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這個家電老炮憋了一個大招
文/金錯刀
人工智能實在太火了,火到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刀哥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字眼,不免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很近,也相信人工智能給各行各業帶來技術上的大變革的同時也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威脅論不絕於耳,霍金曾說人工智能會導致人類滅亡。馬斯克也將人工智能稱作人類生存最大威脅;穀歌、微軟、BAT等公司用AI挑戰人類智商;電影中人工智能最後反過來控製人類等等,也許很多人和刀哥一樣,對人工智能或多或少有種陌生的敬畏感。
然而,在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產品時,我們又往往會產生落差感。這種落差來自何處?
到底什麼是理想的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初級階段,到底什麼是較為理想的人工智能?
刀哥認為,當人工智能有了廣度、深度和溫度之後,理想的人工智能便離我們不遠了。
人工智能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知識表現、智能搜索、模煳邏輯等,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會發展為針對普通用戶的交互和用於工業界使用的兩大分支,其應用和商用亦被很多業內專家預測過。
人工智能最底層是模擬人腦的芯片的開發環節,模擬人腦的芯片硬件之後,研究人員就能夠基於這類芯片開發出一些模擬人腦及思維方式的一些算法或者模塊。基於這些大規模的分布式算法,對人的看、聽、說等各種感官的模擬,如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甚至人的一些思維等。
但我更關心的是,人工智能在拓寬邊界以及深度的同時,如何讓自身保持“溫度感”。
什麼意思?其實在很多人眼裏,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冷冰冰的概念,中國實現人工智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目前這個階段應該避免一些太高大上、太空洞的東西。要把小的成熟的技術往前走一小步,並應用到產品中去,產品功能有了一小點的提升,這就是技術發揮作用了。
人工智能概念火熱的這幾年,與大眾保持最緊密關係的也許就是家電行業,海爾推出了Ubot機器人、長虹去年也發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長虹CHiQ(啟客),格力也不甘示弱,早已默默地建起了智能工廠,將智能裝備視為空調和電機之外的第三大業務發展方向。
不管家電行業所說的人工智能處於哪個階段,但是將人工智能放置於現實的使用場景中,並努力通過技術的進步為其賦予溫度感。可以說,家電行業為中國人工智能的“溫度感”的提升開了一個好頭。
人工智能時代,終端不應該是冰冷的機器
人工智能盛行的這幾年,很多人認為裝上一個安卓係統,開發大量的應用,這就是智能。比如距離我們生活最近的人工智能載體——智能家電,即便裝上了先進的操作係統,但還與真正的“智能”相去甚遠,一是操作不夠簡單;二是很多產品還是依靠人來操作。智能化沒有完全開啟,人力得不到解放,這樣的智能家電充其量隻能算是低級智能,甚至是偽智能。
從被動的智能到主動的智能,是家電人工智能最顯著的標誌。用手機控製所有的設備,其實是被動的智能。實際上仍然需要人操控設備。人工智能出現以後,應該會轉向到一個主動的智能,所有設備、傳感器,應該可以代替人來做思考和決策,並自動執行。
在人工智能出現以後,業內發現,協同的連接才是真正的連接。怎麼把這些傳感器和執行機構有效地協同起來,來為人服務,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
比如,做了45年電視老牌國企長虹,突然發現,年輕人不愛看電視了,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年輕人越來越懶了。於是最近長虹發布的電視新品Q5N,就做了一個大膽的嚐試。
長虹提出了以人工智能電視為中心的全新智能家庭生活解決方案——AI Center。長虹AI Center以Q5N等人工智能電視新品為中心,實現冰箱、空調、空氣淨化器、音響、燈光、窗簾、安防、廚房等設備的互聯互通,通過電視大屏顯示、智能語音操控,讓用戶得到係統的整體智能生活體驗。
以看電視為例,當用戶想專心在客廳看大片時,一般都要先給自己打造一個適合觀影的環境,包括打開音響、拉上窗簾,調節燈光等一係列動作。這一係列動作原本非常繁瑣,需要忙活一圈。現在,隻要坐在沙發上,通過語音操控電視機就能全部完成。
看片的過程中,用戶覺得熱了,或者電視上出現提醒:監測到室內空氣質量不良,也可以通過電視來啟動空調、空氣淨化器等設備。
通過電視與攝像頭的連接,用戶不用暫停大片也不用起身,就能隨時在客廳觀察留在臥室裏的寶寶。廚房裏水管漏水或者煤氣泄露、門口有人闖入,傳感器也會在第一時間通過電視發出警示,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場景。
(AI Center 應用場景)
從說出“家裏感覺好冷”,到人工智能中心根據關鍵詞自動分析、響應、連接到空調,再到自動調節適宜溫度, Q5N對用戶指令的判斷、分析、反饋的時間不超過3秒。
除了執行直接的指令以外,AI Center還會學習理解主人的心理和喜好,自動生成你想要的結果。比如用戶連續使用Q5N電視一段時間,Q5N就能掌握其收視習慣並精準推薦個性化內容。這就是長虹人工智能電視依托語音交互技術和大數據運營,所具備的認知、決策、反饋三大能力的體現。不隻會執行用戶的命令,還會幫助用戶思考。
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中心不是簡單的集中控製,人工智能和智能的本質區別在於自學習、判斷、決策。
人工智能和家電的結合,出發點不是製造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而是讓人類花更少的經曆,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讓家庭成員建立更緊密的連接。這也是人工智能家電溫度感在另一個層麵的體現。
聚沙成塔,人工智能需要全行業合力前行
目前雖然人工智能企業研發尚在初級階段,但人工智能與家電創新企業的結合,是人工智能真正回歸實踐並開始落地的好現象。家電企業的布局大多是在較成熟的板塊,對於推動傳統家電產品向低智能化產品轉移具有比較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人工智能行業還存在著一些障礙,比如,物聯就是把東西都連接起來,但是目前各個廠家的標準不兼容,產品隻能連接一小部分。即便是能連接,那麼以後去做什麼,大家也不是很清楚。
作為國內數不多已經推出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的企業,長虹多年來與IBM、科大訊飛等行業翹楚建立深度合作,並依托其長虹北美研發中心的強大實力,以矽穀及相關大學實驗室為依托,緊密切入AI研發第一線。
在長虹發布的同時,中國電子商會發起、聯合長虹、杜比、騰訊、華帝、移康智能、ROOBO智能管家、未來電視,以及清華大學、西安交大、微軟、中科院等專家學者,籌組“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加強行業合作、形成優勢互補,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健康有序發展。
(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第一批成員)
人工智能大幕剛剛拉開,國產家電廠商大可放開手腳一起設計、定義產品功能,國產家電變得越來越聰明,察言觀色、體貼至極,這一天也許並不遙遠。
最後更新:2017-10-08 01: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