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06 返回首頁    go 搜狗


搜狗IPO招股書幾個隱藏小秘密,你找到了幾個?

從搜狐分拆至今7年,關於搜狗IPO,業內向來眾說紛紜。而唯一可確認的是,搜狗用13年為它的“赴美IPO AI第一股”說了一個好故事。

10月13日,搜狗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計劃通過IPO募集最高6億美元。此後,搜狗將經曆一段靜默期,這份數據詳實的招股書中部分內容,將視為搜狗公司上市前的最後公開回應。

但市場對於搜狗核心業務發展、後續營收驅動力等關鍵問題的追問並沒有停止:

· 除了搜索故事之外,搜狗還對美國投資者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 搜狗後續是否存在爆破性產品,成長後勁如何?

· 在搜狗未來的發展中,其背後的第一大股東騰訊,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憑借搜狗暗藏玄機的招股書,我們不妨一一剖析。

1.被提及超過90次的AI,不隻是“故事”

人工智能是搜狗招股書中被頻繁提到的關鍵詞之一,超過90次。考慮到目前人工智能市場過熱,資本看好,這本並不足為奇。但是搜狗入場人工智能有著幾乎算是“先天”的優勢,讓它在說到AI時,底氣充足。

1.政府政策(法律監管環境)支持: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正式提到了戰略層麵,這也意味著,中國從政府層麵正式加入到人工智能這個萬億美元級別的競賽中。

2.數據金礦:搜狗兩大核心產品,輸入法、搜索帶來了巨大用戶基數。根據招股書中披露的用戶數據:2017年6月,按移動查詢量計算,搜狗已經是中國第二大搜索引擎(份額16.9%),按MAU(月活躍用戶)計,已經是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2017年6月,搜狗輸入法有移動DAU(日活躍用戶)2.83億,PC DAU 8800萬;

3.研發實力強勁: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搜狗有1554名研發專業人員,占了總員工數量的70%。截至2017年7月31日,搜狗已經在中國獲得658項專利,涵蓋輸入法、搜索及其他領域。另外,搜狗還在中國之外的其他地區獲得22項專利。

而搜狗與其他蜂擁進市場,企圖“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企業還有一點不同。搜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打法是體係化、係統化的——基於語言核心,在語音、機器翻譯、問答等領域做重點突破,並且成功落地到產品和服務中,比如搜狗的機器翻譯技術,就應用到了以搜狗英文搜索為代表的跨語言搜索服務中。

隱藏在在招股書90餘次“人工智能”背後,搜狗這樣描述它的人工智能商業化道路:“搜狗準備拓寬AI技術的應用範圍,除了將AI技術植入現有應用,搜狗還會將AI應用於家庭物聯網、汽車、辦公環境,讓自己的服務和產品被更多人使用。”這也意味著,除了上述舉例的現有產品,搜狗對其未來人工智能產品落地有著非常清晰、集中的規劃(產品緊密圍繞語言,而非今天做圖像識別,明天做無人駕駛)。

顯然,搜狗在說到“人工智能”一事上,深思熟慮,遠非止步於眾口提及的“故事”。比起做PC,甚至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後的收割者,搜狗,或許更希望希望成為AI時代的掘金人。

2.或推VPA加入競爭,直接對標Echo與Google Assistant

家庭物聯網、汽車、辦公環境的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外,另一樣產品相關規劃也尤為引人注目——虛擬個人助理(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在搜狗招股書中,VPA被視為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在得到進一步發展後的產物,並被形容為一項能衝擊市場(原文:disruptive)的產品。

眾所周知,隨著Echo音箱與語音助手Alex的出世,亞馬遜這一年來再次成功搭上人工智能的列車,在消費者和業內大刷存在感,甚至在客廳場景中直接刮走了穀歌搜索市場份額與未來增長前景。穀歌受了刺激,而蘋果Siri、微軟小冰也借勢,都開始重新講述AI語音助理的故事。而搜狗作為國內最早開發語音助手的先行者,顯然不會錯過這條占據優勢的賽道。

關於搜狗做VPA的想法,似乎也能從搜狗近年來落地的產品中找到佐證。之前搜狗發布智能副駕,在搜狗地圖中啟動智能副駕,一個虛擬汪仔機器人就出現了,用戶可以直接使用語音進行互動,獲得汽車場景中的幫助,解放雙手後,搜尋加油站、餐廳等駕駛路上的消費場景也更容易實現。

更讓人充滿想象空間的是搜狗的問答機器人汪仔。年初參加《一站到底》節目,在於人類答題PK的同時,不僅捧紅了汪仔機器人這個IP,更展示了搜狗的AI能力。背後的語音識別、問答技術通過搜狗機器人完美安利給了屏幕前的網友,而網友希望擁有一隻汪仔機器人的唿聲也在持續高漲。聯係到搜狗招股書中提及的VPA,很難不讓人猜想,搜狗是不是已經將汪仔機器人納入到量產計劃?

再看搜狗旗下升級的兩大人工智能平台:專注人機交互的知音OS,以及做知識計算的深智引擎,搜狗的意圖已經很明顯:推VPA下場加入競爭。而其進入市場後直接對標的,大概會是Amazon的Echo,和Google Assistant。

3.騰訊合作加碼,未來流量持續

自2013年搜狗與騰訊結盟,業內就一直流傳著“搜狗模式”的說法。其顯著特征即是,被投資公司基本處於市場第二或第三位置,被入股後仍保持獨立發展,且原股東及管理團隊仍占主導地位(此後騰訊與京東發展的關係也是如此)。這保證了搜狗的健康、獨立運營。

而由於這個模式中的被入股公司,其業務必須和騰訊核心業務深度咬合,形成互補疊加——目前來看即是可給微信流量變現騰訊也將在其中獲益不菲,這是遠超搜狗上市為其帶來的盈利爆點。

以騰訊的反饋來看,正麵確實如此。從2013年開始,騰訊就一直在不斷追加搜狗股份比重。而在業務上,招股書中也有一句披露,雖然隻出現了很少幾次,卻至關重要:“今年10月,騰訊開始測試搜狗搜索與微信的整合,換言之,讓用戶可以在微信裏通過搜狗搜索微信外部的內容。並且未來雙方的合作還會持續拓展到騰訊其他產品,並一直延續到2023年。”

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騰訊對搜狗很重視,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比想象中穩定。而搜狗在招股書中提到的努力“還在探索各種潛在機會,以強化與騰訊的合作”想來勢將換來更多的流量,為其未來業務發展加碼,在搜狗與百度的正麵戰場上,帶來更多價值。

所以說,搜狗的未來發展無疑是向好的,而其中奧秘就隱藏在招股書中這三處。這些被包裹在90次“人工智能”下的未來發展方向,或許才是真正決定其未來增長的關鍵所在。

最後更新:2017-10-20 00:40:11

  上一篇:go 眼看“2345貸款王”賺翻 搜狗上市悄悄帶上現金貸公司
  下一篇:go 趣店羅敏捐10億設慈善基金;搜狗上市架構藏現金貸公司;港上市公司12億收購你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