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
搜狐
中藥飲片成“吸金風口” 行業擴張背後頻現質量問題
一邊業績亮眼,一邊頻被通報,中藥飲片再次引發業內關注。
近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布2017年上半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在醫藥工業各子行業中,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發展迅速,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以21.33%和22.78%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二。而與此同時中藥飲片卻屢登質量“黑榜”。自2017年以來,截至9月6日,食藥監總局共發布了61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通告。
在“醫藥分家”以及“去藥養醫”背景下,中藥飲片均不列入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占比(藥物費用占整體醫療費用的比例)考核項目。“吸金風口”之下,眾多中藥企業也展開中藥飲片布局。
第三方醫藥服務平台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認為,目前說中藥飲片行業迎來拐點為時尚早,由於技術含量不高、地方保護現象嚴重等原因,行業進一步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質量問題頻現
近年來,中藥飲片行業規模擴張明顯。中藥飲片指中藥材經過炮製後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或製劑生產使用的處方藥品。
8月24日,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顯示,201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位居工業全行業前列。醫藥工業各子行業中,中藥飲片加工行業收入增長最快,同比增加21.33%達到1047.88億元;利潤增長僅低於生物藥品製造,同比增加22.78%達到73.61億元。
同時,“2017中國藥品零售產業信息發布會”上發布的《2017年中藥飲片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間,中藥飲片平均增速達到26.25%,領先整個行業增長。其2016年零售端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7.7%達到231.32億元,是零售藥店銷售額增長最快的品類。
然而,與快速擴張的行業規模不匹配的是,其質量屢遭詬病,成為各級監管部門質量“黑榜”常客,其中不乏知名藥企生產的常用藥材。9月1日,食藥監總局通報5家企業生產的5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8月18日,有9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中藥飲片被通報不合格,項目均為黃曲黴毒素。黃曲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今年以來,食藥監總局明顯加大了對中藥飲片的抽檢力度。記者梳理發現,自2017年以來,截至9月6日,食藥監總局發布的31次抽檢通告中,中藥飲片有15次,共有61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另外,《2016年全國收回藥品GMP證書情況統計表》顯示,2016年全國共收回171張GMP證書,其中認證範圍為中藥飲片的有79張,占比達46.2%。
史立臣認為,造成中藥飲片質量問題頻現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企業生產觀念落後和地方監管不力。在早期,中藥飲片生產並不需要獲得GMP證書,眾多“小作坊”生產不規範。從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必須在符合GMP條件下生產,但很多企業生產習慣沒有改變,通過認證之後仍然恢複從前不規範的生產流程,導致問題頻現。
政策紅利變現
在中藥飲片質量屢遭詬病的情況下,為何市場規模仍能不斷擴大?
中藥飲片作為我國傳統中藥產業,一直以來受到政策保護。比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明確禁止外商投資中藥飲片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
更為重要的是,在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醫藥分家”以及“去藥養醫”大背景下,中藥飲片政策紅利促進了行業發展。2016年11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經驗的若幹意見》要求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運行新機製,並明確表示,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
今年4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全麵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對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做出了進一步指示。通知要求,9月30日前,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但中藥飲片除外。另外,到2017年底,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的藥占比總體要下降到30%左右,但中藥飲片不納入統計。
廣州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零加成政策的推進,醫院對中藥飲片的使用量將會明顯增加。2016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1956億元,2017年中藥飲片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30億元,同比增長19%;2018年則有望達到2734億元,同比增長17%。
另外,今年2月發布的新版醫保目錄嚴格限製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受限使用的品種從2009年的6種增加到26種,也給中藥飲片行業發展帶來了機會。
除了政策紅利,中藥飲片也成為眾多中藥企業的“吸金風口”。從中藥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來看,康美藥業、中國中藥、香雪製藥、太龍藥業四家中藥飲片龍頭藥企2017年上半年營收增長均超過10%。
以康美藥業為例,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2.62億元,同比增長18.38%;淨利潤達到21.52億元,同比增長21.83%,高居醫藥企業利潤榜首。在各業務板塊中,中藥飲片收入同比增長35.81%達到26.97億元。
正因為此,眾多中藥企業也展開中藥飲片領域布局。廣州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分析顯示,2015年已有中藥企業公司1006個,行業集中度低,銷售額不足億元企業占70%市場。康美藥業半年報中也表示,近年來對中藥飲片行業監管愈趨嚴格,部分規模較小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行業內企業將逐步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望得以提高。
(原標題:中藥飲片成“吸金風口” 行業擴張背後頻現質量問題)
最後更新:2017-09-10 0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