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27 返回首页    go 机器人


世界首个机器人“索菲亚”被授予公民身份,人工智能到底意味着什么?

导 语

10月25日,在沙特主权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举办的投资大会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上,沙特国王萨勒曼亲自为“女性”类人机器人索菲亚授予沙特国籍,这是全球最类似人类的机器人首次被授予国籍。与此同时,全球各种媒体以各种各样的标题猜想这一事件,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被吸引到了这个因为石油而极其富有的国度。

“索菲亚”国籍引发的思考

当然,萨勒曼为索菲亚授予沙特国籍,真正的目的是为拟投资5000亿美元占地面积约为2.65万平方公里(北京面积为1.68万平方公里)的新城NEOM建设做宣传造势。

按照规划,NEOM将全部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还会引入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的全面应用,并以生物科技、数码系统、高端制造业为城市支柱产业,表明萨勒曼寻求带领沙特走入“后石油时代”。

沙特借人们念叨了几十年的概念机器人进行了一次营销,无需任何成本就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可谓空前的成功。

但人们似乎更关心、更担心那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机器人索菲亚,在此郑重的说一声,关心应该,担心大可不必,如果哪一天,谷歌公司宣布要为阿尔法狗和索菲亚举行大婚,那也不必大惊小怪,只是另一个噱头而已。

但是有以下几个方面是肯定的,必须引起人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一、机器人肯定会比人类聪明

百度对聪明是这样解释的:是指人的智力水平较高,也就是智慧的程度较高。智力:分析和解决思维领域中的难题的能力。

也就是博闻强记、耳聪目明、反应快,索菲亚在采访中应答自如,谈笑风生,足以表明它对语音识别以及相应的信息统筹能力已经与人类不相上下。

至于它对图像图形物体的识别,那就更是早已远超人类,最简单的就是手机上的“扫一扫”对二维码的识别,细微的差异,却能精准识别,人类也只有在“最强大脑”中才有,所以机器人已经比人类聪明了,还在以“几何级”的速度提升,或许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人类“有限理性”的局限,做出最快的最优决策。

二、机器人使多数人类自我退化

人类以驯化动物、制造机器来增强、延伸自身体力的不足的过程,也使自身开始了一个逐步的退化过程,这是不言而喻的。

而高度智能化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并投入使用,将加速大部分人类的自我退化,人类身体的耐受力、灵活性、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能力,都会因为从被机器人替代到被机器人照顾而加速弱化、退化。

因此,人类不会被机器人毁灭,而是在被机器人的“娇生惯养”中慢慢退化。

三、机器人将替代大部分职业

机器人对人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因为,对部分岗位的取代是发展机器人的初衷。几十年以来,自动化和机器人化已经使得工业制造发生了彻底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模块式分工,不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工业2025,都是工业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

所以有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高达85%的职业都将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据说美国已经有专门写文章的机器人了,而且有许多岗位不是被机器人取代,而是因机器人的介入,根本就不需要存在了。

而这其中的真正威胁主要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社会形态的改变。

因为大部分职业被替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内涵也将会改变,大部分人口的社会化过程或方式将被调整,人类文明中许多知识理念的内容和传播模式也将会随之改变;

其二是大部分人的劳动权利被取代

无法参与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自然也就无权参与物质资料的分配过程,社会资源将被少数人占有。因此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四、产业可能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从19世纪末开始的几次大规模世界性的产业转移,都是追逐劳动力红利的结果。

首先从英国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到日本,再从日本到东南亚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台湾。

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21世纪开始又从中国向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家转移,都是在追逐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而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劳动力成本相对均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会逐步消失,形成相对平稳的产业机构。而这是不是另一种劳动力红利呢;又会不会造成人类自身生产的积极性的减弱,导致人口数量的减少呢;如果减少是不是机器人对人类另一种形式的毁灭呢?这一切又都不得而知了。

以上四点纯属个人观点,但思考是认真而严肃的。

五、建立机器人发展框架原则是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应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国际特赦组织主席赛迪·谢蒂强调,建立相应的道德框架、确保技术用在好的地方是非常必要的。

他指出,人类需要订立适当原则进行制衡,让更多人意识到AI是个黑盒子,它所写出的算法有时无人能理解。

谢蒂还指出,AI在武器和军事方面的用途值得关注。他认为,从理论上说,事物都是由人类控制的,但很难相信这世界上是否存在真正有效的“控制”。

科学家正在进行的工作是让人工智能在情感上更聪明,能够关心人,并坚持称机器人永远不会取代人,而且还会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助手。但同时,他也承认,人们应该对新技术造成的后果保持质疑态度。

最后更新:2017-11-07 21:52:11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板块迎重磅利好:资金持续涌进10股 机构扎堆看好8龙头股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芯片概念第一龙头股,获资30亿炒壳,6元全仓买入目标价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