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机器人
人工智能最终会战胜人类吗?
科学家们对人工智能强大力量的想象虽然还远未付诸现实,但这并不妨碍科幻小说家和科幻电影制作团队们把他们奇思妙想通过影视作品展现给我们:
在影片《人工智能》中,机器人小男孩儿大卫是具有爱的能力的新型号,他聪明且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当他被最爱的“妈妈”最终抛弃时,他问自己的制造者,我是不是独一无二(one of a kind)的?制造者说,你是这种类型里的第一个(first of a kind)。
今天,大卫那双噙满泪水的眼睛,依然叩问着我们心灵。影片《银翼杀手》里仿生人瑞秋在生命将尽时念诵的诗歌还会回响在耳畔。
《人工智能》中的小机器人大卫
《银翼杀手》中的仿生人瑞秋
影片《她》中,设置在西奥多电脑桌面上的机器人萨曼莎跟西奥多沟通,互怼。鲜明的个性让人又爱又恨。
为了让机器去模仿人类的思维,科幻小说家们做了大胆的尝试,那些曾经只属于科幻的作品,随着科技的加速创新,正在逐步向我们靠近。
2016年3月,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与人类顶尖围棋手李世石对决并宣布胜利,从此,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在棋类游戏方面捍卫尊严的最后屏障倒下了。
AlphaGo获胜,李世石宣布认输
近来,很多人包括马斯克、比尔盖茨、霍金等顶尖科技人士表示担心,人工智能会最终超越人类智慧。也有学者认为,目前看不到机器挑战人类智慧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毕竟只是人类的工具。正如不能因为计算机比人类计算更快而担心计算机超越人类智慧,同样不能因为计算机比人类更会下棋就担心计算机比人类更有智慧。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比其他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担忧。因为它是以我们自身为模本,制造越发接近于我们的机器。
在影片《人工智能》和《银翼杀手》中,虽然智能机器人长得和人类一模一样,智力、体力甚至强过人类,却在人类社会毫无地位,被看作玩具、工具或奴隶,是完全可替代的消耗品。
《人工智能》剧照
有人说,人类看似为创造者,却有无法掩饰的恐惧。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到来之前,我们就已经在科幻电影里把机器人都杀了一遍。
有关技术造福人类又吞没人类的观点从上个世纪起一直不断。例如,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中这样写道:
比干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更令人担忧的是,遗传学的操纵使制造“新型人”或“假人”不仅可以想像,而且是可能的;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类操纵可能带来的科幻式的可怕后果,但毫无疑问,就在精神分析学和人类学从心灵和社会团体的方面完成对亲缘问题的构造层面的研究的同时,遗传学的操纵的应用足以摧毁类似“亲缘”等人类最古老的信念。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能制造出无限接近于自己的机器人,他们除了像大卫一样能学会如何爱,像银翼杀手一样学会如何梦,他们是否也将学会像人类一样制造不平等、仇恨,乃至杀戮?
课程
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它开始于哪里?又将去往何处呢?
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吗?它的发展会导致大量的人失业吗?
有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的?
人工智能最终会战胜人类吗?
爱智书院邀请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终身教授、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计算机科学家张峥教授为同学们带来无神论课程的最后一讲:
人工智能最终会战胜人类吗?
11月2日(周四晚)
张峥老师为你解读最前沿的科技
【主讲老师简介】
张峥: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终身教授、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计算机科学家。
《课程详情》
主题:
人工智能最终会战胜人类吗?
时间:11月2日 (明晚)19:00-20:30
费用:免费(限前 300 人)
地点:爱智书院千聊直播间
听课方式:语音直播
主办方:爱智书院
报名方式:
识别课程二维码,即可报名听课
前三百名学员免费,明晚七点不见不散~
最后更新:2017-11-01 2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