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搜狗
搜狗的十三年上市之路:抗百度、聯騰訊、兩拒周鴻禕
點擊播放
GIF/18K
全文共2658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鍾。
作者 | 孟祥濤
編輯 | 伊西科
2013年,在當時搜索合並浪潮之中,張朝陽對遲遲沒有起色的搜狗失去了耐心,準備將其打包賣給周鴻禕。在這場交易中,張朝陽可以獲得足夠滿意的回報,而周鴻禕一旦拿下搜狗三成的市場份額,加上一家獨大的安全衛士和分發,則是具備了足以改寫當時互聯網格局的實力。每個人對這個結果都樂見其成,除了王小川。
從2004年搜狗誕生,王小川就一直想正麵挑戰百度的搜索行業老大地位,更是提出了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三級火箭模式,在母公司搜狐、360、阿裏巴巴之間苦心維持著搜狗的獨立性。可如果這場交易最終成立,這意味著他要永久地失去搜狗。
在搜狐和360的交易進行到尾聲的時候,王小川申請了一次去深圳的出差,準備向馬化騰求援,在去往機場的路上,電話響了起來,是張朝陽的助理打來的,對方要他立刻回去,否則停職處理。王小川沒有在意,撂下電話沉吟片刻,撥通了另一個號碼,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和馬化騰敲定了騰訊戰略投資的基本條款,最終,搜狗獲得騰訊4.48億美元注資,並將騰訊旗下搜索業務並入搜狗,同時獲得騰訊多個一級入口。
對於王小川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搜狗拿到了錢和騰訊的資源,有了更好的發展,而更重要的,搜狗保住了,還是他的。這不是王小川捍衛搜狗的個例,卻是最富有戲劇性的那個。
七月的最後一天,隨著王小川內部信的發布,搜狗正式啟動IPO,在坊間流傳許久、虛實難辨的搜狗上市消息,終於在這一刻落下了實錘。這也意味著搜狗過去的故事走向尾聲,新的大幕正緩緩拉起。
王小川創業記
在1996年,當張朝陽以尼葛洛龐帝門徒的身份載譽回國,創立搜狐的前身愛特信的時候,王小川正陷入成長的陣痛。以保送生身份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係的王小川,因為沉迷於遊戲,成績墊底,並與心儀的女孩失之交臂。多重打擊之下,這位從小奧數大賽拿獎到手軟、一路保送的天才少年甚至一度有了自殺的念頭。
不過幸好,王小川及時調整好了心態,將遊戲賬號送人,開始努力學習,大學生活也漸漸步入正軌,不久便以編程牛人的身份著稱,在大三開始與隔壁宿舍的許朝軍一起在陳一舟的ChinaRen兼職,他與張朝陽的第一次緣分也起於此時。
對於這次初見,王小川早已記不起細節,隻想起是一個夏天,搜狐在五道口舉辦活動,還在ChinaRen兼職的他穿著拖鞋過去順道過去,看著台上台下激情澎湃的人們,王小川並沒受到感染,純粹是看熱鬧的心態。那時的王小川不會想到,他的職業生涯會與那個叫張朝陽的演講者產生如此錯雜的交集。
在ChinaRen期間,王小川帶領一幹實習生做出的網站每天瀏覽量達到了4400萬,一躍成為了當時中國第四大網站,貢獻了ChinaRen絕大部分流量,之後,王小川又僅僅帶著8個人花3個月的時間就研發出一款搜索係統,如此戰績也成為搜狐收購ChinaRen之後,張朝陽對其極力挽留的最大理由。2004年8月3日,搜狗正式上線,僅僅1年之後,27歲的王小川成為搜狐最年輕的副總裁。
但是在百度上市後,加之穀歌的來勢洶洶,搜狗與兩者的差距被越拉越大。不過失之桑榆收之東隅,2006年發布的搜狗輸入法迅速占領超過四成的市場份額成為意外之喜,扭轉了王小川在搜狐日漸尷尬的處境。
得益於搜狗輸入法的成功,王小川感到要做大搜索,必須通過瀏覽器做橋梁,否則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但這一看法卻沒有得到張朝陽的支持,彼時的2008年,是PC時代瀏覽器混戰的一年。Google發布了Chrome瀏覽器,微軟發布了IE8 beta2,傲遊(MyIE)瀏覽器如日中天,360旗下世界之窗瀏覽器勢頭強勁,此外還有Opera、騰訊TT、Safari、IQ瀏覽器……
