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機器人
人工智能行業薪酬曝光,是時候轉行了
限時幹貨下載:回複“資料”獲取獲取機器視覺教程,行業報告等資源,百度盤群組分享鏈接更新時間:2017-08-30,失效請在文末留言,不要在後台留言,你也可以在後台菜單“資源搜索”搜索更多你想要的網盤資源!
AI科技評論按:人工智能可謂是目前最熱門的行業,從走在前沿的科技公司,到努力創新的傳統行業,幾乎都想把握這個新“風口”。而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人才,熱門的行業通常意味著工作機會和薪酬待遇都跟著增加,那麼對於熱門中的熱門,人工智能領域薪酬水平和人才供需情況到底如何呢?
下麵就通過 11 張統計圖來看看,這個“風口”行業的人才有多貴。
* AI科技評論注:統計數據由互聯網招聘平台拉勾網提供,圖表由雷鋒網製作。統計所用的人工智能的標簽詞: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圖像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視覺、算法工程、自然語言處理、算法、語義識別、聲紋識別、NLP、神經網絡、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自然語言、數據挖掘、計算機視覺、搜索引擎、模式識別。
1、人工智能在互聯網崗位薪酬排名中位列第三
數據顯示,管理崗在各崗位中薪酬最高,平均達到 23k,數據開發和人工智能緊隨其後,都在 20k 以上。
2、職位數大增,投遞量增長更快
從 2015 年到 2016 年,人工智能招聘崗位的數量翻了一番,投遞量增加了近兩倍,平均薪酬也有溫和增長。
從 2016 年到 2017 年,職位數增長了 27 %,投遞量則翻了一倍不止,平均薪酬基本保持不變。
3、崗位競爭激烈程度下降
雖說投遞量出現大幅增長,但從 2016 年到 2017 年,人工智能崗位與求職者數量比值實際上是下降的,從 2.6 個求職者到 1.3 個求職者對應一個職位,這其中有崗位數量種類增加的原因。
4、大部分要求 1-5 年經驗
在招聘需求中,人工智能崗位大多要求 3-5 年或 1-3 年工作經驗。其中要求 3-5 年經驗的在 2016 年占 40.4%,2017 年降至 38%;要求 1-3 年經驗的則從 31.8% 增長至 33.3%。
5、語音是人工智能中的熱門,平均薪酬最高
聲音認知是人工智能的新熱門領域,相對其他崗位求職者數量增加導致薪水趨於平穩,聲音認知一枝獨秀薪資漲幅領先,平均薪酬從 2016 年的 20.5k 增長到 2017年的 27.6k。
6、想進人工智能行業,最好來北京
超過一半的人工智能崗位招聘都在北京,比例高達 54%,排在後麵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和成都。
7、大公司招人多
高達 28% 的人工智能崗位是由規模在 2000 人以上的大公司提供的,500 人以上的公司占比達 42%。
8、大公司平均薪酬高
2017 年,人工智能招聘領域,2000 人以上大公司平均薪酬 25.2k,相比之下,15-20 人的公司隻有 16.2k,而且整體呈現出公司越大薪酬越高的現象。
9、同是碼農,待遇不同
在後端開發、前端開發、移動開發和人工智能四個領域中,人工智能是平均薪酬是最高的,平均比其它三個領域高三分之一左右。
10、人工智能崗位競爭沒有其它領域激烈
人工智能領域平均一個職位收到 24.7 份簡曆,相比之下,移動開發領域最高,平均收到 130.3 份簡曆。
11、應屆生做人工智能拿 9k,做移動開發僅 6k
和傳統技術崗位相比,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在不同經驗階段都提供了優厚的薪酬,一個應屆畢業生進入人工智能行業,平均可拿 9k,而移動開發則隻有 6k;10 年以上優質人才,人工智能的薪酬比後端開發翻了近一番。
總結
人工智能目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人才需求增長迅速,但相比其它技術類崗位,比如前端開發、移動開發,人才的供應還沒有跟上,求職者對同一崗位的競爭不那麼激烈,薪資也水漲船高。AI科技評論認為,對廣大技術從業者來說,目前是進入人工智能行業的好時機。
————— 給愛學習的你的福利 —————
CCF-ADL81:從腦機接口到腦機融合
頂級學術陣容,50+學術大牛
入門類腦計算知識,了解類腦智能前沿資訊
課程鏈接:https://www.mooc.ai/course/114
最後更新:2017-10-07 22:32:24
上一篇:
人工智能又一龍頭石破驚天,中報預增9854%,接力方大炭素封王
下一篇:
每日科技三分鍾 機器人應用向多領域滲透
吉克雋逸最新單曲《ROBOTIC LOVE》拒絕冷漠為愛表白,今日首發!
聯合辦公空間服務提供商“WeWork”獲得軟銀44億美元戰略融資;人工智能思維下的營銷新武器發布
“機器人送藥”,現代醫療需要更多科技力量
人工智能:華為發布全球首款移動AI芯片 掘金行業龍頭股 名單
人工智能第一龍頭已覺醒,遭主力千萬鎖倉,行情有望複製方大碳素
人工智能再次挑戰人類,參加2017高考,你怎麼看?
人工智能正在取代初級律師,但取代不了創造性工作
華為 Mate 10 測評:徠卡雙攝+人工智能+全麵屏,新一代國產機皇?
幹貨分享:人工智能時代來了,但隱私保護和技術失控如何解決?
人工智能對於傳統產業是替代還是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