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狼來了!特斯拉落地上海建廠?

《你就是奇跡》第三季,11月13日湖北衛視首播,攜手摩拜單車給大家送福利啦!湖北衛視《你就是奇跡》第三季觀眾專享,摩拜月卡限時搶,新老用戶免費騎行。

活動規則:

1). 用戶領取成功後需登錄摩拜單車app使用;

2). 如果係統提示“你己經領過月卡”,則表明當前已有正在使用的卡,需等待上一張月卡過期後再進行領取;

3). 查詢月卡方式:打開摩拜單車APP一左上角一我的錢包,可顯示月卡剩餘免費天數;

4)如果自費買過月卡,也可以領取免費月卡,使用時間疊加。

本文節選自10月24日《馬紅漫的價值投資課交流群》群友互動,由群友@王濤匯總,編輯進行整理,在此感謝,文章很長,幹貨很多,堅持看完會有收獲。

鳳溪園說:對於中建這麼大的盤子來說賣方300多萬元用得著這樣子賣嗎?還是故意在大宗交易上做大折價造成更大拋盤以利於大莊繼續低價吸籌?未來中建有這麼看空嗎?值得思考。學委能講講見解嗎?這是昨天一個群友的問題,關係中建的大宗交易的。

吳義說:通過學習各種方法毛估出你手上企業值多少錢!市場先生每天來要你賣給他。沒達到你想要賣的價錢你就不賣他,市場先生就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消息利空來恐嚇你賣給他……

班長(@不能沉默)說:1.從“好公司”的角度:行業前景有沒有變化?公司的前景有沒有變化?公司的業績有沒有變化?是增長變慢了還是開始虧損了?2.從“好價格”的角度,橫向比較同類,縱向比較曆史,市盈率的倒數比較無風險收益率三個標準來說,橫向和市盈率的倒數,應該是找不到能匹敵的吧?從縱向比較曆史的角度,不算最低的,但是最低的時候是大盤2000點的時候吧?大盤上升了65%,估值做現有提升是否合理?把上述幾個問題想明白了,再決定你的去留,無論對錯,都是你最大的能力了。

學委說:作為散戶這個大宗交易的“局外人”,我一般隻關注它發生的頻次和是否是較敏感的營業部發生,像中建這種折價我會直接忽略。至於具體的數值,你可以看局部,也可以看整體。如果近期發生的大宗多以折價為主,且折價率基本都在這個數值,說明是普遍現象無需太在意,如果是偏離了正常值那就需要警惕一下

班長(@不能沉默)說:賣出股票的理由中有一條,如果你賣了,準備換成什麼?下一個是否很有把握?是否就等你坐穩了就立刻發車?如果現在持有的你已經拿了2個月並且浮虧了5%,下一個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你連續切兩次,都是5%+5%,香腸就是這麼切短的。

元唱說:這個話題以後群裏可以終結了,比如某一個人手裏有幾套房子,現在急需一大筆資金,但是市場行情不好,那就折價10%賣出,你能說這個城市,這個地段所有的房子都需要貶值10%才能賣出嗎?

班長(@不能沉默)說:特斯拉落地上海的新聞又開始熱起來了,6月的時候熱過一陣子,當時就在群裏分享了看法,今天再拿來分享的同時,補充增加一點觀點:

首先,特斯拉落地上海對上汽集團構成利好,理由是增加了產業集群效應!2000年前管仲提出“士農工商、四民分業”的思想,把相同工種的人集中起來居住、工作、生活,促進專業化分工和工匠精神。今天的中國和全球也是如此!例如:德國、日本及美國的底特律汽車城都充分體現了這個集群效應,集中研發、生產、銷售,有利於促進技術交流和競爭。

其次,假如特斯拉落地上海合作者不是上汽,對上汽什麼反應?我認為是利好,因為特斯拉進來,會促進整個上海汽車產業的發展,對技術、人才、管理、觀念、理念都會有巨大的提升,同時特斯拉和上汽沒有任何直接競爭,反而有拉動,偉大的對手都是互相成就的,比如格力和美的的雙雄競爭,促進了彼此的偉大,而青島海爾就有點孤掌難鳴了。

第三、假如合作者是上汽,對上汽集團來說短期利好,長期利空。因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家的目標是彎道超車,如果特斯拉和上汽合作就複製了當年大眾、通用等外資汽車對國產品牌的壓製,繼續在人們心目中形成合資優於自主的“概念”,不利於自主品牌的形象和定價提升。當年國家發展汽車產業是無本之木、迫不得已,而今天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和品牌差距沒那麼大,應當汲取之前的教訓。上汽自主的榮威、名爵在國外都算是不錯的品牌,尤其是名爵是百年企業、跑車的形象。

第四、上汽絕對不可能和特斯拉合作,因為今年股東大會上管理層斷然否決,而且用的詞是“從未接觸、絕無可能”。

補充我谘詢比亞迪和上汽員工的觀點:

比亞迪員工觀點:國內電動車的發展進度也受益於特斯拉在美國的名人宣傳效應,更快的度過了國內用戶的安全憂慮,特斯拉在國內建廠應該可以更好的推進電動化發展速度:

1.裏程憂慮。特斯拉的長裏程會帶動用戶對國內電動車裏程提升的訴求,推動裏程提升,從而能更快解決這個顧慮;

2.成本降低。特斯拉發布了要把電池成本控製在100美元/wh,如果電池也能在國內生產,應該會加快電池成本的降低,如果不在國內生產,肯定會要求供應商降價;

3.價格區間。傳統燃油車的現狀是合資拚命往下探,自主拚命往上提。一片焦灼之後會不會走家電路線?我個人覺得大概率會。純電動車本來自主玩的挺嗨,突然殺進來一個看著高大上的玩家,會不會走燃油車競爭路線呢?畢竟model3宣稱3.5萬美元,加上25%關稅(返增值稅),30萬RMB——乞丐版。我感覺跟自主的競爭有限,用戶越來越理性,講究實用性的不會考慮,講究體麵和社會地位的話,ABB都說了要做便宜的純電動了,再多一個特斯拉也隻是多了一個競爭者。

如果光之翼要往30-40萬賣,可能會有競爭,不過這個競爭不光是特斯拉,還有ABB。

上汽員工的觀點:為什麼特斯拉國產化?特斯拉國產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單車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更大的消費群體,美國新能源補貼製度跟OEM投放量遞減,Tesla需要在第二市場尋求更大的機會。

特斯拉的優勢:強大的續航能力(>500km),先進的互聯電子係統,時尚的外形和名人效應。

對於上海的影響:上海將擊敗深圳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中心,深圳曾經因為BYD領先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上海同時有四股力量:本土國企(上汽)、本土初創公司(蔚來)、老外資(大眾,通用)、新外資(Tesla), 這體現了上海汽車產業鏈和綜合市場環境的綜合優勢。

對自主品牌的影響:激發民眾更高的新能源熱情,促進傳統主機廠進行產品升級,提高整車續航能力,良性競爭,最終消費者受益,打擊互聯網初創新能源公司。

萌哥馬利說:感覺最大的收獲不但是學習到馬博士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是結識了班長和學委這樣價值投資的高手們,私的經驗分享,讓個人水平逐漸提高,對股票分析更有深層次的見解,不再追漲殺跌,不再彷徨不安,依然堅定看好中國市場,以投資公司為理念,繼續持有低估值的優秀中國企業,謝謝!

注:

最後更新:2017-10-25 09:43:16

  上一篇:go 奧迪A6L的ABS故障燈亮了,汽修師傅說這類故障必須得及時解決!
  下一篇:go 是時候引入“攪局者”特斯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