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搜狐
監管發出“將改革進行到底”強烈信號!A股“將價值進行到底”?
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7月17日即將在央視開播,而就在日前,備受市場矚目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4日至15日在京召開,此次會議可謂未來5年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風向標”。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向市場傳達了一個明確信號:在金融領域,要將改革進行到底!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對A股市場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將價值進行到底!
資本玩家的時代過去了
根據對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新聞通稿的詞頻統計,風險和監管是最為高頻的詞匯,分別出現了31次和28次,這也說明防控金融風險和加強金融監管成為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而且,防風險、去杠杆遠未到頭,將是“永恒主題”之一。
深圳翼虎投資總經理餘定恒認為,本次金融工作會議透露出非常明確的“加強金融監管”信號,強調金融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脫虛向實,金融監管更加強調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把金融監管和金融安全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金融監管今後不會放鬆,資本市場的規範化、製度化、法製化會加強,玩概念、殼資源炒作、市值管理等純資本運作、不為實體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做法,會受到遏製。同時,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設立,有助於橫跨多個金融子行業的監管更為有效,具體到資本市場,那些作奸犯科、違法違規的投機炒作、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行為會受到更加嚴厲的監管和處罰。“一句話:在A股市場要生存下去,還是老老實實做好價值投資!”餘定恒表示。
深圳聚灃資本總經理餘愛斌認為,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來看,金融監管的大方向更為明確,監管套利會受到抑製,維護金融體係的穩定成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從這個方向來看,股指不會大起大落,各種投機炒作在A股市場今後將更加沒有生存空間;與此同時,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既然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就說明IPO不會輕易停止,甚至很有可能會加速,至少會保持穩定的節奏。
餘愛斌表示,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號來看,對A股市場整體是偏利好的。加強金融監管、IPO保持穩定節奏,這兩個信號表明,A股市場的融資功能會加強,真正立足於企業價值的投資才能生存,資本玩家的時代過去了。
不宜盲目看空中小創龍頭品種
在豐嶺資本董事長金斌看來,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表明,金融監管在加強、價值投資的基礎在夯實,這實際上進一步強化了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方向:炒股一定要看企業基本麵。以互聯網金融為例,官方新聞稿通篇,僅有一處直接提到了互聯網金融:要堅決整治嚴重幹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主體責任。
在中小創瘋狂的前幾年,互聯網金融就是A股市場製造估值泡沫的急先鋒。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更加側重於從“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這就說明,那些純粹玩弄概念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上市公司以收購互聯網金融企業作為做市值管理的幌子,推而廣之,純粹玩資本運作、不對實體經濟有益的資本遊戲,無論你製造的概念多麼新穎和“酷炫”,今後在A股市場都要歇菜了。而這樣的資本運作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創裏麵,中小創公司將繼續擠壓估值泡沫。
餘定恒認為,白馬價值股經過今年以來的上漲後,目前不少個股其實也麵臨估值壓力,雖然談不上貴,但確實也不便宜了。另一方麵,中小創也麵臨價值回歸之旅,創業板的龍頭公司,尤其是那些動態市盈率跌到30倍附近、業績增長在30%以上、PEG小於1的公司,下跌空間已經不大了。雖然整體上中小創還是會估值下移,但這個時候盲目看空中小創龍頭品種,也是非理性的。
餘愛斌表示,中小創前期的殺跌,主要是業績和估值泡沫的“雙殺”。金融工作會議給投資者傳遞的最大信號很簡單:就是炒股要看基本麵和業績增長!
