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央行副行長殷勇:四方麵發揮開發性金融杠杆撬動效應

“傳統開發性金融模式可能難以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需求,應該發揮杠杆撬動作用,提升開發性金融效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殷勇8月12日在中國四十人伊春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投資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分散化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路。

“一帶一路”建設有巨大資金需求。根據測算,2016年至2020年,除中國以外其他亞太國家每年單在基礎設施方麵的資金需求約為5030億美元。根據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統計,覆蓋亞太地區的主要開發性金融機構資本金總額才5134億美元,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殷勇認為,傳統開發性金融模式難以滿足需求,存在資金未能發揮杠杆效應、“保本微利”隱含暗補、容易造成攀比和賴賬等多方麵問題。

參考國際經驗,過去幾年,發達國家在動用政府資金發揮資金效益方麵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做法。比如,美國在次貸危機期間,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TARP),采用股權注資和擔保方式擴大資金效率;歐盟推出“容克計劃”,利用杠杆撬動大量社會投資。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對受援國家進行救助的時候,通過基金組織的帶動催化,撬動私人資金,也會通過製定經濟改革計劃,發揮政策效應。

“以歐洲模式為例,杠杆可以做到15倍,335億歐元本金就可以實現5000億歐元投資規模,這就可以大大提高對資金需求的滿足。”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應該發揮杠杆撬動作用,提升開發性金融效力。具體而言,一是盡可能用股本投資,從而撬動更多的債務融資;二是盡可能用做劣後資本,撬動更多股權投資;三是盡可能采取公私合營模式,從而撬動更多私人部門投資;四是盡可能投資基礎設施等正外部效應強的項目,從而撬動其他更多商業項目的投資。

“對任何投資而言,風險和收益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麵,沒有隻有收益沒有風險的投資,最重要的是管理風險。”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管理風險有不同的思路,可以集中在少數項目進行高強度的具體項目管理,但也可以進行足夠分散化的投資來分散風險,“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國家平均每年能達到4%以上的增長率,我們的投資能夠拿到這樣的回報率就是非常可觀的。”

在他看來,運用分散化手段可以防範開發行性金融風險。隻要投資足夠分散,金融機構是有足夠把握在較長時間內從總體上取得開發資金的安全性,並且可能會有取得不錯收益的前景。如果按照“保本微利”的做法進行讓利,還可以撬動更多的投融資。

“投資過程不要靜態去看。為什麼我們要投資一些有正外部效應的基礎設施?比如修一條高速公路,雖然本身收益有限,但是高速公路帶動沿線經濟發展,能夠給其他的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這些企業本身不用做投資就能享受成果,這就是公共品的外部性。”殷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開發性金融追求的是“保本微利”,通過“保本微利”帶動其他項目有利可圖,這樣“一帶一路”就建設起來了。而這就是開發性金融的作用,開發性金融不是跟其他商業金融去爭利潤,而是要去創造市場。

開發性金融推進過程中,會麵臨幣種選擇,而這方麵一直存在一種爭議。比如有觀點認為,日元由於實行負利率,在國際上融資絕對成本相對較低,十年期國債利率0.05%。而與之相比,中國提供的人民幣或者美元,融資成本都相對較高。這就造成一種印象——中國提供的融資沒有競爭力。

不過,在殷勇看來,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兩種貨幣的選擇是可以利用貨幣掉期操作進行轉換的,人民幣和美元資金都可以轉換為利率水平較低的日元,反之亦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幾乎包含了全球主要市場的貨幣,如果有對其他幣種的融資需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能夠提供多元化選擇。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兩種貨幣基本利率的絕對水平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價的,在金融市場上可以互換。”殷勇告訴記者,由於我們的人民幣池子相對而言更大,所以在提供人民幣資金方麵更有相對競爭優勢,人民幣應該能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原標題:央行副行長殷勇:開發性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四方麵發揮杠杆撬動效應)

最後更新:2017-08-13 08:27:38

  上一篇:go 新三板1317家公司公布半年報 9家公司淨利潤過億
  下一篇:go 茂業商業定增終止 戰略性擴張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