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05 返回首页    go 搜狐


云计算,阿里巴巴新的价值发动机?

近几年,云计算的概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亚马逊的股价因云计算而节节攀升,阿里云的销售额增速也远高于整个集团。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它会对整个业界产生怎样的影响?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做云计算?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在当下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中,群雄争霸,既有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有亚马逊、微软这样的世界级IT公司。中国市场目前已是各方的争夺焦点,云计算的下一个热点何在?阿里云又将何去何从?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商学院中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独家对话阿里云研究中心主任田丰,带你读懂阿里云。

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出品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Q:阿里云的成功有哪些要素?

阿里云整体的起步是比较早的,是在2009年,所以第一步是远见的重要性,当一家企业在市场还没有起来之前就能够提前七年到八年投入非常大量的资金去做研发,甚至连续多年是一种投资的状态,并且没有任何产出,这是需要非常坚定的信念。所以第一是远见,第二是坚持。

第三是我们现在商业化的生态的平台的效应已经显现出来了,这是起步早的一个优势,你可以最先去打磨好你的商品,不光给自己用,同时也给产业界的一些头部的客户、标杆客户去用,同时能够把这个服务体系做起来,最终合作伙伴也能挣钱。这三点能够帮助我们走到现在。

Q:与国内外其他的云计算企业相比,阿里云有哪些突出的地方?

现在云计算的服务商有两类。一类是从传统IT厂商做起来的云计算服务商,另外一类是从互联网公司做起来的,阿里云属于后者。这两类有一定的不同。

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云,实际上最早是给自己用的,因为成本或各种技术的挑战和业务场景的压力,所以我们倒逼技术升级、自研云计算,我们管这种方式叫吃自己的狗粮,就是先要用自己的技术在自己的场景里面去用,好还是不好,自己会不断的去迭代、去更新、去改进,当它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自己已经用得非常成熟了,然后开放给其他产业去用,这样我们心里比较有底,从安全、从服务各方面都比较好。

另外一类就是IT厂商的云计算。如果说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是一种平台模式,那么IT厂商的云计算我们认为是一种产品模式。产品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卖硬件加软件,我们叫box的模式,卖解决方案。卖完了之后,至于场景和行业这方面的一些应用,传统行业基本上是交给咨询公司来去做。

所以我个人来看,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有更好的安全性的保证和场景方面的创新空间,也就是说在互联网+这个领域上,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一些战略和要素。

Q:今天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集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初在创办阿里云的过程中,我们决策层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或者挑战。实际上内部高层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个战略走下来,其实是出于几个重要人物的推动。

第一个当然是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博士,王坚博士旗帜鲜明的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坚定的提倡要做云计算,而且带着整个研发团队把云计算一步一步做出来。他的想法是比较有前瞻性的,他认为技术一定是通用的技术,而且原来的IOE,因为它的成本太高,很难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模式。当然最早它是不太适用于电商的,因为电商的几亿的消费者上来以后,IOE的设施都太贵了,我们是用不起的,会把阿里所有的利润吃掉。严格来讲,阿里云的诞生是由业务驱动的,这是很自然的。

另外两个非常看重云战略的领导者,就是马云老师和曾鸣老师,曾鸣是我们的首席战略官。马云老师认为他做阿里的初衷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既然云计算对中小企业好,对小微企业好,他就认为这是应该坚持的,不管它在短期内能不能盈利。这是马云老师的一个坚定信念。

曾鸣教授是从商业模式和商业战略上去看的,认为云计算的方式是一种平台战略。当时这块也有很多的讨论,战略应该怎么走。后面大家总结出来了平台战略,但是当时大家还比较朴素,大家的想法是阿里巴巴是做一个平台还是做一个非常强的应用,我们比喻成航母和舰载机的关系,我们是想做一个航母出来还是想做一个最强的舰载机。

我们为什么选择做航母,做平台呢?内部高层也争论过很多。平台的打造周期非常长,就像云计算甚至是电商这种平台,但是一旦打造出来之后,它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比较厚的一个中台的模式,至于你在上面去做什么样的舰载机,就很灵活了。因为市场发展很快,舰载机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就跟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战机一样,上面再去做,甚至由合作伙伴去做,这都很容易,我们管这种方式叫U盘式创新。但是对于阿里内部来说,做得最好的就是中台。

所以,最早的云计算是脱胎于整个阿里巴巴电商体系的底层的新的基础设施。当我们通过七八年把云计算的中台基础设施做好之后,我们希望能把这些技术的红利赋能给每一个行业。大家也看到了,现在不同的行业都在阿里云上有很多的应用。所以,我们说坚持实际上是主要在王坚博士、马云老师和曾鸣教授,以及很多对于新技术比较拥抱一些管理者推动的。

