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5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馬雲:人工智能可能引爆世界大戰!

繼2015年9月拋出“人工智能威脅論”之後,近日霍金再次表達了他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擔憂。

本月,霍金向英國《獨立報》表示,人類必須建立有效機製盡早識別威脅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對人類帶來的威脅進一步上升。

霍金表示:自從人類文明形成以來,來自生存能力優勢群體的侵略就一直存在,而未來新科技(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便可能具備這種優勢,它們可能會通過核戰爭或生物戰爭摧毀我們。因此人類需要利用邏輯和理性去控製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

本周出席美國底特律活動期間,馬雲向CNBC表示,人工智能和全球化既帶來機遇又產生風險。

馬雲說,人工智能可能帶來一些益處,比如減少人類的工作時長,多一些旅遊休閑的時間。他預計,如果今天人們能去30個地方旅遊,以後能去300個地方,因為

“未來30年,人們每天隻需要工作四小時,可能一周工作四天。我祖父當年在農村一天幹16小時,非常忙。我們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時,也很忙。”

馬雲認為,除非政府表現出做“艱難抉擇”的意願,否則數據和自動化就會越來越深化貧富差距。他警告應技術革命對就業的巨大影響,認為各國領導人應該關注教育係統,避免自動化可能造成的傷害。他說,

第一次技術革命和第二次技術革命先後引發了一戰和二戰。這次是第三次技術革命。

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消滅工作崗位,“第三次技術革命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

不過,馬雲還是認為,機器永遠不會獲得人類那樣的智慧和經驗,“人類會贏”。現在不應該製造像人類的機器,應該保證機器可以做人類無法勝任的工作。

德國計算機科學家Jürgen Schmidhuber本周三向英國衛報表示,宇宙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間隔在幾何式地縮短,兩個裏程碑事件的間隔約為前一個間隔的四分之一。按照這一速度計算,人工智能可能在2050年超過人類智商。人工智能將造就一種新型的生命,像是生物大爆炸。

但Schmidhuber認為,人工智能並不會帶來“失業潮”,因為人類很善於創造原本不存在的工作。2012年機器人利用深度神經網絡贏得了癌症篩查比賽。這並不意味著醫生將失業,隻是意味著,同一位醫生之前治療一位病人的時間,可以治療10位病人。這讓很多人用較少的錢就能享受到醫療研究成果,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被救治,人類的壽命也會延長。

最後更新:2017-10-07 23:32:02

  上一篇:go 500多萌娃開學第一課 機器人“小諾”全程陪伴
  下一篇:go 哲學,哲學,哲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人工智能時代必備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