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機器人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人工智能助推江蘇 南京當有發展信心
王永東,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供職於全球領先的軟件、服務、設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微軟,王永東的職責是設立技術研發策略、願景及整體方向。他率領的團隊研發方向主要涵蓋人工智能(簡稱AI)、必應搜索引擎、在線廣告技術、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移動互聯網以及微軟Office等領域。王永東先生在參加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時重點聊了兩個話題:微軟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與微軟中國在揚子江城市群發展過程中將扮演的角色。
據王永東介紹,1991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創建微軟研究院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夢想:計算機能夠聽和看,甚至能理解人們的想法。從那個時候開始,微軟研究院的一些研究項目就跟人工智能有關,之後的幾十年中,微軟一直在這方麵做研究。國內人工智能界的很多專家、創業者都是跟微軟有淵源的,所以微軟有時也被稱為“人工智能的黃埔軍校”,對這一點,王永東覺得很自豪。“微軟作為一個有長久曆史的IT公司,在以前,我們的夢想是什麼呢?是希望每個家庭每個辦公桌上都能有電腦。我們今天進入了電腦時代,這個夢想應該說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夢想是能用我們的技術和同行一起來幫助每個人和每個單位發揮巨大的潛力,在這個大背景下,微軟在去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和研究事業部,由7000多名科學家工程師一起來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發工作,我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一點,就是我們事業部現在的最高領導是我的南京老鄉沈向陽博士。”
“那麼微軟怎麼看人工智能這件事情?其實人工智能是從媒介到應用再到服務。我們一方麵在基礎研究方麵不斷投入,和同行一起來促進人工智能科學向前發展。另外一方麵我們也把人工智能做到微軟的產品中去,像Windows10用戶可以看到語音助手“小娜”,她可以幫助你完成一些任務,比如說安排日程,查詢交通狀況或者如何使用Windows等等。”王永東強調,“但是光做自己的產品是不夠的。微軟認為,如果要想真正發展一個產業,它的整個生態係統是非常重要的。微軟在AI方麵推出了一個服務,叫微軟認知服務。這個服務就是把微軟內部經過幾十年研發的AI技術開放出來,讓其他做AI應用的開發者可以用比較簡單地來運用這些技術,來促進AI在其他行業垂直領域的發展。我們覺得是一種雙贏的方法,一方麵能夠讓微軟的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讓公司取得有效益。另外一方麵,很多開發者不需要自己去從AI最基礎的技術開始研發,微軟提供的接口可以讓他們從一個比較高的起點開始,然後把精力集中在應用層麵上。”
再上升一個層次,微軟考慮的是能不能讓AI來適應人類的問題,能不能教給AI情感或者EQ,讓我們人類能夠很自由地和AI進行交互,促進人類與人工智能友好、有創造力的相處。王永東告訴記者,聊天機器人“小冰”其實就是微軟在這方麵的一個探索,“小冰”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怎麼和人類做朋友。最近微軟也試著讓“小冰”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扮演一個角色。“舉個例子,從兩年前的12月份開始,‘小冰’就在上海的東方衛視每天早晨7點到9點的新聞節目裏麵播報天氣。再比如說最近湖南衛視推出一檔科普類節目叫《我是未來》,‘小冰’在那個節目裏麵做主持人助理,那也是她融入社會的一個方法。幾個月前我們教‘小冰’學習創作詩歌,我們把她的一些詩匿名發表在刊物上麵,也沒有人注意到這是機器人寫的詩……通過這些例子,我們看到人和AI在相處方麵正在取得進展,這些進展不一定很快就能在商業應用中體現,但是我相信未來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潮之下,人和AI的相處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王永東特別指出,“‘小冰’這個產品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在中國開發出來的,一開始隻是微軟內部一個小團隊的一個創新實驗品。但是今天,她已經走出國門,開始在日本、美國、印度、印尼等國發布,那麼以後這個產品的總部就在國內了,因為這是我們國內團隊首先創造出來的產品。所以我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有非常大的機會。”
