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
搜狐
港股年內已退市4家!A股、港股、美股的退市製度長啥樣?
“又有一家港股公司被港交所除牌。”
根據港交所公告,港交所上市公司光亞的上市地位將2017年6月13日上午9時起取消,屆時該公司股票將被港交所除牌。而光亞昨日晚間亦發布公告稱,公司的香港股東名冊將於2017年6月27日下午五時整後永久關閉,所有在香港股東名冊登記的股份將被移除,並會移往存置於SMP Partners (Cayman) Limited(開曼股份過戶登記總處的公司股東名冊總冊)。
對於公司被除牌後股份如何轉讓,公司表示,以後所有股份轉讓隻能於開曼股份過戶登記總處辦理。

對於光亞除牌的原因,港交所稱,光亞於2016年11月8日宣布失去對其唯一營運的附屬公司First Media的控製權,並決定終止將First Media綜合入賬至該公司的財務報表。港交所於2016年11月18日根據《創業板上市規則》第9.14條賦予的權力,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給予該公司六個月期限提交可行的複牌建議。但該公司未能於六個月期限屆滿前向聯交所提交複牌建議,因此港交所於2017年6月13日上午9時起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
實際上,這隻是今年港股市場公司被強製退市的最新一例。
今年以來,已有瑞豐石化、中國森林、百營環球資源等公司被被港交所作出取消上市地位決定,其中百營環球資源在被港交所作出取消上市地位決定後提出複核申請,而其他幾家公司則已被交易所除牌或等待除牌。總的來看,港股市場每年被摘牌的上市公司數量要較A股市場為多。

對於觸發退市除牌的條件,港交所的規定相對籠統,其主要要求為發行人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不論由其直接或間接進行),或擁有相當價值的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就無形資產而言,發行人須向交易所證明其潛在價值),其證券才得以繼續上市。如果港交所認為發行人不滿足上述條件,將會強製上市公司進入除牌程序。在具體運用中,還會結合其他情形進行判斷。
在退市除牌程序方麵,與A股市場退市流程分為風險警示(創業板無此流程)、暫停上市、強製終止上市、摘牌等階段類似,對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而言,相關程序分為四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上市公司因觸發除牌條件,將先被停牌6個月,這段時間,交易所會監察有關情況的發展。發行人必須按相關規定,定期就有關發展發出公告。在6個月期限結束時,交易所會決定有關個案是否應延長此階段或進入程序的第二階段。
如果進入第二階段,交易所將會致函發行人,使其注意它持續未能符合第13.24條的規定,並要求發行人於其後的6個月內呈交複牌建議。這段期間內,交易所會繼續監察發行人方麵的進展,並要求發行人的董事按月呈交進度報告。在此限期結束時,交易所會考慮發行人的建議及決定是否應當進入程序的第三階段。
如決定需進入第三階段,交易所會發出公告,指出該名發行人的資產或業務運作不足以維持其上市地位,並訂出發行人可呈交複牌建議的期限(一般為6個月)。發行人在此階段中亦須按月向交易所呈交進度報告。
在第三階段結束時,如尚未接獲複牌建議,發行人的上市地位將予取消。屆時,交易所及有關發行人均會就此發出公告進入第四階段除牌。
如果說港股主板與A股在退市製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美股的退市製度則有很大的不同。
根據中航證券的研究報告,美股上市公司退市的決定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交給投資者和市場來判斷。
以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GSM)和全球市場(GM)為例,保留上市的條件分為權益、市值和總資產總收入三個標準,選定一個標準後需要滿足該標準下的所有條款。三個標準下都涉及市值和流動性,而沒有任何一條涉及淨利水平。這些條款集中體現納斯達克市場將公司能否保留上市身份的決定完全交給投資者和市場來判斷。一旦公司的市值、公共持有股份數量、股東數量或者做市商數量低於標準,公司就會麵臨退市風險。
在這樣的標準下投資者對於公司未來的預期將影響公司的市值和流動性,從而決定哪些公司能夠保留上市資格。
中航證券指出,在美股市場,一方麵擁有良好預期的優秀企業能夠連續虧損而安然保留上市資格,另一方麵以市值和流動性作為退市標準的機製對投資者放棄的公司卻毫不手軟。以最近四年的數據來看,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的企業數量每年都能維持在150家以上,年退市量遠超A股曆史退市總量。


(原標題:港股明天又有公司除牌,年內已有4家退市!A股、港股、美股的退市製度都長啥樣?)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