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7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發展AI不該直接模擬人類大腦

人們一直試圖按照自身來創造人工智能,最典型的方法是以數字形式再造人類大腦,然而頂尖科學家們並不認同這種方式,在他們看來,試圖完全模擬人類大腦純屬浪費時間,應當從別的地方尋找靈感,解鎖智能的根本原理。麻省理工學院未來生命研究院的主任麥克斯·特格馬克(Max Tegmark)和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發主管雅恩·洛因(Yann LeCun)參加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技術和倫理前景的圓桌討論,分享了他們對於人工智能模擬人類大腦的看法。微信公眾號新智元編輯了這次討論。

特格馬克說:“我們太迷戀大腦的運行機製了,這是一種想象力的匱乏。”他以第一架飛行機器為例,其實早在1890年,就有一位名叫克萊門特·埃德爾的工程師從蝙蝠身上中獲得靈感,建造了第一架飛行機器,他在無法掌控這個裝置的情況下持續飛行了數百米。但為什麼最後是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聲名遠揚呢?在特格馬克看來,這是因為萊特兄弟真正從科學角度研究了飛行原理,而那位工程師始終在模仿生物,“萊特兄弟通過建造風洞和測試來研發飛機,而非僅僅模仿生物。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人工智能。”

對於從生物身上獲得靈感的做法,雅恩·洛因是認同的,不過他認為不該簡單複製,因為從工程角度來看,溯源進化過程將會異常困難。而且人類大腦的運行機製異常複雜,你看,嬰兒還在母體內的時候,大腦就能自行組裝,在人的一生中大腦都具有自行修複功能,但機器並不需要這些機製,機器隻需要接收並處理數據,進行學習。

科技有溫度,點擊下方,關注「 酷玩兒 」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最後更新:2017-10-08 04:41:00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第一妖王強勢回歸,中報與370%,自封九月第一妖王!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需要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