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搜狐
新股走勢分化明顯 炒新傳統麵臨挑戰

繼受到普遍性熱捧之後,新股或次新股近期表現出現明顯分化。一方麵,以岱美股份、電連技術為代表的部分新股在上市第三天便打開一字漲停,使打新賺錢效應迅速降溫;另一方麵,以華大基因、索通發展為代表的部分新股表現淩厲,收獲了10個以上的漲停板,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格均已上漲5倍以上。整體來看,新股表現分化明顯,從長遠來看,這必將對A股多年的炒新傳統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實際上,三個交易日內便被打開漲停的新股在以前也有,但主要集中在大市值金融股,比如去年11月份上市的上海銀行以及2015年6月底上市的國泰君安。與上海銀行和國泰君安都是大塊頭不同,電連技術和岱美股份都是小市值個股,第三天就打開漲停從側麵說明市場炒作新股的熱情在逐步降溫。
雖然新股申購仍然處於一簽難求的火熱狀態,但新股上市後的平均漲停板數量出現下滑趨勢並非始於近日。根據統計數據,今年1月份和2月份,從上市到打開一字漲停,中間持續交易日天數最多為26天,但從5月開始,新股打開一字漲停的平均交易日天數降為7.5天,6月為6.25天,遠低於2016年13.33天的平均交易日天數。同時,2017年新股上市後的平均漲停板數已經降至9.37個,其中71%的新上市股票開板前連續漲停板數少於10個。
新股上市後表現迅速分化,也使打新收益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根據廣證恒生最新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新股發行後漲停板期間平均收益率為315%,相比2016年下降159個百分點。且隨著下半年以來部分個股漲停板個數的迅速減少,打新收益率呈現加速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新股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在於IPO常態化對市場影響的逐步凸顯。截至8月初,今年新股發行達280隻以上,超過去年全年發行新股的數量,機構預計今年新股發行或達400隻。一方麵是2016年以前A股市場中企業上市供不應求的狀況,隨著IPO常態化而逐步改變、新股不再稀缺,其溢價自然就不斷走低;另一方麵則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估值中樞普遍出現下移。雙方合力之下,此前瘋狂炒新的局麵正在以市場化的方式被初步抑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隻新股漲停板數量銳減的同時,以華大基因和索通發展為代表的部分新股依然受到資金青睞。今年以來,二級市場中周期股(以有色、煤炭、鋼鐵等為代表)與白馬龍頭股(以白酒、家電為代表)成為最受資金追捧的標的。由於資金的湧入,導致相關板塊估值明顯提升之後,受到發行市盈率限製的同板塊新股的性價比優勢也因此凸顯出來。因此,華大基因作為白馬龍頭、索通發展作為中報業績大增的周期類公司,均得到資金的持續熱捧。
新股被業內稱為“價值投資大河的源頭”。與此前決定新股漲幅的諸多因素不同,隨著A股投資風格向價值回歸的趨勢日益明顯,流通盤的大小及所處行業都將不再是資金的主要考慮因素,而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將成為理性資金的首選依據。因此,A股新股上市後的分化行情仍有望持續,優質新股的溢價空間依然值得期待。對於Pre-IPO投資機構而言,單純追逐跨市場投資溢價的吸引力正在逐步降低,投資機構回歸價值投資、精選優質潛力標的的動力也將明顯增強。
(原標題:新股走勢分化明顯 炒新傳統麵臨挑戰)
最後更新:2017-08-08 09: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