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機器人
AI熱潮來襲!人工智能能否為智能手機帶來新藍圖?
人工智能(AI)離我們越來越近,金融、醫療、汽車工業等領域紛紛投入人工智能研究。
手機行業也不甘落後,智能手機市場燃起了人工智能熱。
當下智能手機市場麵臨同質化、創新瓶頸,各手機企業希望以實現差異化以獲得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也希望AI芯片的導入能為其帶來新藍圖。
什麼是AI芯片?
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數據、算法、硬件。而硬件中最核心、最重要、最基礎的就是芯片。
AI 芯片透過“訓練”(training)由海量資料提取特征、由特征建構模型,進而做出“推論”(inference)來進行判別與預測。
“訓練”需要海量資料的支持,以及大量的運算資源,一般會在雲端(Cloud/DataCenter)進行。
而訓練完成的模型將能執行“推論”,“推論”可以在雲端執行也能在設備端(Device/Embedded)執行。
例如圖像/語音辨識、文本翻譯都是機器學習模型的應用。
在AI環境下,指令與最終運算結果之間要加入多重算法與建模。這極大增強了運算負荷。
所以與CPU為代表的傳統終端芯片相比,AI芯片的首要任務是增大運算承載力。
此外,AI芯片還要在各種端口收集數據。比如說讓手機通過攝像頭讀懂人類的表情。
這要用到機器視覺技術將人類的麵部信息進行符碼化,然後交給處理係統來讀取。
智能手機到智慧手機
1、華為
9月2日,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上,華為發布全球首款AI移動芯片--麒麟970,從硬件層麵進行布局。
首款搭載該芯片的華為Mate 10也即將在10月16日德國慕尼黑麵向全球發布。
除了強勁的性能外,這款最新的移動處理器的最大亮點在於:它是業界首顆帶有獨立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手機芯片。
麒麟970的 NPU專為神經網絡計算而生,它隻有CPU一半的大小,其效率要遠遠的高於普通的CPU和GPU,圖像識別速度要比CPU快20倍。
根據華為官方提供的資料,NPU 一分鍾約能辨識逾 2000 張照片, CPU 每分鍾僅95 張,前者比後者多了 20 倍。
由於NPU的引入,麒麟970可以基於AI技術進行本地化數據處理,就不需要以傳統方式把數據上傳到雲端。這樣不僅效率更高,還能確保數據的安全與隱私。
2、蘋果
蘋果是移動 AI 芯片領域的領先者。前段時間發布的蘋果十周年特別版iPhone X。
其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開行業先河搭載的A11 Bionic芯片,該芯片集成了一個專用於機器學習的“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
iPhone X的亮點功能 “刷臉開機”,采用了麵部識別(Face ID)而取消了此前的指紋識別(Touch ID)。
A11 Bionic的神經網絡處理引擎每秒處理相應神經網絡計算需求的次數可達 6000億次,可以為麵部特征的識別和使用提供性能支撐。
Face ID是基於紅外識別技術捕捉用戶的麵部數據,從而創建其麵部立體圖像深度數據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即使在全黑環境中也能解鎖。
此外,A11 Bionic內置了蘋果自主設計的第一款 GPU,它是為3D遊戲和Metal 2(蘋果新一代圖像渲染技術框架)專門設計的。
3、三星
三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自己製造芯片的手機廠商,近期其進軍人工智能的消息也是頻頻傳來。
早先,三星有關高管在韓國首爾的科技論壇中表示:現有的 CPU 和 GPU 無法滿足 AI 計算的要求,而 NPU可以應對這個挑戰。
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星在AI領域有所行動。
數天前,有韓媒稱,三星已經在著手研發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移動端芯片。
據透露,三星的這枚 AI 芯片旨在讓本地設備擁有巨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以大幅度減少對雲端服務器的通信依賴。
除此之外,三星為一家英國的 AI 芯片初創公司 Graphcore投資了 3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而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的教授 Yoo Hoi-jun 也表示,三星除了內部正在研發 NPU 之外,也在考慮收購一些 AI 公司。
其他廠商也紛紛涉足
近年來,Google同樣致力於 AI 在智能手機的搭載。
2016 年 Google 發布 Pixel/Pixel XL,率先將自家 AI 語音助理 Google Assistant 置於智能手機。
近期 Google以 11 億美元買下宏達電 Pixel 手機代工部門,也被視為意圖拓展 AI、AR 等新興領域在智能手機的布局。
高通作為智能手機芯片龍頭,在這場智能手機 AI 競賽自然不會缺席。
在 2015 年高通就以 Hexagon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解決人工智能的運算處理,首度搭載於 Snapdragon 810。
今年高通持續強化 Hexagon DSP 的性能,支援矢量擴張的計算支援,再向 AI前進了一大步。
手機AI浪潮來襲
如今手機日益重視輕薄,機身內部空間極為有限,這就可能導致手機芯片即使集成了AI芯片也僅能專門針對某個方麵。
手機企業自身的實力也影響著它們的AI進程。蘋果擁有自己的軟硬件在開發AI方麵最有優勢。
智能手機 Android 係統的推動者 Google,也在AI方麵進行自己的探索。
Android手機企業希望擁有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也積極在芯片方麵進行研發
著名科技博客網 The next Web 稱:也許每一款旗艦手機都將在 2018 年下半年搭載一塊 AI 芯片。
顯然對於智能手機行業來說,未來擁有更多的AI功能必然是一種趨勢。
最後更新:2017-10-09 1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