具體到人工智能在江蘇的發展,王永東談道,微軟在江蘇的投入是比較大的。微軟在中國的投資一開始也是從北京、上海開始,但到2011年的時候,微軟逐漸加入了逃離北上廣深的行列。微軟認為,中國一線城市在發展雖然存在很多優勢,但同時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像戶口之類的,生活成本高,生活質量低。王永東說:“2013年,微軟在蘇州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這是微軟中國首個設在一線城市之外的研發中心。一開始特別擔心招不到人,但是這個三年多下來發現招人越來越容易。從企業來講,市場力量是非常大的,一個地方,如果一個企業在那兒發展得好,自然就會吸引別的企業,反之,如果發展不好就會離開。微軟的品牌在蘇州做出來以後,人才還是可以吸引到的。研發中心目前運轉非常良好,已有員工800多人,有科學家,也有工程師。在南京開發區,微軟也有一個孵化器入駐。對整個揚子江城市群,從公司來講,我們非常看好,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人才。首先南京的高校非常發達,在南京的人才本身就很多。還有就是江蘇的教育非常發達,很多人之前去北大、清華,包括其他一些地方上學,最後留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那麼我們也希望能夠吸引這些人才回家鄉來發展。很多人當時選擇留在一線城市發展,可能是因為當時在江蘇並沒有很好的事業發展機遇。我們現在就是想為這樣一群人提供平台,並且我們對我們的人才引進非常有信心。三年多的實踐下來,我們就更有信心了。”
“二是經濟。我們非常重視生態係統。微軟從很多年前開始,就不僅僅是做自己的產品,而是尋求生態係統裏麵的合作夥伴,怎麼能有一個雙贏的共同發展的模式。微軟是做軟件平台的,軟件最後到了應用環節,很多具體的應用我們就不直接做了。如果有合作夥伴願意用我們的軟件平台來做他的應用的話,這就形成一種很好的合作。江蘇的經濟非常發達,我們與江蘇的企業也有很多的合作機會,有些江蘇企業已經在使用我們的接口。”
當下有觀點認為,同處揚子江城市群的蘇州、無錫在科技創新上已經走在了南京前列。對於這一說法,王永東表示:“蘇州、無錫發展得好,南京可能會有壓力。但是蘇州跟南京比有很大的劣勢,本身的人才資源不足,95%是蘇州以外的。隻不過他們從上海到蘇州來回比較便利。我覺得,南京的人才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我們有南大這樣的優秀學校。這次會議南京大學計算機係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周誌華先生,就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精彩演講。他的演講深入淺出,讓外行都可以輕易聽懂。南京還有東南大學、南航、南理工、南郵等院校,都是非常好的學校。所以說人才資源可能是南京的一個巨大的優勢。另外從政府層麵講,南京也是有很大的優勢,它是省會。我感覺,如果要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南京可能會得到政府的很大支持。像南京開發區、江北新區,其實都是政府大手筆的投入。”
說起美國的科技中心,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矽穀,一講到IT行業的創業、創新,都是想到矽穀。那麼“中國矽穀”在哪裏呢,是在北京,還是在深圳?總之,這個問題的答案好像和南京扯不上關係。王永東認為,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南京要對自己有信心。“實際上,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國家不會隻有一個科技中心。比如說,微軟總部所在的西雅圖地區,可能在美國也就相當於一個二線城市。西雅圖不是矽穀,也不是紐約、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原來不在西雅圖的,現在也開始慢慢往那裏去了。像穀歌、臉書這樣的公司,甚至像中國的華為、阿裏。都在西雅圖建了分公司。”王永東認為,隻要南京有決心去發展,成為中國新的科技中心並非癡人說夢。“當然,這個發展不會是一年兩年就發展起來的。南京有創新和人才的環境,如果說目標比較明確,那麼我覺得從長期來看,南京還是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願景。”
素材來源:中國江蘇網
編輯:嵇無民
審核:李木子
審核:趙無眠
關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由南京開發區管委會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授牌南京小鹿創萌科技孵化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營。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台致力於“做最專業的創業服務”,建立優質創業導師服務製度、搭建完整創業生態係統,為早期的創業團隊提供多方位的創業資源支持,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平台對入孵企業提供免費的微軟Azure雲資源、微軟辦公軟件以及微軟技術指導,以及免費的辦公場地。同時,入孵企業將得到南京開發區的相關政策支持,和TCL創投提供的成長輔導或資本支持。
最後更新:2017-10-31 14: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