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搜狐
科融環境陷強平危機 救命收購前途難料

編者按:創業板全線反擊,科融環境沉屙難起。質押股票瀕臨爆倉,業績巨虧,重重危機之下,公司強力收購永葆環保,施展救命大招。但收購標的引來諸多質疑,救命大招有無回天之力?上市公司會給股民一個怎樣的交待?
科融環境(300152.SZ)的股權運作始於一年前。2016年6月,公司控股股東徐州傑能公司通過大宗減持2100萬股,持股比例從32%降至29%;同時,科融環境還將旗下子公司新疆君創能源100%股權轉讓給天津豐利;在這過程中上市公司副總經理、董事、監事也接連辭職。
一係列減持股份、轉讓資產的舉措,傑能公司所求的是轉讓上市公司控股權。2016年6月底,科融環境公告稱,傑能公司92%的股權轉讓給天津豐利(2016年8月,傑能公司更名為“徐州豐利”)。徐州豐利也是豐利財富(北京)國際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豐利財富”)的子公司,豐利財富的董事長毛鳳麗也成為上市公司新實控人。
豐利財富是一家私募機構。據一位要求匿名的內部知情人士告知《紅周刊》記者,豐利財富早在2015年10月就申請掛牌新三板,但2016年5月股轉公司提高掛牌門檻,豐利財富掛牌遇挫,為了給股東們一個交待,才轉而尋求控股A股公司。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係列轉化,卻是危機的開始。
強平危機
入主科融環境不久,豐利財富就展開了融資。2016年7月底,傑能公司將其持有的1.94億股流通股質押給長城證券,約定購回交易日為2017年7月27日。今年4月10日,徐州豐利提前將7894萬股股票解除質押;4月12日,徐州豐利又將8079萬股質押給了長江證券,當天股價8.4元/股,其後股價走低,4月18日,科融環境股價盤中一度跌破8元。當天收盤後,上市公司即發布《增持公告》,毛鳳麗及董監高表態12個月內擬增持公司股份1億~10億元之間。
在增持利好的刺激下,科融環境次日漲停。但好景不長,5月11日股價失守8元關口,當天收盤後,科融環境宣布停牌。7月12日複牌後股價繼續下跌,甚至在7月18日盤中最低跌至6.7元/股。
科融環境質押首日的收盤價為8.4元/股。深交所網站公布的每周平均質押率顯示,當周流通股質押率為42%,可估算出其每股融資額約3.5元。一般而言,中小創的標準警戒線為160%,平倉線為140%,對應價格分別為5.6元、5元,看似並未爆倉。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紅周刊》記者從公司內部知情人士處獲悉,參與質押的某家券商與科融環境協商的質押率約為6折,按此計算,每股融資5.04元,則警戒線為8.06元、平倉線為7.06元。“目前科融環境的主要的幾筆股權質押的平倉線在6.2元-7.3元之間”,以此計算,實際上4月18日之後,科融環境股價就已經跌穿警戒線,在其宣布停牌前的5月11日甚至已經逼近平倉線,4月18日公告的增持信息或許正是為了解救質押危機。
這也能解釋為何科融環境為何頻繁發布各種增持消息:繼4月18日毛鳳麗等人宣布增持,期間停牌至7月12日複牌後股價繼續下跌,最危險的時候是在7月18日,盤中一度跌至6.7元/股。該知情人士表示,當天盤中已經跌破強平線,當時該券商通知了上市公司,要求強平。巧合的是,當天收盤後,毛鳳麗宣布增持200萬元市值,並於24日發布倡議書、鼓勵員工增持自家股票,若股票下跌,毛鳳麗將以個人資金予以補償。在護盤利好的加持下,當天科融環境股價漲停,也暫時脫離了爆倉區間,但其後股價也未能漲到警戒線8元以上。然而,一個月後,毛鳳麗一紙辭呈從董事長位置離任,兜底承諾恐成泡影。
如果科融環境自4月18日以來長期低於質押警戒線,按照行業慣例,質押券商一般會要求質押股東方麵進行質押業務提前購回,如不購回,將會按照質押總金額的1‰按日收取罰息,截至目前,此筆罰息應當已是天文數字。
此外,在7月中旬以來的創業板反彈行情中,科融環境股價並未隨指數共同反彈,而是在7-8元的區間窄幅波動。有市場人士猜測,或是部分資金看穿了科融環境的質押底線,“由於科融環境是深港通標的,方便融資融券,利於T+0操作,因此有資金常年反複在科融環境上做T+0,導致股價與指數背離”。
可以佐證上述觀點的是,停牌期間,出於信披要求,科融環境曾公布了5月11日當天的前十大股東名冊,意外暴露了包括華泰證券信用交易賬戶等4個兩融賬戶,僅這4個賬戶持股就占到了總股本的3.6%左右。而在季報、中報裏,很少看到兩融賬戶。
收購疑雲
除了死守二級市場,公司也曾試圖改善業績度過危機。
自2013年起,科融環境淨利潤持續下降。2016年報顯示,公司營收7.64億元,同比下降23%,淨虧損1.32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淨利潤2500萬元,不過扣除出售房產帶來的2192萬元利潤等非經常性損益後,剩餘利潤隻有47萬元,這也意味著,如果下半年依然無法扭轉局麵,一旦2017年再度虧損,科融環境將被戴帽,甚至可能退市。
主業凋敝、業績不佳,收購資產合並報表成了最有希望的一條路。今年6月底,科融環境公告稱,將收購永葆環保70%的股權。標的公司股東方承諾,公司2017年、2018年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500萬元、5500萬元,平均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依據標的公司預測的2017年扣非後5000萬元淨利潤乘以11倍市盈率計算得出標的整體估值為5.5億元,70%的股權對價為3.85億,按照評估報告中公布的賬麵淨資產6448萬元計算,溢價率超過8倍。
評估顯示,永葆環保去年總營收7807萬,淨利潤3141萬,看似接近40%的淨利潤率下,是2064萬的應收賬款;今年1~5月,標的公司總營收3597萬、淨利潤1916萬,應收賬款達2178萬。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讓人疑惑。
永葆環保曾於2015年掛牌新三板,業績報表顯示,公司2013-2015年的淨利潤為197萬元、436萬元、291萬元,扣非後淨利潤隻有196萬元、446萬元、98萬元。可以看出,在2016年之前,永葆環保業績平平。但到2016年,公司業績飆升,當年總營收7807萬元,同比2015年增幅51%,淨利潤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141萬元,增速達977%,扣非後淨利潤翻了29倍。增速之快,不禁引起了媒體質疑,有公司內部人士也頗為不滿,“永葆環保淨資產才6000多萬,並購產生的商譽超過3億,將來怎麼處理?一旦計提減值,又會導致年報淨虧損”。
治理混亂
此外,公司高管更迭頻繁,自2016年7月更換實控人以來,科融環境的董秘已經在一年內更換了單慶廷、張永輝、常永斌和孫成宇4人,原董事長賈紅生、原財務總監彭育蓉二人被捕,董事長則從賈紅生換成了毛鳳麗,毛鳳麗又於今年8月25日辭職、李慶義走馬上任。
短時間內高管如此頻繁更迭,也從側麵證實了公司的混亂。這樣的企業,誠信自然也讓人擔憂。毛鳳麗等高管在今年4月曾表示,將增持公司1億-10億元的股份,5個月過去了,增持並未落實。記者也試圖撥打毛鳳麗的手機,但未能撥通。
最後更新:2017-09-09 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