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搜狐
寧夏新聞網、中國台灣網、搜狐網點讚阜新生態建設
9月21日至22日,“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活動走進阜新,來自全國30多家網絡媒體記者來阜采訪,關注了解阜新的發展變化以及取得的新成就。
“阜新宣傳”微信公眾號開設《網絡媒體看阜新》專欄,對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刊發刊播的新聞報道進行推送!今天推送第五期《寧夏新聞網、中國台灣網、搜狐網點讚阜新生態建設》
百年新邱循環經濟風生水起
新邱,因礦而設、因煤而興,首開阜新煤田開采先河,是國內曆史最悠久的煤炭礦區之一。在煤炭開采和洗選加工過程中排放出了大量的煤矸石,近百年來遺留下來兩座矸石山。如何把這兩座大山變成有效資源,把這些廢物打造成有價值的“寶貝”,徹底解決礦山環境治理這一難題?2017年,新邱循環經濟產業從製磚延伸到造紙、發電,煤矸石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有了“新邱解決方案”。
9月22日,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采訪團來到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該廠是阜新市最早引進采用一次碼燒隧道窯技術製磚的一家企業。企業經過長時間生產實踐,成功研製出完全采用煤矸石、粉煤灰為原料的先進製磚工藝,並獲得2010年“阜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已擁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及國家發明專利。目前,企業建有6條一次碼燒隧道窯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2億塊標磚,產品遠銷內蒙古、河北、東三省等地,深受客戶的一致好評。2016年,企業又投資1億元,引進了利用隧道窯餘熱發電和年產1萬噸生活用紙項目。經過反複試驗,於2016年11月7日成功生產出新邱第一軸生活用紙。2017年4月26日,餘熱發電項目正式發電,年可產電1780萬度。曆經10餘年艱辛,天合環保建材廠終於創造出“製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造紙不排水,發電靠餘熱”的煤矸石高效利用的“新邱模式”。
而且,在天合環保建材廠的引領下,“天合效應”不斷放大,鑫峰、百通、鑫興、曉明、昕利、全有等一批新型製磚企業紛紛投資建廠,產品也從單一的標磚發展為空心磚、多孔磚、路麵磚、牆麵磚等。幾年來,新邱區新型製磚企業已經達到7家,年可生產標磚10億塊。與此同時,老式輪窯磚廠也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已經完成技術改造的磚廠有10家。今年,7家子磚廠和興隆磚廠在看好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將原有老式輪窯推倒,加入了新型製磚企業行列。這些新老製磚企業,正在以每年吃掉500萬噸煤矸石的速度向前發展。
為加快新邱轉型升級步伐,促進煤矸石、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新邱區啟動了循環經濟產業園起步區的規劃建設工作。起步區規劃占地麵積1平方公裏,計劃引進10家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設立產業研發中心,並利用PPP模式促進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為保護煤矸石和土地資源,推動新邱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在東、西排土場規劃建立煤矸石資源預處理中心,對煤矸石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集中調度。資源預處理中心的建設,將有利於實現集中騰空土地,改善生態環境,為煤矸石綜合利用企業提供專業化、標準化和高質量的原材料,逐步建立規範有序的煤矸石資源開發利用長效機製。
來源:寧夏新聞網(記者 張靜)
百年新邱:新時代愚公精神推動循環經濟產業發展
新邱作為曾經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和阜新百裏礦山的發源地,因礦而生、因煤而興。近年來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逐步形成以煤化工為主體,以物流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為兩翼,以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為支撐的“一體兩翼,多點支撐”產業格局。9月22日,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遼寧行來到阜新市新邱區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實地感受循環經濟對這座城市的改變。