Q:阿里云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刚开始的时候属于一个企业内部的成本中心。如何从一个成本中心,开放出来商业化后为其他的企业做服务。这个过程的转换,你觉得重要的因素在什么地方?战略应该如何调整?人员等各个方面应该如何配合?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内部用和对外商用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个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认为做云计算一定要早做,从内部用到对外商用的这个过程中的“坑”是避免不了的。不能说现在的市场很繁荣,产品成长的时间就能缩短,这很难。阿里从自己去用,到对外去做产品,经历了很多迭代和改进。

第一是我自己用的时候不需要计费,包括资源的计量都不需要。对外任何一个,不管是数据的存储、网络的带宽,还是一些应用的调度,如何去定价、定价模型、计费模型、服务目录,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服务体系,卖完产品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会跟客户一起去成长,帮云计算、大数据,包括物联网的应用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商业模式。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比如SLV即服务水平协议等如何去cover全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现在,用大厂商的云计算和用小厂商云计算,很多时候的差别是在云服务体系上,因为这是要靠高水平的工程师、高水平的运维人员来补充的,所以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叫上了云计算可以免运维或者叫零运维。

第三是非常重要的,是安全和可靠性。对于安全,互联网公司有一些经验,因为像阿里电商平台也好,其他的业务板块像金融板块也好,每一天在网上都会受到全球的黑客攻击,我们统计过我们的被攻击量,是全球非常罕见的。在这种非常快速的攻防战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安全经验,把这些经验能够再转化成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放到云上,这对用户的数据和它的整个业务的正常运行是非常好的保障,这也是你有了互联网的场景,才能去保护它的安全,如果你没有场景只是卖产品,你很难去考虑到在哪些方面是有弱点的。

Q:商业化之后反过来对阿里企业其他部门产生了哪些正面影响?

云计算是一个新商业的基础设施,新商业的基础设施蛮重要的一点就像一个牧场一样,会养出很多新兴的物种,就跟阿里的电商平台是类似的。

现在也有很多客户,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阿里巴巴在阿里云上进行一些合作。比如中石化和阿里巴巴合作,在网上建立了一套能源行业的天猫,名字叫易派克,就是通过能源方面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去做成一个电商平台,还有像五矿集团和阿里也有这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政务,现在互联网+政务领域,大量的一些像高德的数据去帮助很多个城市做交通的拥堵指数。

当然还有今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人工智能,就是ET。ET做的城市大脑实际上就是跟很多区域型的,比如杭州市或者北京市合作,去做城市交通方面的高复杂度的、高自动化在线的指挥中心,指挥的一个大脑,完全是由人工智能去做的。

这些实际上没有云是很难做到商业层面的创新和合作的,因为只有有了云,在公共云上,大家所有的数据是在线的,服务是在线的,当然用户也是在线的。现在用户有一个特点是我要什么我要及时满足,要实时的满足,不可能像原来的离线的服务状态一样,说这个路口堵了,过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还会有人来去协调去交流。现在的城市大脑是实时的,在马路上摄像头实时看到交通路口的各种各样的流量状况,它会随时算出来未来一两个小时的交通拥堵状况,甚至会协调一些限行、红绿灯算法的时间,这都是实时去处理的,这在原来没有云的时代是很难想象的。

Q:如果现在这个时间,其他企业已经建立了非常强大的云计算平台之后,我们才开始考虑建立阿里云,那么对我们集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可以类比成电力,云计算和电力都是公共服务。当一个地区已经有了核电站或者发电厂之后,新进入的服务商怎么去做?这涉及到两个因素,一个是市场的需求因素,另外一个是现存服务商的供给能力。

第一个因素,现在中国整个市场需求还是在不断壮大的,不管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客观的利好消息。另外一点,云计算实际上是一个有弹性规模的商业模式,规模越大,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性价比就会越高,所以我们在不断去做降价,将技术方面降低成本之后的红利释放给所有产业的客户。所以当新进入的人再去做的话,要从零开始这个规模是很难去做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风口,当这个风口已经有非常好的平台去做的情况下,再去做的话是很难的,当然它可以继续往上去做,比如现在的人工智能或者是一些SaaS服务,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Q:从整个集团的战略上来看,我们怎么样给云这部分定目标?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谈一谈,对于整体的云服务商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热点。

一个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落地,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对阿里云,对整个生态体系、合作伙伴都是很好的机会,我们上面有很多创业者在这方面的尝试。

第二个是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当然物联网我们认为是消费级的互联网上的一些需求,工业互联网是现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新制造。

第三个就是新金融。因为金融领域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从区块链到比特币,再到后面的Fintech的一些技术,实际上在不断的去重构金融的一些产业链条和它的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些传统的金融行业,实际上正在融合,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这里面有很多融合。这些方面上,我们认为金融这个领域,每一个国家其实也面临着一次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

END

最后更新:2017-10-23 12:26:38

  上一篇:go 重磅!阿里巴巴河西选址确定,宇宙中心一大步……
  下一篇:go 打脸了!阿里巴巴起诉多家自媒体,就“马云豪宅”分别索赔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