奈何王小川百般勸說,張朝陽並不想趟這趟渾水,兩下僵持的結果,王小川出局,其搜索負責人的職位被取代。但較勁的王小川並沒有放棄,開始獨立研發瀏覽器,2008年12月,搜狗瀏覽器第一版正式發布,卻沒有收獲多少市場反響。
“搜狗原來姓王不姓張”
2010年,國內搜索行業陷入瓶頸期,周鴻禕找到張朝陽,想要投資搜狗,並同時提出,把搜狗瀏覽器業務轉給360,同時360和搜狐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做搜索,王小川陷入危機。他隻好一人去杭州見了馬雲,說服對方投資,化解了這次危局,同時搜狗從搜狐內部分拆,由王小川擔任CEO。
後來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王小川回憶起這段故事,感慨道:“如果沒有Charles(張朝陽)的堅持,就根本沒有搜狗;如果沒有周鴻禕獲得搜狗技術的欲望,就沒有搜狗的分拆;而如果沒有馬雲的果斷加入,就沒有新搜狗的降生。”
三年後,周鴻禕卷土重來,不想還是铩羽而歸,讓其大為惱火,很快公開放話稱“才知道搜狗姓王不姓張”。
在搜狗的前五年,還是在搜狐嗬護下成長起來的,雖然一開始搜狗就被打上了王小川深刻的個人印記,但張朝陽還是將他當做職業經理人看待,但這個職業經理人逐漸昂揚的自主意識卻是互聯網行業裏所鮮見的。
在2013年的交易完成後,騰訊獲得搜狗36.5%的股份,搜狐依舊是最大的股東,但公司的主導權已經穩穩掌握在王小川的手裏。
而在2014年,搜狗已經具備了獨立上市的條件,之所以拖到現在,最大的障礙是張朝陽。雖然搜狗已經獨立,但搜狐及張朝陽個人所占股份仍達到47%,是為第一大股東。而過去幾年,搜狐業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搜狗在支撐。無論是考慮到股價還是日後可能喪失的第一大股東地位,張朝陽都不會輕易放行。在搜狗上市背後,利益的置換與妥協的過程想必艱難而複雜,才能產生王小川、張朝陽、騰訊幾方的一致。
張朝陽和王小川兩人的關係很難用一句話說清:對王小川而言,張朝陽是他的伯樂,卻又構成了他某種意義上的天花板;對張朝陽而言,對於王小川個人的才華充分欣賞,想必也對他強烈的獨立意識心情複雜。
下一站人工智能
搜狗和百度再次站到了同一片戰場。
王小川很認同陸奇那句“搜索是AI最好的場景”,並在2015年就早早表示,搜狗就是人工智能公司,在他看來,“搜索其實就是AI,它的核心本質都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因此,搜狗和百度對於人工智能的技術和能力方麵的認知具有相似性,,具體做法上也屢屢“撞衫”:在語言識別和自然語言方麵,百度有度秘,搜狗輸入法也具備了語音識別的功能;在智能答題方麵,百度有小度機器人,搜狗也有汪仔。
雖然同樣作為搜索引擎具備海量數據優勢,但由於平台規模和定位的不同,搜狗和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仍有路徑上的區隔。
比起百度以人工智能為切口,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搜狗則顯得相對克製,小步試錯,將重心放在對現有產品體驗的提升上。
搜狗的思路主要兩大方向,一是在“自然交互+知識計算”的技術路線圖上持續探索,改進人機交互界麵,讓用戶表達更自然;二是研究知識的表達、提取、推理計算技術,研發未來交互問答式的下一代搜索引擎新形態,實現“無處不在的搜索”。兩者的核心底層技術仍然是語言。
至於兩種路徑、兩種節奏最後誰能勝出,那就是下一個13年的故事了。
THE END.
歡迎你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讓更多人來了解
創投圈裏有趣的故事
關注有言UTalk
陪我們一直
有情有趣有用有品
最後更新:2017-08-19 23: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