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傳統銀行飛升上“線”,人工智能會“消滅”銀行網點嗎

在利潤和資產質量承壓的行業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擁抱科技實現及時轉型是唯一的出路。

(截至去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而且有15 家銀行的離櫃業務率超過了90%。圖/視覺中國)

《財經》記者 張威 李德尚玉/文 袁滿/編輯

“排隊的人少了、現金業務少了。”某股份製銀行一家支行網點的業務員向《財經》記者陳述他所在網點這兩年的變化。

這已成為銀行的普遍現象。截至去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而且有15家銀行的離櫃業務率超過了90%,其中民生銀行離櫃業務率99.27%排名第一,廣發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的離櫃業務率也均超過了95%。

除了離櫃業務率攀升,去年銀行卡取現業務呈現大幅下降。2016年取現179.98億筆,金額65.50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30%和10.46%。

某國有大行前任行長向《財經》記者表示,其實一種新的支付工具突然出現的時候,傳統的支付工具不一定來得及轉變,如果你不做好準備,比如支付寶出現,所有銀行吃了一驚,但人家就做得那麼快。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曾表示,銀行作為資金中介行業,通訊技術的每一次變革對銀行影響都是極大的,因此銀行本身也有一定的IT屬性。

但現實中的傳統銀行被金融科技“撞了一下腰”,現金業務減少、櫃台減員、網點壓縮、支付分流、數據流失……在利潤增速下滑、資產質量承壓的行業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意識到,擁抱科技實現及時轉型是唯一的出路。轉型路上,傳統銀行雙管齊下:一方麵對傳統銀行網點超智能化、小型化、特色化改造;另一方麵,加強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借助互聯網公司的科技外因。

今年以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分別與京東、百度、騰訊、阿裏巴巴達成金融科技合作。這是目前銀行擁抱金融科技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互聯網企業在場景應用、金融科技開發方麵尤其是零售端的優勢,尋求外部合作實現轉型。

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催生銀行新的服務模式。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是今年6月,農行與百度宣傳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在與百度的合作中,農行提出“智能銀行”的未來構想。

現金業務遷移線上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比2015年增長了近7個百分點。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6年移動支付用戶調研報告》顯示,有47.5%的客戶都是因為無需帶現金或銀行卡而選擇了移動支付。

對比國際同行,美國大型零售銀行,花旗銀行去年宣布,澳洲各大支行從去年11月24日起不再受理紙幣和硬幣,成為澳洲首家全麵實現“無現金化”的銀行……

花旗銀行報告提出,銀行們的Uber時刻即將到來,銀行的實體網點將被淘汰,移動設備將成為客戶和銀行之間的主要溝通“中介”。

目前,中國銀行網點在非現金業務上並沒有采取激進的態度,也沒有銀行網點拒絕辦理現金或者收取現金的業務。但在櫃台業務逐漸減少的現狀下,銀行網點高額的成本和冗餘的人員也是其必須麵臨的問題。

據《財經》記者了解,股份製銀行一家綜合性支行網點一年運營成本是1000萬元左右,個別大型網點算上營銷激勵要1500萬-2000萬元,國有大型銀行網點成本較股份製銀行低。

如果按照1000萬元來算,一家擁有1000家綜合支行網點的商業銀行一年網點運營成本就是100億元,而一般大型股份製銀行一年的淨利潤不過幾百億元,這樣的成本支出難免不讓銀行開始反思,特別是在傳統網點業務功能逐漸被淡化之時,如何能保留人員並實現創收、增利。

那麼,擁有更多網點的國有大行則麵臨更大的櫃台減員壓力。截至2016年末,工商銀行共減少櫃員14090人,農業銀行減少10843人,建設銀行減少30007人,中國銀行未披露數據。

“網點交易功能明顯減弱,櫃員大幅壓降。”據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網絡渠道部博士後研究員李超向《財經》記者介紹,五大行上年櫃員分流近萬人。

在股份製銀行中,中信銀行2016年減員2494人,減員規模超過了現有櫃員的四分之一,也是減員最多的股份製銀行。浦發、興業、廣發等股份製銀行櫃台人員減少人數在200人以下。

而減員的背後確實有“銀行躺著賺錢”的過去式原因。傳統銀行2016年報再次顯現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收入、淨利潤增速等多指標壓力猶存,去年,工、農、中、建的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2782億元、1839億元、1646億元和2315億元,增速均在2%以下,甚至中行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已經是負值,農行、建行均在1%以上,工行是0.4%。

隨著網點現金業務減少,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也開始加速布局移動支付市場,包括力推手機銀行、減免手機轉賬手續費等等,體現了銀行業對移動支付這塊蛋糕勢在必得的決心。

