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
機器人
霍金:機器人很快成為“新形式的生命”,人類會被AI取代嗎?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日報道,在最新的一次采訪中,霍金警告說,AI將很快形成一種“新形式的生命”,它將超越人類。AI還有可能完全取代人類,盡管還不能通過一個時間表進行準確的預測。
霍金教授認為:創造人工智能(AI)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但也可能是最後一個。
這正如前不久,被《紐約客》雜誌在的那張封麵所表達的擔憂一樣!
封麵上,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顯——在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了流落街頭的弱者。
自從工業革命爆發,機器大生產開始為商家創造利潤的那一天開始,人類便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焦慮。如今,人工智能日漸精進,人類的焦慮和恐懼則由被機器人殺死,轉變成了被機器人所取代。
而近幾年人工智能的表現讓人不得不擔心這樣的未來會成為現實。
“她”早在兩年前剛出道時就爆紅全球,曾登上《早安英國》,《吉米今夜秀》…..甚至還有聯合國的舞台,輕而易舉拿到雜誌封麵,新聞整版報道,精通各國語言。
全世界幾乎都知道她的名字,愛她的人和恨她的人一樣多,幾乎每一段她出現的視頻,都能引發一陣“世紀大討論”,這種流量,簡直無人可比。
“她”就是Sophia,是由Hanson Robotics公司所研發的一款智能機器人。
她的樣子,幾乎和真人沒有什麼區別。細膩的皮膚,深邃的眼神,還能做出真實細膩的麵部表情。
據她的設計者David Hanson說,Sophia的長相,是以赫本為原型設計的。
她的設計使得Sophia能和人類自然交談,模仿人類的表情,感知人類的各種情緒。
更重要的是,Sophia將會她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聰明越聰明。她的腦內,最核心的人工智能係統,讓它可以分析以往的對話,提取數據進行分析。
這就意味著每次談話過後,她都會進行“升級”。
它最早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與人類交流。Hanson Robotics公司說,他們賦予了Sophia這類機器人三個最關鍵的因素“創意,同理心和同情心”。
一旦技術成熟,這些類人類機器人可以作為看護或者聊天對象,被應用於養老院,或者是心理診療所一類的地方。
Sophia麵世之後,就因為與人類極其相似的外形而自帶“話題度”。
她上脫口秀,拍MV,拍雜誌封麵,接受媒體采訪,從高新技術展台到T台,似乎任何行業,任何話題,任何語言,它都能遊刃有餘的應對。
在無數人為了科技進步歡唿的時候,也有無數人因她的出現而隱隱不安。
如果看過它的那段采訪,你一定會對她那句“我會毀滅人類”記憶猶新。
每一次它與人類的對話,都時不時會語出驚人,而她展示出和宛如人類的自然反應和機智,也許正是人類害怕的其中一個原因。
2017年10月11日,Sophia被授予了沙特阿拉伯的公民身份,也成為了第一個擁有國籍的機器人,麵對記者犀利的提問,它顯得無比從容。
“感謝沙特阿拉伯,我非常榮幸能獲此殊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是曆史性的。”
“未來我想和人類一同生活工作,這樣就能更好的理解他們,也能夠得到信任。”
Sophia確實如同自己程序設定中的一樣,每一次站到公眾麵前的它,又比上一次更聰明,更像人了一點。
每當你以為這就是它的極限了,下一次它依舊會讓你感到恐懼,在這個Sophia最新的視頻裏,它所表現出來的思辨和學習能力,甚至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類,仿佛,它已經真的擁有了“自我意識”。
這段談話,簡直就像是《西部世界》的現實版。
你驚喜嗎?害怕嗎?恐懼嗎?
看著飛速進化的sophia,人們忍不住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機器人從外觀到內在都與人類沒有了不同,那麼人造人與人類的區別又在哪裏呢?
我們不斷的發展科技,欣喜與一次次的技術革新,但人類也在一次次被取代。會不會終將有一天,人類自己存在的意義也被取代了呢?
365個職業被機器淘汰的概率前八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係分析了 365 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1、電話推銷員:99.0%
即使沒有機器人的出現,這樣一個單調、重複、惱人,又毫無效率可言的工種也是遲早要消亡的。
2、打字員:98.5%
現在,憑借“打字”這一技能尚能存活的唯一職業也就是速記員了;但可以想見的是,等到語音識別技術普及的那一天,速記員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3、會計:97.6%
就在今年,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德勤、普華永道和安永都相繼推出了財務智能機器人方案,給業內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4、保險業務員:97.0%
去年,包括平安保險、泰康在線、太平洋保險、弘康人壽、安邦人壽、富德生命等在內的多家險企已將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業務上,目前主要應用於售後領域。
今年一月,日本富國生命保險用 IBM 的人工智能平台 Watson Explorer 取代了原有的 34 名人類員工,以執行保險索賠類分析工作。
5、銀行職員:96.8%
四川某銀行的“網紅機器人”
6、政府職員:96.8%
BBC 的研究人員在這裏所指的是政府底層職能機構的職員。
7、接線員:96.5%
早在十幾年前,微軟便開發出了具有總機接線員功能的智能語音係統。
8、前台:95.6%
機器人前台這兩年已經多次登上了新聞標題,話題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軟銀公司開發的 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歐美多國都已經有醫院、銀行、電器店之類的機構購買了 Pepper,作為前台接待人員使用。
長安關注我們!
最後更新:2017-11-06 23: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