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機器人
人工智能快來代替我吧,我不想上班了
當今,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超出了預料範圍,大家知道在九寨溝地震中,誰最早發布關於地震的一手信息?不是記者、不是新聞發布人員,而是中國地震台網的一個人工智能寫作機器人。
這一篇報道大約600字,配了5張圖,包含了震區地圖、地形人口天氣、周邊村鎮、該區曆史地震等詳細信息,而這篇報道的撰寫用時是——25秒。
這樣的人工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用吃飯,不用休息,還有龐大數據庫加成,深度學習技能max,實在是企業營銷辦公之必備神器。
點擊播放
GIF/1125K
好吧,估計小雅的飯碗也快保不住。老實說,當看見「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時候,小雅的內心是拒絕的。別的不說,你要小編的飯碗,想都別想,懂不懂表情包的四種用法?知不知道王司徒、爾康、雪姨之間的微妙區別?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類工作的消息一出,各行各業代表人紛紛不服。
設計狗:取代我的工作?知不知道怎樣把logo變大點的同時變小一點?知不知道怎樣做出五彩斑斕的黑色?
廚師:AI君,你知道什麼叫“少許”、“酌量”嗎?
老師:那麻煩AI同誌幫忙管一管班裏的熊孩子咯?
程序員(manong):別的不說,先幫我把計算機搬上樓。
除了以上列舉的幾類職業,其實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下麵小雅將主要從編劇、無人駕駛、醫療機器人去展開為大家介紹。
機智的編劇
大家看過《老友記》吧,如果不知道《老友記》,那看過《武林外傳》嗎?被譽為國產情景喜劇的《武林外傳》,也一度被認為是向《老友記》致敬。
然而,人工智能也能寫《老友記》劇本,twitter上曾爆過一段由機器原創的《老友記》的劇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個功能用到了穀歌去年底開源的一個機器學習庫 ——TensorFlow,通過學習已知《老友記》的對白,能夠模擬出接下來的對話,這個「機器人」學習的越多,創造出的對話就會變得越有意義,而創作者將整整十季的《老友記》原版劇本,全部灌進這個機器裏讓它學習,就生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劇本了。
“
小雅觀點:雖然不是很懂美式幽默,但是從人工智能寫的劇本這件事中也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已經接觸到更多關於理解和創造的工作。
”
你是駕駛「老司機」麼?
作為心靈手不巧的典型「女司機」代表,小雅的駕照完全是一本血淚史,記載著科目二和科目三對我的折磨。但是前幾日,小雅卻看到這樣一篇文章:25年後人類將被禁止駕駛汽車,這是一位英國相關領域專家的預測,他說到無人駕駛技術將全麵取代人類駕車。WTF?我辛辛苦苦拿的駕照,以後竟然要無人駕駛,內心是拒絕的。
針對目前的交通狀況而言,要想無人駕駛汽車能夠順利上路,要求還很高,需要會智能闖紅燈,智能超車,智能躲避橫衝直闖的行人和各種摩的,針對某些飛車黨還需要具備逆向行駛加氮氣和智能漂移功能,由於在國內環境變量遠大於在美國,所以,技術要求也高得多。
除了技術層麵的要求,無人駕駛的安全性也令人擔憂,近期就發生了一起因自動駕駛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一名23歲高姓男子電動汽車在高速上發生了追尾車禍,交警調查發現,發生碰撞時自動駕駛汽車沒有任何躲避和減速,追尾事故造成車主死亡。
“
小雅觀點:在無人駕駛還不具備完全成熟的條件下,不能輕易將交通係統交由無人駕駛係統控製,如果像《速度與激情8》那樣,無人駕駛係統受到黑客攻擊,就不能保證我們到底是無人駕駛,還是無人駕死。
”
點擊播放
GIF/619K
沒有情感的白衣天使
近幾年,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也是長袖善舞,特別是在醫生輔助診療、精準醫療、患者服務等方麵,在疑難雜症的診斷上,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在於基於一定準確率的前提下「解放」醫生。
最著名的應用,無非就是IBM的Watson,去年8月東京大學宣布,Watson通過比對2000萬份不同癌症患者的基因,僅用10分鍾便確診一名60歲女性患上了罕見白血病並提供了適當的治療方案,而幾個月前她曾被醫院誤診。
非結構化醫學影像數據,病理數據的認知技術的進步,以及大量醫學文獻、臨床記錄的學習,使人工智能醫生可以迅速達到一個「專家」所掌握的所有知識。
另外,除了這些簡單的預測工作,德國一家公司已經著手研究,未來將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包括臨床決策支持、病人監控、輔導、在外科手術或者病人看護中的自動化設備、醫療係統的管理,幫助千百萬人改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
小雅觀點:從目前來看,即便在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情況下,很多疾病的診斷正確率也隻是比傳統診斷好一些,但遠沒有達到顛覆的程度。雖然很多人工智能算法已經能夠非常好地對檢查化驗結果進行分析並得出可靠的醫學建議,但看病絕不是簡簡單單的看化驗單,很多時候醫生和病人麵對麵的接觸也很重要,畢竟當我們看病時誰都願意麵對冷冰冰的機器人。
”
通過上麵三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且切實在影響你我生活。著眼於未來,或許能看到,深耕行業專家型的AI助手,通過其專業分析的能力,幫職場人士降低重複性工作的時間成本,提升效率,把精力放到更需創造性、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你無需擔心人工智能,周圍無數甲乙丙丁或許都能頂替你了。作為善思考、懂變通的人,或許更得考慮利用好AI技術對自身及相關行業的賦能,增強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
最後更新:2017-11-07 2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