以宇宙大行為例,工商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科技創新形成了新一輪的市場領先優勢,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獲客方式和服務平台。2016年,該行以互聯網業務為主的電子銀行交易額近600萬億元,占全部業務量的92%,其中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的理財產品達到4.7萬億元,占到全行銷售總量的96.7%。

2016年底,工行融e行移動端客戶達到2.6億戶,年交易額21萬億元。融e購年交易額達到1.27萬億元,客戶數超過6100萬。融e聯客戶突破8100萬戶,網絡融資餘額達到6500億元,繼續成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融資銀行。

2016年全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向《財經》記者表示,銀行在爭奪移動支付市場過程中,需要防範互聯網欺詐、線上支付風險、個人信息安全等等方麵的風險。

上述銀行前行長表示,麵對不同的非現金階段,傳統商業銀行一方麵要實現傳統網點轉型來應對自身櫃台現金業務減少壓力;另一方麵,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推動移動支付快速膨脹的同時,傳統銀行又必須做出新的調整。

花旗集團銀行業研究團隊副總監田亞非提醒,去現金化有助於銀行變得更加有效,不過隨著互聯網企業等競爭對手進入,對銀行也會構成負麵影響,其中包括會失去一定的數據,進而影響銀行的數據處理能力,導致風險經營沒有辦法做得更精準。

網點壓縮與轉型

在現金業務逐漸減少、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逐漸放緩的同時,傳統銀行網點在減少的同時,急速轉型。

據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銀行業服務改進情況報告》,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達22.79萬個,同比增長1.7%,增速較2015年下降了1.44個百分點;其中新增營業網點3800多個,比2015年降低了44.93%。

2016年,五大行網點總量減少147家,首次出現下降。其中工行網點壓縮力度最大,全年共減少網點306個,降幅接近2%;中行、農行和建行網點數量基本與年初持平,交通銀行網點數量在五大行中增加較多,增速接近5%。

李超介紹,股份製商業銀行由於業務仍處於較快擴張期,且網點總規模與大型國有銀行相比存在較大差距,8家公布數據的股份製銀行網點總數僅11274家,甚至低於四大行中單獨一家的水平。在網點布局尚存在較大空白的情況下,新增網點仍然是股份製商業銀行獲客和黏客的重要渠道,其繼續大規模進行物理渠道建設投入的策略使其2016年網點數量依然延續增長勢頭。8家股份製銀行全年網點總數增加976個,但其增速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態勢,2016年同比增長9.48%,分別較2015年和2014年下降10.25個和20.15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行業對網點投入較往年更為謹慎。

與此同時,在全國性上市銀行中,大型商業銀行主要發力存量網點的智能化改造,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則新設和改造雙管齊下。

某城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向《財經》記者表示,因為現金的需求越來越小,該行存取款設備利用率越來越低,新開網點的配置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增加更多的遠程視頻設備、遠程客服、自助服務設備。

從國際銀行網點轉型的發展來看,主要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0階段,更多是硬件轉型,統一風格、統一網點配置,網點可分為大、中、小;隨後2.0階段朝銷售轉型;3.0階段特點主要是網點拓撲化(區域內有綜合性網點、便捷網點、社區網點、專業網點,通過網點合理搭配做好規模效益)、小型化、智能化。中國目前已經步入二三階段。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工商銀行的線下這兩年一直在向輕型化、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現在我們70%以上的網點都是智能銀行。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曾表示,中國銀行加快推進電子渠道智能化水平,內地智能化網點達50%,全年完成智能化的網點改造2683家。而在上一年的業績發布會上,陳四清就曾表示,中國沒有擴張物理網點的打算,原有網點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

通過結構調整,中行去年手機交易增長率達到了23%,電子渠道業務的替代率達到了91%,企業網銀4%的增長,個人網銀9%的增長,手機銀行是18%的增長,電話銀行是6%的增長。

最新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手機銀行實現交易金額4.81萬億元,同比增長51%。

某地方城商行董事長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談到銀行網點轉型重要性時說,“銀行服務提升其核心的體現就是網點向營銷服務型轉型,我們行這次的轉型就是借鑒其他銀行已經被市場證明可行且有效的轉型策略!”

