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哪類公職人員會沒工作

行政工作千差萬別,既有高智力、高情感涉及的類型,又有低智力、低情感涉及的類型,前者更難被替代,而後者則更容易被替代。

“感知未來”AI+體驗展。 圖/新京報網

文/郭全中

近些年來,在雲計算能力指數級增長、數據驅動成為可能、算法較為成熟的三重驅動力的情況下,人工智能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已經在信息搜索、語音識別、無人駕駛汽車等方麵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阿爾法狗大勝李世石,人工智能成為了大家街頭巷尾的談資。毫無疑問,人工智能作為未來已來,那麼會對一般公職人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個階段,區分的主要標準為是否超過人類的智能水平,低於是弱人工智能、等於就是強人工智能、超過則是超人工智能。目前我們正處於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

在弱人工智能時代,公職人員的部分工作肯定會被替代。人工智能對於智力要求不高、情感涉及較少的簡單、重複性工作替代性較強,而對智力要求高、情感涉及多的複雜性工作替代性很弱。行政工作千差萬別,既有高智力、高情感涉及的類型,又有低智力、低情感涉及的類型,前者更難被替代,而後者則更容易被替代。

例如,未來在火場等惡劣環境中衝鋒陷陣的消防人員,在主要由無人駕駛汽車行駛的路麵上執行巡邏任務的交警,以及法院的書記員、單位的打字員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相信都會逐步被機器人所部分替代。當然這種或危險、或單調、或機械重複的工作被替代無疑能夠給人類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性和更好的體驗感。

但是,對於需要更高智力、更多情感投入的行政工作則絕不可能被替代。“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高難度公職工作、需要投入真情實感的與居民麵對麵溝通交流的公職工作,絕對不是僅僅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能夠承擔的。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能在替代一部分行政工作的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行政工作,甚至新的行政工作數量會更多。

從曆史實踐來看,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時,人們總會擔心會不會帶來大量失業的擔憂,無論是蒸汽機革命還是電力的廣泛應用,莫不如此,但實踐證明,新技術革命在消滅一定數量的舊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新就業機會。人工智能也不會例外。未來,當人工智能在替代一部分打字員工作的同時,也必定會創造出更多的社區工作機會。

也許有人會擔心強人工智能時代和超人工智能時代公職人員會不會完全被替代,可以肯定地說,這不僅需要長期的技術迭代,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很難看到,而且能否真正實現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都需要高度懷疑。尤其是人類會采取各種措施來實現人機互動,即人類借助人工智能來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讓人工智能脫離人類的控製軌道而任性發展。正如《荀子·勸學》裏說的,“君子善假於物,假輿馬者而致千裏,假舟楫者而絕江河”。

總之,無論公職人員是否願意,人工智能必然要部分替代公職人員的工作,這是浩浩蕩蕩的曆史大趨勢。

郭全中(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

編輯:梁適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麵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最後更新:2017-10-08 06:27:02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在挑戰著人們的能力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將輔助規劃長江新城;“濟寧智慧醫療平台”啟動,16家醫院可掃碼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