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
機器人
伏彩瑞:人工智能有泡沫不要緊,重要的是泡沫下麵到底有沒有啤酒
2017年,人工智能成為教育行業最熱鬧的關鍵詞之一。大家都很關心一個問題:AI能否帶來教育行業的大變革?
我覺得,人工智能將加速開啟教育領域個性化新浪潮。
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製,讓優質教育資源得以科學配置與整合,而人工智能教育將是互聯網教育的高階階段,依托於現有的創新積累,互聯網教育終將大規模成體係地進入到智能教育時代。
滬江怎麼做人工智能?
教育是不會被人工智能百分之百替代的,這是我們共同的觀點。人工智能為教育行業帶來兩大變化,一是提升了教學效率,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方式。
我認為,未來十年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隻有這樣才能實現讓海量用戶接受優質教育,提供可規模化的個性教學,真正解決目前中國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不平衡的問題。
從互聯網教育到人工智能,滬江一路能夠到今天,絕對不是守株待兔,基本上都是抓住每一次社會變革的時候,然後應用在教育上。
滬江從第一天就是真正的技術驅動,從一開始互聯網原始的1.0到BBS,從PC轉到移動,再到智能教育。
我們去做人工智能,不是把人工智能各種事情都解決,這不現實。人工智能未來就是像電、水,你沒有必要去做這些事情。但是人工智能落地在場景應用方麵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格局,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目前,滬江自己研發的Hitalk和Uni智能係統都已上線了,並且獲得了上億的收入,它是非常強場景運營的。
在組織架構上,滬江專門組建了一個智能學習實驗室(HILL, Hujiang Intelligent Learning Laboratory),滬江智能學習實驗室采用“雙領導製”,由一位人工智能技術專家和一位教育專家共同負責產品研發。
滬江智能學習實驗室將專注於教育行業,針對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三方麵進行融合和探索,幫助滬江的教育產品提升智能化能力,未來也希望將這些能力提供給合作夥伴和整個教育行業。
人工智能有沒有泡沫?
有記者問我,人工智能這麼熱,有沒有泡沫?
我認為,人工智能肯定有泡沫。但是有豐富行業經驗的人都知道,行業之初,有泡沫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泡沫下麵到底有沒有啤酒。
如果泡沫下麵有啤酒,其實不要緊的,泡沫散掉之後也可以喝。如果泡沫下麵沒有酒就比較慘了。
我對人工智能比較樂觀,像現在自動駕駛等領域,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麵的確是成功的,因為畢竟有幾十萬的車在路上跑,每天都在產生數據。但是另外有很多人說在研究在憋大招,做完之後一口氣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這就有很大不確定性。因為這涉及到巨大的生命安全,在實踐中每天產生的數據價值和理論放大之後一口氣獲取的數據價值質量可能還不一樣。
我個人對人工智能最看好兩個方麵,一個是教育,第二個是醫療。醫療現在在某一些診斷方麵正在做,因為是生死攸關,更大的數據管理我覺得還是在打磨階段。
教育的大數據積累已經很充分了。吳恩達是Coursera創始人,前段時間在美國我們聊過,他覺得滬江的數據太驚人了,1.6億,比Coursera大多了。
得益於1.6億的用戶基數和高頻的學習行為,滬江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在線學習數據庫,數據平台有過萬的數據處理任務對每日學習數據(TB級)進行實時分析。此外,滬江平台上直播、錄播課程已達到132萬節次,這些課程每天都能帶來大量的延伸數據。
滬江現在每天產生超過1T的學習數據,一千多個G,這個數據不是說今天滬江增加了兩個課件,每個課件50兆。所有數據都是用戶行為產生的信息數據,比如誰報了什麼課、背了什麼單詞,這個課學了幾課、學得好不好、好的部分是什麼、不好的是什麼,以及做了什麼練習、對的是什麼、不對的什麼,都是大量的信息組成的一個T。
這些數據才是做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東西,我們見到了大量實驗室優秀的博士生、導師,他們說如果我們不跟企業合作,在人工智能的方麵的進步是有限的,是不會出現突飛勐進的。
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教育企業沒有教育數據,隻有教育工具很難做真的人工智能。在這一點上,互聯網教育企業會比傳統教育企業走得更快、更遠。
(本文來源伏彩瑞的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10-10 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