阜新市在2010年設立了“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總占地麵積6.1平方公裏,產業園主要以煤矸石、粉煤灰為原料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到2017年阜新市新邱區循環經濟產業從製磚延伸到造紙、發電,煤矸石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有了“新邱解決方案”。新邱作為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的先行起步區,力求把兩座矸石山變廢為寶轉變成有效資源。
“我的工廠都是走樓梯,從不坐電梯,一步一個腳印”。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總經理孫秀芹說:“正是這種求真務實、苦幹實幹的新時代愚公精神指引著新邱人砥礪前行,激發了百裏礦區的新活力,開辟了循環經濟轉型發展的新道路。”
孫秀芹表示,曆經十餘年,天合環保建材廠終於創造出“製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造紙不排水,發電靠餘熱”的煤矸石高效利用的新邱模式。在天合的引領下,“天合效應”不斷放大,老式輪窯磚廠積極進行技術改造,紛紛將老式輪窯推倒,加入新型製磚企業行列。
天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天合材料廠已經研製出完全采用煤矸石、粉煤灰為原料的先進製磚工藝。”記者也在廠房中看到了一次碼燒隧道窯生產線,天合是阜新市最早引入一次碼燒隧道窯技術製磚的一家企業,企業現在共有6條這樣的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2億塊標磚。
據悉,在未來幾年內,天合將配合新邱區重點提高產業鏈附加值,大力發展高值化產業,帶動現有產業向多功能、多品種、高檔次方向升級。
來源:中國台灣網 (記者 王錫朋)
東北傳奇:搬走煤矸山的女人
“以前阜新市有個笑話,這裏沒有白鴿子,隻有灰鴿子,一刮風,天就黃澄澄、霧蒙蒙的,白鴿子看著也是灰的。”
“你能不能把粉煤灰處理掉?”
1.搬走煤矸山的女人
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是“因礦而設、因煤而興”的老礦區,截至上世紀末,共為國家生產煤炭1.5億噸。
新邱作為曾經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和阜新百裏礦山的發源地,在煤炭開采和洗選加工中,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和廢土石,累計存量超過4億噸,形成了兩座大矸石山。
孫秀芹從小在煤矸山下長大,“阜新這個地方愛刮大風,當年一刮風,矸石山上的煤灰就四飛揚;天熱的時候,山上一些地方還會自燃。”
很長一段時間裏,煤矸石都被看作廢料棄置,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會汙染大氣、農田和水體。矸石山還會自燃發生火災,或在雨季崩塌,淤塞河流造成災害。
最早,孫秀芹做的是煤炭生意,定期往發電廠送煤。
有一年發電廠擴建,廠裏領導問她:你能不能把發電廠燒煤的廢棄物——粉煤灰——處理掉?
那陣子她承包了一家燒磚廠,打算將粉煤灰作為燒磚用的“土”。2002年,經過反複實驗,孫秀芹帶著工人用粉煤灰與煤矸石混合製坯,在老式輪窯裏燒出了紅色的成品磚。
“當時還要把磚坯放在露天晾曬,燒磚的設備很先進,但是窯不行,是‘大馬拉小車’。”
孫秀芹覺得,這樣還是不行,“我的目標是從這邊把磚坯子放進去,那邊出來就是成品紅磚。”
2.製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
2009年,孫秀芹從山西省引進了烘幹、焙燒一體的一次碼燒隧道窯,天合環保建築材料廠也成為阜新市最早引進采用一次碼燒隧道窯技術製磚的企業。
廠子完全用煤矸石和粉煤灰按1:1的比例製作環保磚,真正實現了“製坯不用土,燒磚不用煤”。去年共產磚1.6億塊,消耗煤矸石和粉煤灰100餘萬噸。
“煤矸石和粉煤灰製成的磚坯是可燃的,在窯裏隻需點燃即可,溫度非常均勻。”
孫秀芹又琢磨把燒磚的餘熱利用起來,聽造紙業的朋友說,造紙需要大量蒸汽源,她和朋友商談將造紙廠挪到廠子裏來。
去年11月,天合材料廠成功產出第一軸生活用紙,目前已經累計產出200餘噸。
來源:搜狐網
最後更新:2017-10-12 1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