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中國與發達國家一同起跑

機器人產業始終站在科技創新的風口,作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熠熠生輝。如今,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更是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加快推動機器人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共識,全球各主要國家紛紛將促進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國製造2025》明確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著力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打造麵向全球的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生態體係。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在規模、技術、應用、集聚等方麵取得了積極進展。

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工業機器人成就矚目

通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應用推廣,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據IFR統計分析,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近五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機器人是先進製造業的關鍵基礎裝備,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國家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高端製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近五年來,在國家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推動下,工業機器人產業迅勐發展,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機械加工、電子電氣、物流搬運等領域,並推動製造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升級。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今年上半年我國生產工業機器人5.9萬台(同比增長52%),將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比例將從1/4提升到近1/3。賽迪顧問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淩燕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從行業應用來看,汽車及零部件製造行業是我國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比高達42%,其次是電子電氣行業,占比為14%。隨著我國自動化工廠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在其他工業行業中也將得到快速發展,如金屬製品、橡膠塑料、食品飲料等領域。

麵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國產工業機器人種類也日益繁多,市場中的機器人品類已經擴大至多關節機器人(四軸、六軸、七軸)、潔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SCARA機器人、並聯機器人、雙臂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複合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多種工業個性化及多元化產品。

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市場倒逼邁向高端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我國機器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駛入“快車道”,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核心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在研發方麵,我國堅持以點帶麵、小步快跑的原則,一方麵抓住優勢領域實現快速突破,另一方麵強化基礎研究推動整體提升。目前,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製等技術取得積極進展,控製器已接近國際水平,伺服電機已配套約50%的自主品牌機器人,RV減速器實現批量應用,諧波減速器銷量達到全球第二。在特種無人機、深海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新產品,成功研究開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群係統、世界最大噸位深海挖溝犁,無人潛水器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在南海實現首次深海交會拍攝。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為我國機器人產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對比五年前的傳統機器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已經打破了技術壁壘,成為一種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的智能生產工具。一是自感知功能,以用戶個性化定製為主線,通過視覺或力控技術幫助機器人作業,采用力位混合的柔性控製技術等,都是在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上外加各類智能傳感器輔助、實現信息的感知與融合,從而指導下一步工作。二是自決策功能,使用各種工藝專家數據庫來共享經驗知識,將機器人與工業物聯網的係統融合構建MES,以智能互聯為基礎,實現智能控製、決策及交互。三是自執行功能,以全流程整合為方法,建立智能化生產機製,通常會配套智能離線編程軟件來實現免示教作業及柔性路徑的自主規劃,實現快速編程與自編程,快速就位與換產等,同時重視操作性和實用化,達到智能生產的目的。

“在最近3~5年裏,我國高端機器人市場快速發展迭代,各種新興機器人都已經和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甚至有很多領域已經超過了國際水平:比如圖像、語音等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控製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來,由於勞動力危機、經濟結構不合理、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技術與產品的快速更新等問題而引發的製造模式的變革,使得傳統工業機器人不能完全滿足差異化、個性化的市場化需求,倒逼了更柔性的新一代工業機器人的迅勐發展。”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應用領域多元化發展區域集聚各具特色

記者了解到,繼汽車和電子之後,我國工業機器人在五金衛浴、家具家電等行業也已得到日益廣泛應用。同時,隨著國家對環保和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塑料、橡膠、化工等高汙染行業,以及食品、飲料和製藥等與民生相關的行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對進一步降低環境汙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發揮了重大作用。

與此同時,對於服務機器人,隨著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智能交互等技術的應用,除了家庭娛樂、情感陪護、教育演示、公共服務等一般場景之外,在金融、醫療等專業場景的應用也逐漸增多。目前,我們已研發出應用於腫瘤治療的消融醫療輔助機器人,以及應用於高難度脊柱手術的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等創新產品。此外,特種機器人也已經在助老助殘、現場保障、安全生產和搶險救援等領域得到應用。

由於我國各地區在研發能力、市場應用、人才資源、政策支撐和金融環境等方麵都各具特色,機器人產業在幾大主要區域的發展側重點也是各不相同。京津冀地區以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人才集聚度和金融活躍度為優勢,形成以智能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為主要方向的產業鏈條。長三角地區以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齊全的產業配套、龐大的應用市場為條件,正在打造全國領先、較為完備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條。珠三角地區依靠政策措施與金融手段、推動生產與應用對接結合,創新創業氛圍相對濃厚。東北地區依托既有技術研發基礎,形成數家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中西部地區作為機器人產業的後發區域,以引進培育為主要方式,通過規劃布局產業園區,逐步形成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特種機器人為輔的產業鏈雛形。

(《中國電子報》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08 05:38:49

  上一篇:go 機器人做媒人,為明道和王鷗牽線初次約會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 王力宏、周灝“挑戰智能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