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怎樣教育孩子?
點擊播放
GIF/357K
01
今天的話題有些沉重,先來看張圖。
這是《紐約客》雜誌最新一期的封麵。
畫麵上,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成了施予者,喻意很明顯——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可能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落街頭。
看後,你什麼感覺?
反正,我很惶恐。
科技進步的好處當然不勝枚舉,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是進一步樂享科技成果,還是被迫失業下崗,慘淡度日,真的不好說。
從去年阿法狗4-1打敗世界冠軍李世石,
到今年阿法狗的弟弟——阿法元100-0戰勝他,
人工智能的進化速度甚至可用“恐怖”來形容。
甚至有學者預言:十年之內,AI(人工智能)將變得足夠聰明,消滅40%以上的職業。
也就是說,現在看來朝陽、優勢的產業職業也許十年內,就會消亡,被取代,40%以上的人將失業。
而我們的孩子,未來迎接的,就是人工智能時代,可能麵臨淘汰的命運,作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有些焦慮?
02
我一個朋友,對女兒沒什麼大的期望,就希望她將來做個賢妻良母,讀個差不多的大學,找份安穩的工作,然後嫁人、生子,平安過一生。
可女兒明顯不是她這種想法,
上高中的女兒對曆史非常感興趣,特別想做個考古學者。
考古啊,就意味要東跑西顛,哪談得上安穩?
這與朋友的想法大相徑庭,為此,她沒少和女兒爆發戰爭,
女兒認為媽媽賢妻良母的人設不適合自己,媽媽認為女兒不知好歹,將來一定吃苦頭。
朋友非常傷心,說起女兒,心塞不已,一再強調想讓她做個賢妻良母,咋這麼難,這麼不聽勸?
我問她,未來,除了生孩子,像做飯、打掃、照顧孩子、伺候老人,機器人都能做,機器人能做的,你確定要女兒做嗎?
再說,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認為安穩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我們覺得不好的工作反倒可能是優勢產業,比如考古。
朋友將信將疑,不再做聲。
真的,人工智能時代,一切都是未知,麵對未來,我們和孩子一樣站在原點,一樣茫然,
我們的人生經驗可能毫無用處,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憑著生命的本真,去做自己。
03
人工智能時代,怎樣教育孩子,未來,才不會被PK出局?這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
以我粗淺的認知,我覺得,和機器人競爭,要重點打造差異化。
什麼差異?
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有人類的特色和本質,有人的思維、認知和情感,這是我們的優勢,這是機器人所沒有的,不具備的。
因此,除了一些高新技能外,
我們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共情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發揮孩子的想象力等等,
總之,是我們人類獨有的、機器人無法取代的能力。
嚴峻的現實是,我們的教育和未來貌似有些脫節,培養這些能力,還得靠父母。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人工智能時代也是如此。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無非是耐心和孩子溝通,多多陪伴,細心傾聽,積極認可,完全接納,
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強大、重感情、擅溝通的人,
一個有血有肉、有“人味”的人,區別於機器的冷血、麻木、不負責任、無情無義,
保持人類的情感和特質,這是應對人工智能,我能想到的勝算,你覺得呢?
親子|心情|閱讀|美文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11-08 2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