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攜43萬醫生建“共享診所”!馬化騰的企鵝醫生要重構醫療模式

作者:王小楠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共2149字 / 閱讀需要5分‍鍾

繼“共享醫院”後(詳情參見>>《開診所零成本?首家“共享醫院”剛剛獲批了!》),手握超10億微信、QQ用戶的騰訊自己動手開連鎖診所,並命名為“企鵝醫生”的消息再次刷屏。

計劃11月開業,但位於北京盈科中心的“企鵝醫生”(北京診所)已經開始傳播。據介紹,這是企鵝醫生自建的第三家診所,另外兩家落地於成都、深圳。其中,成都診所已試運營一個月。

企鵝醫生分別落地與北京、深圳、成都三家診所的基本情況。 來源:動脈網

企業信息查詢工具——天眼查顯示:企鵝醫生由北京騰康匯醫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注冊資本250萬元,大股東是由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100%控股的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3.85%。騰訊投資的醫生社區——醫聯,占股23.08%,公司法人王仕銳(醫聯創始人,企鵝醫生CEO)的公開持股比例為23.08%。但從下麵這張股東信息圖中,可以看到,紅杉資本等也參與其中。

(來源:天眼查)

而企鵝醫生的官網首頁,除了騰訊、醫聯、紅杉資本外,將基匯資本也列合作夥伴。

騰訊此前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有諸多投資,從微醫到好大夫在線,再從丁香園到醫聯。此前這些投資,多數是在聚攏醫生資源。而這一次,“企鵝醫生”的高調布局線下診所,被業界視為從線上到線下,從D(醫生)端跨越傳統醫療機構,大舉連接C端(公眾端、患者端)的一次突破性嚐試。

基匯資本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吳繼煒這樣評價,“企鵝醫生做的是重構醫療服務流程,節省病人和醫生的時間,為病人提供更人性化、便捷的醫療服務。”

企鵝醫生CEO王仕銳則將企鵝醫生的醫療版圖分為三部曲,“第一診所自建,第二診所聯盟,第三診所共享。”

但是,在春雨醫生線下診所業務擱淺,丁香園的“丁香診所”因模式太重而備受爭議,互聯網醫院先是政策遇阻,後麵臨市場挑戰的現實局麵下,手握近9億微信用戶的騰訊,真的能靠企鵝醫生重構醫療服務流程嗎?

尚待時間和市場考驗。

坐擁43萬醫生?

目前,企鵝醫生已率先在北京、成都、深圳三座城市落地,模式為自建診所,服務範圍覆蓋內科、外科、口腔、康複醫學、心理谘詢、皮膚科、體檢等常見科室。

位於北京盈科中心的企鵝醫生服務引導牌。

據探訪媒體報道,與傳統醫院相比,企鵝醫生的就診患者,需要在診前,完成線上谘詢和健康評估,如果醫生認為有需要,才會預約到線下診所看診,接受醫生麵對麵的診療。診後,企鵝醫生的在線醫生或VIP技術經理還會對患者進行隨訪。

如果患者有需求,企鵝醫生可提供上門護理、醫療和康複服務。

如果病情需要,企鵝醫生還宣傳可以通過互聯網上注冊的43萬醫生,包括23家三甲醫院醫生,提供轉診服務。

(企鵝醫生官網首頁)

這裏說的43萬醫生,應為合作方及股東——醫聯一直對外宣傳的43萬認證醫生。

對於這樣巨大數量級的鏈接能力,業界人士分析,應隻是一個宣傳點。畢竟,這43萬認證醫生,可能也同樣在春雨、丁香園、好大夫、微醫等等平台認證並開展工作,但最終大多數還要以自己在傳統醫院的本職工作為主,其在單一線上平台的活躍性,需要打一個問號。

另外,從診所到醫院的轉診,受多種因素影響,也並非個體醫生可以全權操持。

覆蓋800餘家診所

帶著騰訊的血統,企鵝醫生的視野,絕不是幾家自建診所。

如何規模化,王仕銳表示,後期企鵝醫生會與診所合作,向其提供係統,做診所管理,成為診所聯盟的一部分。

上述係統,是企鵝醫生在今年8月推出的個體診所管理係統——“醫掌櫃”。

在企鵝醫生的規劃中,是希望以“醫掌櫃”為資源輸出口,提供以服務和資源為核心的新型供應鏈。這其中包括麵向診所提供第三方檢驗服務、法律保障服務、保險保障服務、醫生再教育服務,甚至對診所提供多點執業的醫生資源服務。

據媒體報道,“醫掌櫃”上線60多天已經覆蓋線下800多家診所。另據企鵝醫生雲服務負責人張文瀚介紹,上線兩個月以來,企鵝醫生已實現了3500多單的OTC賣藥服務,為基層診所已經記錄了多達24萬的診所收入流水,收集到了3千份以上的病例,收集到了1.7萬份以上的藥品數據。

做億萬用戶的家庭醫生?

王仕銳介紹,相比傳統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企鵝醫生將采用小程序、公眾號等方式,嵌入微信、QQ等億萬級流量的用戶平台,從健康谘詢、家庭醫生入手,再把每個人的診前、診中、診後、康複、健康管理的所有數據串聯起來,建立起個體的醫療數據檔案。

“從線上到線下是一個閉環,對用戶的健康需求,做到線上全科管理,幫助大家做好每一天的生活安排,這可能是跟現在傳統的診所和醫院所從事的活動不一樣的地方。” 企鵝醫生CEO王仕銳表示。

家庭醫生,是政府一直在勠力推動的分級診療“攻堅”之舉。企鵝醫生,能否突破傳統機製,讓微信、QQ用戶轉身成為健康檔案的積極踐行者,接受“線上醫生”的健康管理?

分析人士認為,想法突破,但能否落地執行,能否靠小程序和公眾號改變公眾傳統的就醫習慣、健康態度,仍麵臨很多挑戰。

畢竟,微信也好,QQ也罷,掌握的隻是健康者的社交流量資源,而非精準的患者資源,如何讓億萬級的用戶,與醫生“對接”,再形成一種傳統醫患之外,新的流量模式,是擺在企鵝醫生眼前的考驗。

編輯:Shirley

END

-轉載原創聯係-

健識局小編 微信|wxl921210

最後更新:2017-10-08 14:30:07

  上一篇:go 剛剛又簽約了,馬化騰為什麼愛拿乘車碼“大做文章”?
  下一篇:go 他因“王者榮耀”大火而獎勵2個億,馬化騰真的太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