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搜狐
多地詳舉公益用地範圍 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再行提速
“行穩致遠式地尋求突破”正在悄然成為“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的一種風格。盡管對於三項試點工作的力度和創新性尚有不同評價和理解,但是,在一些利益格局複雜、矛盾交織突出的領域,“突破”正在漸行漸近。
作為矛盾交織最為突出的領域,農村土地征收製度改革試點,有望進一步提速。國土資源部已經要求試點地區,在縮小征地範圍方麵重點探索認定辦法。此意在通過對公益項目用地界定標準的明確,實現縮小征地範圍,並提高農民在土地收益增值部分中的分配比例。
目前,中央已經同意,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延期一年,至2018年底收官,並實現與《土地管理法》修訂的有關工作同步。而在此期間,農村土地征收製度的改革試點,將麵臨進一步提速,並加強力度。
“公益項目”關鍵
“從我們基層工作的情況看,矛盾交織最為突出的,就是征地。”9月20日上午,東部某省一位基層國土職能部門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全國土地工作的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對於征地製度改革殊為重視。
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開展“農村土地改革三項試點”工作之初,對征地製度改革進行試點探索的地區,僅為河北定州等三個市縣。此後,為了更全麵、更有力度地對征地製度改革進行探索,國土資源部采用了聯動試點的方式,進行征地製度改革試點的市縣數量,大幅增加。
多位試點地區基層國土職能部門內部人士都向記者表示,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工作中,最為核心、也最具全局性意義的方式,即是對公益項目用地的如何認定的問題。在實際操作層麵,這是事關征地範圍大小的關鍵問題。
“部裏麵明確提出了下一步試點過程中,在縮小征地範圍方麵重點探索認定辦法。”一位地方國土資源廳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涉及土地管理製度改革和完善的部分,均明確提出了“縮小征地範圍”的要求。在此次農村土地管理三項製度改革工作中,對於公益項目的認定,也是試點的重點之一。
國土資源部對於試點地區工作情況的匯總顯示:“各地普遍研究製定了《土地征收目錄》,詳細列舉公益用地範圍,不屬於公共利益的,不得動用土地征收權。”《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征用。”不過,對於如何認定公益項目的標準,卻沒有明確規定。這被認為是目前征地範圍過大的原因所在。
製定征地目錄
記者了解到,在對現行《土地管理法》的修訂過程中,有不少意見、建議提出,對公益項目的界定,采用列舉式的方式,來確定征地的邊界和範圍。不過,這種方式也麵臨立法、修法工作原則性與現實情況複雜性的矛盾。
《土地管理法》修訂案草中,對原有法條進行了修改,對公益項目的認定有關內容進行了細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鎖定公益項目的認定標準和征地的邊界與範疇。“在試點工作中,各地都采用了各種方式,比較詳細地將公益項目的認定標準,或者認定方式,形成了一套辦法和製度。”前述地方基層國土職能部門人士告訴記者。
對於試點地區的具體做法,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鄭淩誌介紹:試點地區以用地類型、用地主體、是否盈利、規劃、管製等作為依據,結合社會調查、專家論證、群眾聽政等多種形式探索製定了土地征收目錄。
所謂土地征收目錄,即對可以實施征地的項目用地進行目錄化的管理,試點地區範圍以內,在目錄範圍內的項目,可以實施征地,對於不在目錄以內的項目用地,則不適用征收土地的方式。
“對公共利益用地範圍進行了初步界定,與已經頒布實施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相銜接,將國防、外交、基礎設施、公共事業以及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由政府為實施城市規劃而進行的開發建設的需要等,界定為公共利益。”鄭淩誌表示。
多位試點地區基層國土資源職能部門人士都告訴記者,在試點過程中,對於公益項目的認定,還借鑒了我國台灣地區的一些經驗和做法。“畢竟在全世界範圍內,如何認定‘公益’這個標準,都是個大難題。”他說。
程序與補償
“現在,部裏麵已經跟我們傳達了,中央同意農村土地改革三項試點延期一年,部裏麵的意思是在這一年中,覆蓋麵、創新性上,都要重點著力。”前述地方基層國土資源職能部門人士告訴記者。而征地製度改革試點的力度也將提升,速度也將加快。
多位地方國土資源廳內部人士表示,現行法規定的土地征收兩公告一登記的程序,是在征地批後實施。而目前,在試點地區探索的是征地協商和補償安置前置,即先與農民就補償標準等內容達成書麵協議,征地補償安置資金落實後方可啟動程序。
“這樣,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就緩解了被征地農民的後患之憂。在總結各地實踐和試點地區有效做法的基礎上,此次修法對征地程序予以完善,通過補充這樣的要求,在市縣人民政府申請征收土地前,一些程序要求,會進一步充分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鄭淩誌表示。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魏莉華則表示,征地製度改革中,係以“兩保”為原則,一是保證被征地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長遠生計有保證。
記者了解到,對應上述兩點原則,試點過程中,很多試點地區取消了年產值倍數法與區片綜合地價作為計算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依據,在征地補償的費用中增加了對被征地農民的住房補償和社會保障的費用。
與此同時,很多試點地區研究製定了土地征收轉用增值收益核算辦法,為合理提高個人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提供依據。這些做法,都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肯定。
日前,國土資源部召開“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座談會”,在會議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明確提出要求,試點地區要在製定征地補償標準方麵重點堅持公平合理補償,在建立多元保障機製方麵重點落實保障長遠生計的途徑。
(原標題:多地詳舉公益用地範圍 征地製度改革試點再行提速)
最後更新:2017-09-23 2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