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搜狐
“試水”京東閃付 銀聯籌謀賬基支付轉型

在上線不足半月後,銀聯北京分公司(下稱“北京銀聯”)和京東金融合作開發的NFC支付新品——“京東閃付”就卷入爭議漩渦。
外界質疑,通過京東閃付,銀聯違規賦予了京東金融發卡的權利。相關當事方則表示,中國銀聯並未分配62銀聯卡BIN給京東金融,京東閃付實質上仍然是第三方支付賬戶,是第三方支付與卡組織在支付賬戶上的合作產品。
市場人士認為,京東閃付是銀聯探索從卡基支付向賬基支付轉型的一個信號,這或許也是中國銀聯突破市場重圍的一個重要抓手。
銀聯向賬基支付轉型
作為銀聯擴大支付邊界的外延產品,京東閃付7月19日上線。通過此產品,京東金融“一鍵”完成線下支付布局,可以應用於銀聯境內外超過1000萬台活躍POS支持的NFC手機支付的線下商戶,成為第三方支付中首個吃螃蟹者。此前,微信、支付寶曾花費大量人力、財力自行開發線下商戶。
這意味著銀聯把銀行卡的受理網絡,升級為也能接受第三方支付賬戶的網絡,開啟從卡基支付躍升賬基支付的初步探索。所謂賬基支付是指基於賬戶的支付,區別於之前是基於卡的支付的約定俗成的做法。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外界質疑銀聯賦予京東發卡的權利。就此,接近北京銀聯的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稱,其實,在此產品合作中,中國銀聯並未分配62 BIN號給京東金融。62BIN號是銀聯卡的專屬卡BIN號。
據了解,銀聯北京分公司與京東金融在此次的合作方案中采用了2字頭編碼方式來生成京東閃付電子賬戶。該編碼僅是京東用戶和其綁定的借記卡或貸記卡生成的簽約協議號,用於在銀聯網絡裏識別交易受理方。而實際的支付扣款主體還是該協議號對應的銀行卡賬戶。
京東支付金融副總裁許淩也告訴記者,京東閃付本質上還是一個第三方支付賬戶,背後綁定的是每家銀行自己發行的銀行卡,通過京東支付進行的銀行卡交易實際上交由銀聯進行轉接清算。京東閃付實際上是網銀在線支付賬戶和銀聯雲閃付賬戶的合作對接,網銀在線具備互聯網支付牌照且是銀聯成員機構。
“接入網銀在線,正是銀聯從卡基支付躍升為賬基支付的第一突破口。”有支付圈內人士認為,未來用戶和商戶采用何種支付媒介,選擇何種支付路由,都應該得到統一、穩定的清算通道支撐。這為銀聯向賬基支付轉型埋下了下一條金線。
該人士認為,此次銀聯與支付機構的合作,是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支付業務發展趨勢的創新,直接實現了支付賬戶通過手機NFC支付,這在全球範圍內是領先的。
是否符合監管要求
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認為,銀聯此次對京東閃付的定位為穿透式錢包,與之相對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所定位的滯留式錢包。區別在於,前者讓銀行與監管機構可以清晰地看到資金流動方向,便於防範支付風險和反洗錢,符合監管推動方向;後者滯留了客戶資金流、信息流。
董崢認為,銀聯此次對京東閃付嚐試的“四方模式”在國內是首創,從卡基支付躍升到賬基支付,或許意味著中國支付市場格局將再起波瀾。
但也有銀行人士質疑,京東閃付是否符合監管對賬戶管理要求呢?
前述接近北京銀聯人士進一步解釋稱,京東閃付未改變《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中對支付機構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定位,也未擴大支付賬戶的業務類型、改變其業務性質。銀行卡具備的其他功能並沒有向電子支付賬戶開放。
某股份製銀行人士認為,央行推行銀行賬戶與非銀行賬戶分類的目的,正是根據賬戶類型不同來明確不同賬戶的服務場景與業務方向,因而京東閃付走向線下是否與央行的賬戶管理分類的方向一致受到了質疑。
麵對質疑,前述支付圈內人士持反對意見,認為這是“畫地為牢”的片麵理解,線上線下的分界已然模煳,微信、支付寶早已打破了各自的場景和業務方向。
許淩也表示,在當前的移動化、數字化、開放互聯的市場上,任何封閉的單打獨鬥模式都會越來越困難,這種模式是沒有延展性、可複製性的,用戶、商戶、金融機構都會被綁架,不利於進一步提升行業效率和用戶體驗。相反,開放共贏才是移動互聯市場的未來,京東金融一直堅持的正是開放模式。
(原標題:“試水”京東閃付 銀聯籌謀賬基支付轉型)
最後更新:2017-08-14 06: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