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7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壓縮“通道業務” 券商資管轉型主動管理

“去通道、降杠杆”的監管導向正迫使券商資管業務紛紛向主動管理轉型。

今年上半年,券商資管業務“縮水”明顯,二季度券商資管規模首次迎來一個下降拐點,集合資管、定向資管和專項資管規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的數據,截至二季度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8.1萬億元,較一季度首次出現下滑,降幅為4%。其中,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的資產規模為15.44萬億元,環比降幅為3.86%;集合資管計劃規模2.2萬億元,環比下滑3%;專項資管計劃規模921億元,環比下滑逾7%。

對此,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分析,“券商其實更願意做主動管理,通道業務畢竟附加值較低,無法構成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邵宇建議,券商要發揮其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優勢,比如將投資重點從非標轉向股權投資、定增、並購等資本業務,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去通道,規模收縮

2013年至2016年,證券公司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參與度穩步提升,也就在這幾年中,券商資管經曆了一個規模快速增長的時代。

而從業務條線來看,券商資管規模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來自於定向資管業務,中基協數據顯示,券商三塊資管業務中(集合、定向和專項)以定向資管的規模增長最快,從2013年的4.83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4.69萬億元,短短三年時間規模增長近10萬億元,而這塊業務中,被動型的通道業務占主要部分。

如今形勢已發生轉變,券商集合理財發行數量與規模也連續五個月下滑。上海證券研報顯示,7月共發行797隻產品,較上月減少210隻,發行份額共計58.63億份,相比上期減少 82.25 億份,發行份額為 2016 年以來曆史最低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將受到何種影響?多家券商資管業務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今年監管趨嚴,業務參與方也越來越多,競爭激烈,通道類資管業務幾乎不做了,並且在項目選擇上更嚴格。“強主體,強增信是必須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王增武對記者表示,從行業的數據麵來看,很明顯受監管去通道的影響,今年二季度專項類資管規模有一個明顯的下滑,而集合類資管的下降應該是市場正常波動的情況,預計未來通道類業務還是會進一步收縮,券商在投行業務、高端財富管理業務上可以進行拓展,實際上現在很多券商也正在這麼做。

邵宇告訴記者,二季度券商資管規模收縮主要還是因為監管發力,壓縮通道業務。而資管業務規模下降主要表現在專項類和定向類業務,通道類業務主要集中在定向資管這塊,其業務主要基於銀行委外資金需求,“隨著銀監會對這類業務的監管表態,防止監管套利,未來這部分業務會進一步收縮。”

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未來,券商資管業務會繼續向主動管理轉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深耕資本市場。

多家券商資管公司向記者表示,未來會鼓勵主動管理團隊多元化的投資風格,發力資產證券化,培養對衝投資能力,探索國際化財富管理等方麵積極探索,發揮券商投行優勢,提升主動管理水平。

國泰君安資管公司今年二季度規模逆勢增長23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規模增長最多,為103億元。據悉,國泰資管今年在資產證券化業務、固收+業務、泛權益類業務等重點領域加大了力度,並且在上半年股市表現平淡的行情下,國泰資管權益產品規模增幅較大,上半年陸續推出了選股策略、泛權益等多種類型產品。

二季度數據顯示,海通資管規模下降了1993億元,海通資管方麵解釋道,在監管層要求“去通道”的背景下,券商資管乃至整個資管行業的規模下降在所難免。短期內,海通資管規模的下降為公司主動壓縮,不影響海通資管整體業務發展和營業收入的提高。從業務收入構成和公司的發展戰略來看,管理規模尤其是通道業務規模的下降,影響的僅是“數字”,但並不影響公司創收和其他各業務條線的發展。

海通資管方麵表示,在大資管時代,各類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同質性強,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會從組織架構、產品設計、業務層麵、投研團隊和人才激勵五個方麵做好主動管理,值得強調的是,公司正通過設計研發不同收益風險的產品,將產品形態逐漸從報價型向淨值型轉變,打破“剛性兌付”。

齊魯資管方麵表示,去通道和降杠杆,對於專注主業、堅持主業的機構而言,不僅沒有負麵影響,反而會有正麵激勵作用。在原有業務上,公司將繼續堅持主動管理本色;新增業務上,依托公司量化投資、金融工程的傳統優勢,整合固收和權益投資的投資能力,推出了多資產配置視角的MoM以及FoF服務。

今年一季度,通道業務規模占齊魯資管總規模的比例大約還剩30%;今年二季度,齊魯資管主動管理規模1634.51億元,行業排名第七。

招商資管也在集中優勢資源、全力突破主動管理型業務,推動保證金、量化、固收、權益和另類五大利潤中心均衡發展。

截至2017年6月30日,招商資管總規模達6450億元,相較於2016年末增長2.4%。其主動管理業務轉型也十分顯著,6月末主動管理規模達到1184.5億元,相較2016年末增長16.3%。

在業務側重點上,利用MoM產品的競爭優勢,招商資管大力推進其成為機構綜合資產配置平台,積極把握市場熱點開展產品創新,充分發揮券商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搭建“資管+投行+直投+海外”的大資產平台,並且公司這幾年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上也大力投入和培育,在人才和優質項目上均有充分積累。

截至2017年二季度,華泰資管業務規模達9450.74億元,行業排名第二,但其今年二季度主動管理規模2348.25億元,行業排名第四,相比一季度下降100多億元。

華泰資管方麵表示,公司已構建了風險收益不同的豐富產品線,並且公司將ABS所有業務環節有機整合,在項目承攬與承做、投後管理、銷售拓展、ABS整體發行及管理方麵形成了一定競爭力。

(原標題:壓縮“通道業務” 券商資管轉型主動管理)

最後更新:2017-09-10 02:32:40

  上一篇:go 金融街完成董事會換屆 新團隊擬加快全國布局
  下一篇:go 中藥飲片成“吸金風口” 行業擴張背後頻現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