與此同時,也有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從金融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來看,對國有企業債務的處理,債轉股可能會作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五大行均已成立專司債轉股的子公司,債轉股加速落地,A股市場圍繞債轉股和AMC的行業和個股也值得關注。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後A股市場上漲概率較大
興業證券指出,中長期來看,有3次會議結束後股市出現了持續上漲。其中,第2、3、4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的當天及之後,股市均出現了上漲。並且會議結束之後的1周、1個月和3個月的漲幅在不斷提升,表明股市在這3次會議結束後的3個月內均出現了較為持續的上漲。
各方對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如何解讀
官方媒體解讀:
人民日報解讀金融工作會議:為何設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可防止監管不足或監管過度
人民日報發文表示,專家認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此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與原有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相比,委員會的職能完整,層級更高,金融監管協調將會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
新華社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係列改革創新舉措為金融安全築牢體製機製“防火牆”
7月16日,新華社發文稱,從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係統性風險防範職責,到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培育金融管理部門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再到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幹預機製,加強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一係列改革創新舉措,都是為了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為金融安全築牢體製機製的“防火牆”。
專家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此次會議重點突出了金融機構體係改革
此次會議重點突出了金融機構體係改革,對於資本結構、內控機製、治理機製和風險處置等均有提及,金融機構將作為金融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和抓手,以此出發來完善金融體係基礎、改善風險管理,最終推動整個金融體係改革。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主管董事總經理程實: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全國金融會議展現出中國金融改革“頂層設計”的膽略、氣魄和格局,為中國實現“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強、經濟強”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礎。
國家金融安全的主線是利益,而本次全國金融會議則旨在促進新形勢下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金融行業利益的協調統一。通過提振金融監管效率、規整金融市場秩序、明確金融職能引導,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為目標,以維護金融底線、助力國家戰略為前提,以優化金融行業的資源配置功能、管控係統性金融風險、完善金融之於實體的造血機製為內容,實現了中國金融改革“穩健的突破”。中國改革,從來都是目標堅定、蹄疾而步穩,以國家戰略為綱,以問題導向為目的,以底線思維為本,綱舉目張,本固邦寧。
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帶來諸多改變。鏈式反應之後,中國金融生態將發生長期變化;突破又是漸進性的,中國“金融+”的內生演化將在政策指引之下穩健推進。這種“穩健的突破”,於中國而言,是一種務實的選擇,符合中國國情、針對中國問題、合乎中國利益。我們認為,“西式標準”削足適履,“務實選擇”冷暖自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改變將會漸次發生,中國金融的成長之路將更趨健康,中國經濟的逐夢之途也將由此更加陽光燦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繼續傳遞出從嚴監管的思路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繼續傳遞出從嚴監管的思路。在強化全麵風險管理的同時,加強監管的思路非常清楚,凡是涉及到監管的提法表述都強調了一個“嚴”字。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改革不到位、改革不協調所導致,所以要深挖改革。如果深挖改革做好了,監管到位了,金融風險也就控製住了,金融脫虛向實也就迎刃而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對金融協調監管起到重要作用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國務院層麵的權威決策機構,應該會由國務院領導擔任負責人,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可能設在央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不是谘詢機構,而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專業決策機構,對於深化改革、金融協調監管將起到重要作用。
之所以推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為了克服金融監管短板,加強金融監管的統籌協調。過去長期存在的“誰家的孩子誰抱”的分業監管方式,存在一定的金融監管盲點,容易出現監管套利。鑒於分業監管體製的統一性不夠,才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它對於克服金融監管短板將發揮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央行的宏觀審慎管理和係統性防範風險的職責,這與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設立是相結合的,對於加強完善監管將共同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大幅提升監管的效率
此前一行三會之間的建立的金融協調委員會隻是一個定期溝通的平台,本身並沒有管理的功能,更沒有問責的機製,隻是個協調機製但沒有協調的功能。此次在國務院層麵設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不僅顯然層級很高、明確了監管職責,還擁有了監管問責的權利,這樣整個體係就變得有執行力了,這樣將大幅提升監管的效率。
目前該方案是對現有架構調整最小,確實也是最適應我國國情的方案。因為中國金融監管現存的問題並不是分業監管的框架失去作用,因為就銀行和其他機構而言,多半業務和其他部門是沒有交叉的。在各機構行為特征比較明晰的情況下,把三會統一起來並沒有什麼好處。該委員會層級很高,但關鍵是後續怎麼落地,包括委員會的組成、具體的管理功能、監管問責機製的建立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
預計該委員會正式落地後,首先是將從統籌的角度考慮整體金融監管體係的規劃、不同部門監管規則的製定,再針對現有的分業監管框架下混業經營發展的趨勢,以及相關空白監管地帶,尤其是重點業務領域,進行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規則的製定。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統籌中國金融監管體係調整
以“一行三會”為主體的分業監管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和痛點大多集中在監管部門在利益、權限等方麵的分割與割裂,因此,解決統籌協調問題才是當務之急。今後新設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統籌中國金融監管體係調整,對監管機構之間的監管真空進行彌補,監管重疊進行理順,並適當合並或取消部分重疊部門或職能。對部分重要的混業業務或產品采取聯合監管或監管事業部的方式,成立跨部門的監管窗口。同時,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係統性風險防範職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擁有金融穩定和金融發展兩大職能
