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2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大股東違規減持屢禁不止 滬深交易所或推出交易係統全麵堵漏

據媒體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上交所和深交所目前正在加緊研發監控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交易係統,使得大股東一旦觸及減持新規相關條款,將被限製交易,不能再繼續下單,從技術層麵封堵大股東違規減持。知情人士透露,預計這套係統今年年底將研發完成,從而能夠徹底轉變目前主要靠自律、違規成本較小、大股東違規減持屢禁不止的現狀。

【延伸閱讀】

兩月18起違規減持 “先斬後奏”式違規減持多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完善原有的減持規定,劍指清倉式減持、“精準”減持、過橋減持的市場亂象。新規實施以來,市場減持的情況符合政策預期,但要有效打擊違規減持,處罰力度仍需加強。

據記者查閱交易所網站和上市公司公告發現,5月27日至今,共有18起上市公司董監高或重要股東違規減持事件。從交易所自律監管來看,監管措施主要還停留在書麵警示、通報批評等喊話層麵。

部分公司踩線IPO上市公告書預披露承諾

減持新規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在媒體大力宣傳下,大部分董監高、重要股東都了解了這一規定。

而IPO上市公告書中,減持前 3 個交易日需預先披露的承諾卻被不少“持股占比不達標”的股東忽略,從而踩線。

自然人股東許端平7 月 17 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洪匯新材股票 5 萬股,減持前持有公司股份 405 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 3.75%。

深交所監管函稱,許端平在洪匯新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中承諾“將及時、充分履行股份減持的信息披露義務,減持前 3 個交易日將通過洪匯新材發布減持提示性公告”。本次在減持前未預先披露減持提示性公告,違反了上述承諾。

同樣違反了承諾的還有日機密封股東深圳市柏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未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深圳柏恩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造成違規。

深圳柏恩表示,由於公司上市新股發行導致深圳柏恩持股比例被動降至 3.75%,工作人員誤以為深圳柏恩所做出的承諾僅需在其對公司持股達到 5%以上時才須遵守、履行,因此導致本次違規減持發生。

“先斬後奏”式違規減持最多見

如果說踩線IPO上市公告書預披露承諾是業務不熟。那麼直接違反減持新規要求,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而直接減持的“先斬後奏”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情況超半數。

如6月5日,濟民製藥副總經理馬桂驗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濟民製藥股票5000股,成交均價為15.02元/股,成交金額為7.51萬元,獲得收益5.23萬元。6月6日,公司公告上述交易情況。馬桂驗在減持前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6月15日,國機汽車副總經理方竹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股票1800股,成交均價為11.51元/股,成交金額為2.07萬元,獲得收益972元。所售股票係方竹於2017年5月22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6月16日,公司公告了上述交易情況。方竹在減持前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其他的包括東易日盛副總經理劉勇、清水源副總經理朱曉軍、博敏電子副總經理鄧宏喜、蒙草生態副總經理邢文瑞、揚子新材董事許孝男,以及滬電股份董事會秘書李明貴在首次減持前均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顯然,這種做法很“粗暴”。不過,從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來看,主要還停留在書麵警示、通報批評等層麵。

而其他的,比如,好利來、青山紙業的董監高存在超比例減持、自然人吳玉妹違規減持美錦能源定向增發股份,反映出來的或許是持股人需要加強減持新規的學習。

處罰太輕成新規短板

為什麼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董監高敢於以身試法的挑戰減持新規?違法成本的高低是相關主體考量的主要因素。沒有嚴懲措施是減持新規的一大短板,也導致其威力打折。

相關規定對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未按照本規定和證券交易所規則減持股份的作出了處罰安排。如,證券交易所應當視情節采取書麵警示等監管措施和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措施;情節嚴重的,證券交易所應當通過限製交易的處置措施禁止相關證券賬戶6個月內或12個月內減持股份。

前段時間,深圳柏恩清倉式違規減持備受市場關注。5月22日、23日,深圳柏恩通過大宗交易係統清倉其所持有的400萬股日機密封,獲利超過1.2億元。

深圳柏恩曾表示,如違反預披露承諾,公司將在日機股份的股東大會及證監會指定報刊上公開說明未履行承諾的具體原因並向日機股份的其他股東和社會公眾投資者道歉;因違反承諾出售股票獲得的收益歸日機股份所有;如果未履行該承諾事項,致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將依法賠償,賠償範圍包括股票投資損失及傭金和印花稅等損失。目前來看,深圳柏恩卻僅僅隻是表示歉意,完成了第一項。市場人士認為,深圳柏恩不履行承諾的清倉式減持行為,體現了現行製度的漏洞。

記者注意到,也有違規主體拿出了積極的態度。青山紙業董事劉潔承諾,在本次減持所持本公司股票六個月後,立即購回(增持)所減持的公司股票。

市場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可進一步出台政策,如規定違規減持者所得收益全部上繳投資者保護基金;或要求減持者“回購”所減持的全部股份,如果有多餘差額的,全部上繳上市公司;造成投資者損失的,由其承擔賠償責任等。(來源:證券時報)

最後更新:2017-07-29 09:38:55

  上一篇:go 河北:抓住去產能這個“牛鼻子” 全麵排查鋼鐵等方麵的僵屍企業
  下一篇:go 2174公司預告中期業績 498家增幅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