麵一定的啟蒙,而且身邊的朋友已經有給自家孩子使用機器人產品的例子。在她看來,未來小朋友更多接觸機器人、使用機器人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機器人時代
事實上,相比於僅僅購買一套機器人設備,更多企業希望能夠獲取定製化產品,換言之,企業希望機器人設備與自身經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三寶平台機器人展廳前一位做ERP軟件係統服務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服務對象為零售行業,他感覺可以避免人工導購存在疲倦、服務態度起伏較大等問題的導購機器人將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此次來展會是希望與機器人企業進行合作,商討將自身的軟件係統以及服務對象的後端大數據與機器人設備結合起來,最終提供給下遊客戶。
賽伯特機器人設備展廳前一位做自動化集成的企業主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意願。由於他的很多下遊客戶希望自身生產能夠實現自動化,但是受製於技術、資金等各種因素暫時無法實現,隻能找到他們進行自動化生產線定製,他此次前來也是尋求相關的機器人設備商進行合作。
參與過龍泉寺“賢二機器人”製作的康力優藍機器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很多企業對於專業化定製方麵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公司產品的客戶主要集中在政務、銀行服務以及醫院導醫等三個領域。
深圳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的負責人士也稱,目前公司除了自主研發機器人並尋求與有相關需求的企業進行合作量產之外,還會針對主動尋求合作的企業進行定製化服務。這家研究院每個月接待尋求定製化服務的企業大約在30家左右。
兩家來自北京地區、從事智能製造領域股權投資公司的投資經理均認為,在當前機器人引領的智能製造浪潮之下,機器人作為一個工具需要與具體的行業及企業需求相結合。
可以說,當前是機器人行業加速發展期。無論是外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的機器人企業均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來發展機器人業務。
並購領域,國際巨頭ABB收購全球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貝加萊。國內動輒過億的收購也不勝枚舉,如三豐智能(300276.SZ)斥資26億元收購鑫燕隆、海倫哲(300201.SZ)擬17億元收購四公司股權、華昌達(300278.SZ)籌劃10億-40億元購買海外資產、楚天科技(300358.SZ)11億元並購Romaco、京山輕機(000821.SZ)8.08億元收購蘇州晟成、青島海爾(600690.SH)3.3億收購新西蘭PML以及新時達(002527.SZ)4.05億將之山智控收入囊中。
融資領域,僅僅半年時間,就有超過100家的機器人創業公司成功實現融資,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醫療機器人、無人駕駛技術、AI交互、3D視覺以及傳感等領域。另外還有像匯博股份和中設智能為代表的近20家機器人企業采取在新三板上市的方式進行融資,拓斯達(300607.SZ)則實現了快速登陸創業板。目前,還有北洋天青、鼎運智能、鬆慶智能、申安智能等企業在申請掛牌。
除了並購、融資之外,國內外各大機器人廠商也紛紛開始擴建產能。今年1月11日,KUKA公司舉行中國二期廠房奠基儀式,宣布再次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後續二期廠房一旦建成投產,將極大地縮短KUKA產品的生產和運輸時間,同時加快售後響應速度、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發那科以及以安川電機為代表的日係品牌廠商也先後宣布以各種方式擴大產能。科大智能(300222.SZ)以及明匠智能也均對外宣布投資超10億元建設機器人產業園或產業基地。
來源:界麵新聞
最後更新:2017-10-07 22: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