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1 返回首頁    go 搜狐


一季度春季攻勢有沒有?過去18年上漲概率超過六成

雖然目前機構對2018年的市場風格演變有較多爭議,不過,多數機構對2018年一季度“春季攻勢”持樂觀態度。此外,數據顯示,2000年~2017年的18年間,一季度的上漲概率最高,萬得全A指數有12次在當年的一季度出現上漲。

2018年的行情即將啟動,雖然目前機構對2018年的市場風格演變有較多爭議,不過大多數機構都認同“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將在2018年延續,另外對2018年一季度“春季攻勢”持樂觀態度的主流機構占據多數。數據顯示,2000年~2017年的18年間,一季度的上漲概率最高,萬得全A指數有12次在當年的一季度出現上漲。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趨勢性機會不明朗的情況下,主流機構更看重2018年的結構性機會。而對於中短期熱點的研判,機構之間也不盡相同,例如有機構建議關注CPI上行預期抬頭,也有機構認為,可加大對券商板塊的配置。

春季行情預期樂觀

在每年一季度,A股通常會不乏人氣,例如每年春節前後的“紅包行情”總是令投資者為之期待。數據顯示,2000年~2017年的18年間,一季度的上漲概率最高,萬得全A指數有12次在當年的一季度出現上漲。另外,在這18年中,有6年的一季度為全年漲幅最大的一個季度。

另外即便市場在1月出現調整,投資者在2、3月仍有望獲得收益。自2000年以來,分別在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6年、2017年的1月份,萬得全A指數曾出現下跌,不過隨後的2、3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彈。

剛剛過去的2017年,A股各大指數大多數收紅,不過市場出現了嚴重的分化,如果沒有踩準節奏、操作白馬股,投資者麵臨較大的虧損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經曆去年四季度的調整後,目前市場各大主流機構對2018年一季度“春季攻勢”的展望整體偏樂觀。

光大證券日前表示,短期內投資者可以樂觀地看待市場,2018年的春季行情可以期待,央行新出台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將有助於平穩流動性,疊加1月開始實施定向降準,春節前市場流動性偏緊的擔憂將得到有效紓解。光大證券指出,曆史統計上看,每年2~3月份股市上漲概率較高,往往存在“春季躁動”,這應該主要和一季度信貸投放較多、資金麵較為寬鬆有關。因此,總體來看,1月份之後,流動性存在邊際好轉可能,在企業盈利增長支撐之下,“春季躁動”行情仍有空間。

招商證券最新觀點稱,2018年一季度,A股值得配置的股票和板塊在增多。招商證券看多市場的邏輯包括:定向降準實施疊加央行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一季度市場流動性有望改善;在經曆了持續的調整後,A股整體估值水平持續回落,目前參考2017年盈利預測,中盤和小盤指數整體估值回落到曆史相對較低的水平,而企業盈利相對穩定,相對業績增速,估值相對估值具備吸引力的股票在增多。另外,招商證券認為,從滬深港通的數據來看,目前海外機構仍然看好A股。數據統計,過去幾周海外資金不斷通過滬深股通買入A股,其中滬股通、深股通均已經連續三周實現成交淨買入。

中信證券同樣看好2018年年初的市場表現,其最新觀點表示,看好A股2018年的開年行情,在結構上建議堅持“抓大放小”以及消費行業龍頭公司。中信證券認為,目前看好龍頭股的邏輯依舊是市場集中度提高+流動性溢價。

中信建投今日則表示,預計2018年初的市場風格仍將會是“以大為美”,而盈利能力將是行情發展的核心,中大盤股在新格局下,盈利能力的確定性將會加大,持續享有流動性溢價,並逐漸消化藍籌白馬的高估值,但藍籌股內部也會出現分化,部分盈利減弱的龍頭,會逐漸喪失其地位。

關注結構性機會的演化

雖然主流機構目前大多看好2018年的春季行情, 不過鮮有機構認為這將是2018年的整體趨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趨勢性機會不明朗的情況下,各主流機構更看重2018年的結構性機會。

中泰證券日前表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存量主導階段,經濟結構將持續優化,行業集中度也將繼續提升,對股市而言,結構性機會大於趨勢性機會;投資者應擯棄粗放地炒作概念的思路,而是要更精準地聚焦到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上。具體而言,中泰證券指出,從總量的角度看,過去幾年國內製造業的效率在持續提升,A股3400多家上市公司中,製造業的上市公司最多,而且,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屬於行業中的佼佼者,因此隨著製造業步入存量主導時代,對製造業上市公司整體而言相對有利。

對於結構性機會的研判也出現不唯大的傾向。例如對去年整體表現偏弱的小盤股,已開始有一些機構從中長期的角度予以關注。中泰證券今日指出,去年小盤股的機會來自於市場階段性調整後的反彈,以及主題性推動的階段性向好,而2018年部分小盤股已經在年度周期出現了配置機會。中泰證券認為,雖然目前小盤股的內生成長性仍存在不確定性,不過也要看到,目前國內的新技術型公司正在從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過渡,這種“自下而上”的業態性改善,將成為成長股的投資新生態。

光大證券最新觀點表示,雖然短期消費板塊特仍值得看好,不過從中期來看,成長股麵臨政策的催化,業績有望逐步觸底回升,市場風格有望逐步向成長股傾斜。

另外,還有部分機構從CPI上行預期的角度對熱點進行了預判。東吳證券認為,2018年二季度在低基數效應的拉動下,CPI可能回升,這可能對利率市場情緒帶來一定的衝擊,因此抗通脹品種將在2018年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具體包括大眾消費、農林牧漁等行業。海通證券認為,2018年一季度CPI上行的可能性較大,可關注抗通脹屬性強的貴金屬和銅。

海康威視中興通訊三安光電等為代表的科技藍籌在2017年大放異彩,這同樣是2018年主流機構看好的方向。不過招商證券在繼續建議關注“科技創新”“製造業升級”“中高端消費”等一季度行情主線的同時,也建議加大對券商板塊的配置。招商證券認為,券商股當前具備的長期配置價值來自於業績好於預期、市場環境溫和改善、估值回歸底部等因素。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原標題:一季度春季攻勢有沒有?過去18年上漲概率超過六成)

最後更新:2018-01-01 23:48:57

  上一篇:go 2017年保監會發出37份監管函 數量超過前年一倍
  下一篇:go 房企5000億俱樂部:碧桂園、萬科、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