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不少人希望成立一個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然而並沒有。從名稱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更全麵,擁有金融穩定和金融發展兩大職能。與原有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相比,這個委員會的職能完整,層級更高,預計將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毫無意外的是,人民銀行在宏觀審慎管理和係統性風險防範方麵的職責得到強化,央行在金融監管中角色越來越重要。近些年來,歐美主要國家普遍提升了中央銀行在金融監管中的地位,此次會議采取的措施,在保持“一行三會”架構基本不變的情況了,順應了這樣的趨勢。
券商解讀: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彭文生:金融行業將由綜合經營向分業經營轉變
本屆會議最核心的定調既是加強金融監管。未來,金融行業將由綜合經營向分業經營轉變。而由於房地產行業極強的金融屬性,加強金融監管後,受影響最大的也將是地產業。
中信建投策略:金融監管穩中有進流動性將維持緊平衡
7月16日,中信建投策略公眾號發表觀點稱,國內經濟方麵,金融去杠杆成效顯現,關注景氣子行業。政策層麵,金融監管穩中有進,流動性將維持緊平衡。具體建議關注大金融:保險、銀行;傳統消費:食品、生物醫藥、中藥;新興消費傳媒、電子;穩定:高股息發電。主題方麵,建議關注京津冀、混改等政策主題。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小全: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有效確保國家能積極應對國內外可能的金融風險
當前金融業混業經營快速發展,跨市場、跨行業的金融產品不斷豐富,原有監管體係的協調性亟待加強。中央及時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提高金融監管的層級,統籌相關監管部門,以“一盤棋”的思維和手段來保證國家金融穩定,將有效確保國家能積極應對國內外可能的金融風險,保證經濟轉型發展順利推進。
要以金融對外開放適應和滿足中國經濟“走出去”的新需求,並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不斷提升中國金融的質量和競爭力。
方正證券任澤平: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兩個重要的信號
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第一個信號是從過去監管的競爭到監管的協調,所以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第二個重要的變化,從去杠杆變成穩杠杆,給出緩衝期。
申萬宏源宏觀李慧勇、王健:這次會議的主基調明顯轉向監管
假如說此前兩次會議的主基調是改革創新的話,這次會議的主基調明顯轉向監管。與前幾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相比,對於創新的提法明顯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強化監管、防範風險,金融發展從數量轉向質量。
與市場猜測的強調金融去杠杆不同,會議更強調從實體經濟的去杠杆、強化金融機構的防範風險的主體責任來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而主動化解金融風險主要仰仗三個方麵工作:一是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防範經濟杠杆風險;二是降低國有企業杠杆,來化解企業杠杆風險;三是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來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特別是這次會議強調對地方政府債務要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可能會較好地改變過去地方政府預算軟約束的狀況,避免地方政府債務的亂擴張。
國信證券宏觀固收董德誌、趙婧:貨幣政策已經由前期的中性偏緊轉為中性
對貨幣政策這一塊,有幾點變動值得關注。一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改變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去掉中性兩字,印證了貨幣政策已經由前期的中性偏緊轉為中性。二是措辭由以前的“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改變為“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把防風險換為控總量,可能是對前期風險防範成績的認可。而對於控總量,可能是M2及信貸增速。M2本身具有雙重屬性,一者是反映全社會債務杠杆率的變化,通常衡量的指標是“M2/名義GDP”;另一者是反映經濟增長的預期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經濟增長的領先或同步指標對待。目前M2增速已經在曆史最低位,後期有提升M2增速的必要。第三,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改變為“適度增長”。今年二季度以來,貸款增量明顯超越季節性,這一改變與適度增長匹配,可能也是意在提高M2增速。
平安證券宏觀團隊魏偉、陳驍:金融強監管的趨勢仍將延續
防止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從這次會議對於防範金融風險的強調來看,無論金融還是實體領域的降杠杆任務尚未完成,金融反腐的工作也才剛剛開始,金融強監管的趨勢仍將延續。2012年以來相對寬鬆與自由的金融發展環境已然遠去,主動防範金融風險的定調,將使得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成為更加名副其實的“戴著鐐銬跳舞”。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對於此次金融工作會議關注最高的焦點。中央設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在“一行三會”之上成立了一個更高層次的監管協調機構,進行各部門之間的監管統籌,同時強調了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與係統性風險防範方麵的職責。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當前的金融監管架構,也意味著未來一行三會之間的溝通將有所增強。如同我們此前所預計的,上半年各部門之間“監管競賽”的狀況將有所改善,下半年金融監管節奏也將有所緩和。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金融領域的防風險、強監管絕不是短期行為
本屆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安全,一直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核心工作。此次會議進一步強調和明確了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和長期性,把強化監管作為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有鑒於此,應深刻認識到金融領域的防風險、強監管絕不是短期行為,而是在未來一個時期都要加以持續推進的重大工作任務,更不能有因近期監管暫緩而認為強監管就此結束的僥幸心理。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李超:著重強調金融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會議著重強調金融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清理規範中間業務環節,避免變相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我們認為強化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去杠杆的長期目的就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長遠來看,金融去杠杆後,金融同業空轉的現象不再,實體經濟不用再承受同業鏈條增加成本,利率也會逐漸有回落趨勢。強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將會逐步推動長端利率走出倒U型走勢。
近期臨近利率倒U型走勢的左側拐點,後續長端利率將繼續高位震蕩,不會輕易下行。同時,貨幣政策強調穩健,而不是穩健中性,並不代表貨幣政策會馬上寬鬆,金融工作會議的觀點不是針對下半年而是針對未來五年,所以強調穩健。
會議通稿提出建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協調監管機構和杜絕監管套利的製度保障。通稿強調“強化監管問責”,也有利於央行推進統一的資管新規。監管部門注重協調,意味著4-5月份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雙雙收緊的情況將不再出現。金融去杠杆尚未結束,但邊際最嚴的時候已過,我們判斷接下來利率將以高位震蕩為主,不會輕易上行。
最後更新:2017-07-16 2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