在銀行網點轉型過程中,因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銀行網點是否將消失成為市場持續的爭論焦點。

畢馬威在一份報告中宣稱,基於人工智能突飛勐進的發展速度的合理預測,到2030年銀行可能“消失”,類似於Siri的人工助手或將取代人類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未來人工智能上門服務或將實現,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

花旗集團銀行業研究團隊副總監田亞非向《財經》記者表示,在一個數字時代,網點的重要性並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從銀行的角度來講,銀行應該認識到,每一個人的手機就是一個網點。銀行必須理解到手機的重要性,去開發手機軟件,讓客戶從手機上就可以獲取日常金融服務。

不過,在易會滿看來,盡管工商銀行的100筆業務中已經有92筆是在線上完成,但他們線下1.6萬個網點每年的人流量是7億,每天實體網點的業務量是2000萬筆。大量複雜的、高端的業務是線下完成的,大量標準化、簡單的、小額的業務是線上完成的,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金融科技融合

“傳統銀行的成本太高,技術改革金融業是一個曆史潮流,技術對金融影響是必要的。從貨幣角度來講,有什麼樣的技術就有什麼樣的貨幣形態,有什麼樣的貨幣形態就有什麼樣的金融架構。”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傳統金融機構早就注意科技在它們未來發展中的作用。當現金不再為王,“得網點者得天下”已必然成為時代發展的曆史時,銀行都在尋求科技夥伴,希望通過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在新的時期擁有一個強大的競爭砝碼。而在此時,互聯網巨頭們似乎也注意到了它們的優勢,紛紛向銀行拋來橄欖枝。

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裏巴巴、螞蟻金服在杭州簽訂合作儀式,建行稱雙方將在建行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以及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係。未來,雙方還將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支付寶將支持建行手機銀行App支付。

6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牽手京東進行全麵合作,雙方將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產管理、個人聯名賬戶乃至電商物流,展開全麵合作。

6月20日,百度與農行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優勢,打造智能化銀行發展。

京東金融也向多家銀行機構合作推出“互聯網+信用卡”。截至目前,京東金融已經與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分別推出小白卡,發行量超過400萬張。

北京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的移動APP與京東金融合作,接入京東“開普勒”係統,實現電商場景搭建。

在農行與百度金融合作的發布會上,農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張秀萍稱,農業銀行和百度兩家“強強合作”最重要的是要達成一種商業模式的孵化。她將此比喻作“左腦算賬,右腦算命”。

張秀萍介紹,智能銀行應該基於基礎的物料——即將引進的百度人工智能作為基礎,以此來構建農行金融大腦。通過這種感知和思考能力,來改變金融服務在金融應用領域,尤其在智能獲客、精準營銷、風險監控、智能投顧等方麵得到全方位的應用。同時把這些應用觸達到前端的客戶場景,來提供智能持續的客戶服務。

上海財經大學投資係講師、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峰表示,銀行之所以跟互聯網公司聯手,是想重新奪回對一手數據的掌握。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合作當中肯定會繞開第三方支付,進行直接對接。最近幾年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銀行與網上交易之間隔了一個第三方支付,相關數據都被第三方支付截獲,銀行就是收錢、交錢,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資產——大數據。現在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在試圖重新掌握第一手數據可能是其主要目的。

“這也是前兩年銀行紛紛自辦網商的原因,但似乎很不成功,所以改為和已經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合作。” 郭峰說。

“傳統銀行本身更加要跟新的fintech公司密切合作。通過合作, 銀行可以加快技術革新並在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有效。” 田亞非說。

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銀行的信息科技主要負責銀行信息係統,對於客戶端係統以及銀行與客戶係統的連接,就需要大量的金融科技企業參與。此外,銀行也需要和大量場景對接,需要大量的差異化科技開發投入,這也是需要金融科技參與的領域。

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王鵬虎認為,金融科技在交易銀行領域應用最為全麵和深入,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在交易銀行數據獲取、傳輸、存儲、處理和應用等環節都已經落地。

金融科技的應用顯著加快了資金管理的效率,幫助企業可以集中高效地管理分散在全球多個法人的賬戶和資金,降低財務成本,提高財務效益。金融科技的應用也使得企業供應鏈生態中的中小微企業的交易和風險數據更加透明,銀行可以實時獲取交易數據,並基於交易數據開展數據融資,大大提高了中小微企業信貸產品的可獲得性,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難,增強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在2013年元旦致辭時就提出“科技引領金融”,並明確該集團每年要將業務收入的1%用作科技研發支持。

據媒體報道,去年平安集團業務收入7700億元,投入於科技研發和創新的資金超過70億元。經過多年創新探索,平安已逐漸建立起科技驅動發展的業務模式。

2017年上半年招商銀行也按照上一年度稅前利潤1%提取專項資金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鼓勵全行利用新興技術進行金融創新。

(本文首刊於2017年9月18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最後更新:2017-10-08 07:27:37

  上一篇:go 聶衛平:“阿爾法狗”讓我震撼 但談不上啟發
  下一篇:go 穀歌助手將總管Nest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競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