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機器人
人工智能最終會戰勝人類嗎?
科學家們對人工智能強大力量的想象雖然還遠未付諸現實,但這並不妨礙科幻小說家和科幻電影製作團隊們把他們奇思妙想通過影視作品展現給我們:
在影片《人工智能》中,機器人小男孩兒大衛是具有愛的能力的新型號,他聰明且具備強烈的自我意識,當他被最愛的“媽媽”最終拋棄時,他問自己的製造者,我是不是獨一無二(one of a kind)的?製造者說,你是這種類型裏的第一個(first of a kind)。
今天,大衛那雙噙滿淚水的眼睛,依然叩問著我們心靈。影片《銀翼殺手》裏仿生人瑞秋在生命將盡時念誦的詩歌還會回響在耳畔。
《人工智能》中的小機器人大衛
《銀翼殺手》中的仿生人瑞秋
影片《她》中,設置在西奧多電腦桌麵上的機器人薩曼莎跟西奧多溝通,互懟。鮮明的個性讓人又愛又恨。
為了讓機器去模仿人類的思維,科幻小說家們做了大膽的嚐試,那些曾經隻屬於科幻的作品,隨著科技的加速創新,正在逐步向我們靠近。
2016年3月,穀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與人類頂尖圍棋手李世石對決並宣布勝利,從此,一直被認為是人類在棋類遊戲方麵捍衛尊嚴的最後屏障倒下了。
AlphaGo獲勝,李世石宣布認輸
近來,很多人包括馬斯克、比爾蓋茨、霍金等頂尖科技人士表示擔心,人工智能會最終超越人類智慧。也有學者認為,目前看不到機器挑戰人類智慧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畢竟隻是人類的工具。正如不能因為計算機比人類計算更快而擔心計算機超越人類智慧,同樣不能因為計算機比人類更會下棋就擔心計算機比人類更有智慧。
無論如何,人工智能比其他新技術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擔憂。因為它是以我們自身為模本,製造越發接近於我們的機器。
在影片《人工智能》和《銀翼殺手》中,雖然智能機器人長得和人類一模一樣,智力、體力甚至強過人類,卻在人類社會毫無地位,被看作玩具、工具或奴隸,是完全可替代的消耗品。
《人工智能》劇照
有人說,人類看似為創造者,卻有無法掩飾的恐懼。在人工智能時代真正到來之前,我們就已經在科幻電影裏把機器人都殺了一遍。
有關技術造福人類又吞沒人類的觀點從上個世紀起一直不斷。例如,法國哲學家斯蒂格勒在《技術與時間》中這樣寫道:
比幹脆毀滅人類的可能性更令人擔憂的是,遺傳學的操縱使製造“新型人”或“假人”不僅可以想像,而且是可能的;在此,我們姑且不討論這類操縱可能帶來的科幻式的可怕後果,但毫無疑問,就在精神分析學和人類學從心靈和社會團體的方麵完成對親緣問題的構造層麵的研究的同時,遺傳學的操縱的應用足以摧毀類似“親緣”等人類最古老的信念。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能製造出無限接近於自己的機器人,他們除了像大衛一樣能學會如何愛,像銀翼殺手一樣學會如何夢,他們是否也將學會像人類一樣製造不平等、仇恨,乃至殺戮?
課程
人工智能究竟是什麼?它開始於哪裏?又將去往何處呢?
人工智能在現實生活中常見嗎?它的發展會導致大量的人失業嗎?
有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人類的?
人工智能最終會戰勝人類嗎?
愛智書院邀請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終身教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計算機科學家張崢教授為同學們帶來無神論課程的最後一講:
人工智能最終會戰勝人類嗎?
11月2日(周四晚)
張崢老師為你解讀最前沿的科技
【主講老師簡介】
張崢: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終身教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計算機科學家。
《課程詳情》
主題:
人工智能最終會戰勝人類嗎?
時間:11月2日 (明晚)19:00-20:30
費用:免費(限前 300 人)
地點:愛智書院千聊直播間
聽課方式:語音直播
主辦方:愛智書院
報名方式:
識別課程二維碼,即可報名聽課
前三百名學員免費,明晚七點不見不散~
最後更新:2017-11-01 2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