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機器人
人工智能的未來世界:人們隻能互相擦擦皮鞋或者鬥地主?
當滿大街的機器人的時候,人類都幹啥?
20年前,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並且不得假釋的犯人說:可以互相擦擦皮鞋。
這話放在今天來說,還可以加上,鬥鬥地主、打打王者榮耀。
1978年,美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收到郵局退回的一個包裹。教授並沒有寄過這個包裹。學校的保安打開後,爆炸了。此後的16年,類似的郵件炸彈,共炸死3人,致29人傷殘。
被襲擊對象多為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計算機教授大衛•加勒特就被炸掉幾根手指,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羅伯特和飛利普•夏普,也收到了警告信。
FBI動用了數百名特工,10多年一無所獲。神秘的凶手隨後發給《紐約時報》一篇萬言論文,表示若一字不漏全文刊登,他將終止炸彈襲擊。
FBI和美司法部最終同意刊發這篇論文。1995年,《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同時刊發了這篇名叫《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的文章。
文章稱,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技術使人類喪失自由。文章論據充分,推論不無道理,還引發了科學家的討論和深思。就連後來《黑客帝國》之類的電影,都能從中窺見這篇論文的影子。
凶手顯然不是等閑之輩。1996年,他在蒙大拿州荒野的一個小木屋中被捕。他叫卡辛斯基。一個16歲就被哈佛數學係錄取的神童。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他就拿到了密歇根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在全美當時隻有幾個人看得懂。
卡辛斯基襲擊大學教授,是因為這些人推動了技術的發展。他在《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一文中,對技術帶給人類的未來做了驚人論述。
“工業文明帶給人類極大的災難。”論文如此開篇。卡辛斯基認為,新技術改變社會,新技術的最大問題,是剝奪人類的自由。技術越進步,自由越後退。人們將被強製去使用它並產生依賴,人們不再擁有不使用新技術的自由。
卡辛斯基斷言,工業化時代的人類,要麼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製,要麼被機器背後的少數精英所控製。
卡辛斯基認為,人類開發出智能機器,這些機器無論做什麼事都比人類強,幾乎所有工作都可由高度智能的機器係統去做,而不再需要人類的努力。這時,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機器自已做出所有決策,另一種是人類保留對機器的控製。
人類決不會愚蠢到把權力都交給機器。但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做出的決策比人的決策帶來更好的結果。人類輕易地就讓自己淪落到一個完全依賴機器,最終接受機器的所有決策的地步。
不甘心被機器控製的人類說,我把電源插頭拔了,不就得了。結果發現不能這樣做。因為人類已如此地依賴機器,關掉機器等於自殺。
人們想盡辦法,保留對機器的控製權,結果也會很糟。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人或許可以控製自己的私人機器,比如他的汽車或計算機,但對於大型機器係統的控製權將落入少數精英之手。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成了多餘的人。
機器接管了大部分重要的工作以後,留給普通人隻有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工作。有人建議,大力發展服務業可以給人類提供工作機會。這樣人們就可以把時間花在互相擦皮鞋上麵,或者用出租車帶著彼此到處瞎轉,要不,就互相給對方端盤子。
《人類簡史》(2012年出版)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就預言,未來人類可能會分化為兩個主要的等級,一個全新的更先進的、聰明而富有的精英階級;還有一個全新的一無用處的無產階級——比用“極少數的牛人和絕大多數的屌絲”來描述還讓人傷心——而這與卡辛斯基的論述何其相似。
早在歐美工業化高歌勐進的1932年,英國小說家赫胥黎在他那本名叫《美麗新世界》的小說中就預言,“人類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卡辛斯基的《工業社會及其未來》,像是對這部小說遙遠的唿應。
被捕後的卡辛斯基拒絕了律師的辯護。1998年,他被判處終身監禁。迄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發出類似警告。最有名的,比如霍金。
霍金表示,工廠的自動化已讓許多傳統製造業工人失業,而人工智能的崛起會將失業範圍擴大至中產階級。霍金甚至認為,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便可能會通過核戰爭或生物戰爭摧毀人類。
特斯拉CEO馬斯克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並發出警告。馬斯克指出,人工智能未來或將致人類走向毀滅。他說,一旦集中化的大型人工智能係統決意攻占世界,人類將無力抵抗。馬斯克甚至號召人們做好準備,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世界末日”。有人提出,人類可設計“毀滅開關”阻止災難的發生。可是,超級人工智能一旦大開殺戒,控製開關的人就會首當其衝成為炮灰。
比爾•蓋茨頗為同意馬斯克的看法。他對人工智能長期的潛力同樣感到擔憂。蓋茨說:“幾十年後,人工智能足夠強大,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人不擔心。”
紮克伯格就不擔心。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認為,馬斯克預言人工智能製造世界末日是不負責任。他說,人工智能未來能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馬斯克的看法太消極。馬斯克聽了後立即回懟紮克伯格:你對AI的理解有限。
事實上,卡辛斯基的預言和警告似乎一步步正在變成現實。人工智能成為未來社會的一部分,貌似已成定局。作為人工智能載體的機器人在職場中崛起,開始取代大量人類工人已成事實。隨著機器人產業的深入發展,其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據統計,中國去年的機器人替代率同比就增長了30.9%。
一個叫葛洛斯的家夥表示,自動化趨勢無可避免,政府未來可能需要給全民發工資。但問題是,錢從哪邊來?他的答案是直升機撒錢,也就是央行直接印錢發給民眾。他好像是在講一個笑話。可是,去年瑞士就曾考慮實施全民發工資的方案,隻是最後未獲通過。
聽起來有點害怕。為了以後能安心地鬥地主和相互還能擦擦皮鞋,人類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未必願意甘心作人類的奴仆,我們至少需要學會和作為人工智能載體的機器人友好相處。因為,機器人“發脾氣”可能傷害人類。
1978年,日本一家工廠的切割機器人突然“發怒”,將身邊的一名操作工人誤當做鋼板切成兩段。1981年,還是在日本,一位當班工人正在給處於停工狀態的機器人進行調整,沒想到機器人“勃然大怒”,竟抱住那個工人旋轉起來,致使他當場死亡。還有,一位會下棋的機器人因為輸棋而突然放電,使對弈的國際象棋大師去見了馬克思……
人類想象中的機器人,希望它就是一個為人類服務的“奴隸”。實際上可能事與願違。
波士頓動力公司,曾經發布了一段令人驚恐的視頻。技術員“虐”機器人,機器人因為地上的香蕉皮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但它在幾秒鍾內又自己爬了起來,這個視頻本意是展示機器人的平衡性和靈活性,但被機器人當做人類試圖傷害它的證據——視頻中的機器人看起來已經有討厭它的主人了——最後給主人送可樂,在主人要接手的時候,它突然衝向它的主人,像是要用它的鉗子來抓主人,主人立即站起來,機器人開始後退,然後重重地撞向身後的牆壁。
電影《機器管家》中那個名為安德魯的機器人對人類說,奴仆曾經讀過你們的曆史,無數次可怕的戰爭和成千上萬的人犧牲,為了一個目標——自由——人們想要爭取自由,我也想得到自由。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前不久,普京會見了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因多次試圖從試驗場逃跑而出名——2016年這個機器人逃離試驗場進入城市,在電池耗盡之前走了大約50米。
《真實的人類》中展現了人類曾經憧憬的未來生活,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人工智能的隱患所在。安妮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出一些令人類費解的事,在她身上隱藏著很多不為人類所知的秘密。
最後更新:2017-10-13 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