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8 返回首頁    go 搜狐


奔馳E級底盤工整,但後懸架依舊是“鋁換鋼”?

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奔馳E級前後防撞梁的情況,整體來說,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前梁鋁合金,後梁衝壓鋼板。昨天有熱心網友給我們留言,發來郵件,展示了台灣版奔馳E級的後防撞梁,果然比國產的厚實多了。

盡管台灣的奔馳E級後防撞梁也是鋼材,但結構是更加堅固的“口”字形,雙層焊接封閉,而國產的E隻是一個單層衝壓板。

其實國際大廠在整車生產中有很多部件都是外采的,供應商往往會提供一些列的配套,來供主機廠選擇。比如防撞梁,鋁合金、單層鋼板,雙層鋼板,都是可以選的,至於主機廠怎麼選,就看不同地區的法規,一般都是在保證法規的前提下,選最便宜的。

閑話不多說,今天來看底盤。

平整度:平整度高,保護好

其實對於奔馳E這個級別的車來說,底盤必須做到高度平整,否則都有辱“豪華”品牌的名號。並且平整的底盤設計,也是德係車的優良傳統,因此,奔馳E的底盤平整度倒是不用擔心太多。

車底兩側安裝有大麵積的塑料護板,一直延伸到車尾,不僅很好的覆蓋和保護到了車底的油電管線,而且還將油箱很好的隱藏起來,可以說相當到位。

奔馳E的發動機油底殼采用工程塑料,我們這輛車並沒有發現漏油跡象。

車底的鋁箔板隔熱層覆蓋得非常到位,從車頭到車尾,覆蓋麵積很大。並且在車底我們還看到了不少鋁合金材質的車身加強杆,起到穩固車身以及增加車身剛性的作用。

前懸架:變種的雙叉臂結構

這台奔馳E級的副車架是鋁合金材質,並且是全框式結構。相對來說,全框結構的副車架,可以讓車身的剛性和韌性變得更強,整車更加緊實,不鬆散。而鋁合金材質的副車架,減重明顯,並且彈性好,吸收震動能力強。

根據官方的說法,奔馳E級的前懸掛叫做“多連杆獨立懸架”,其實依舊是雙叉臂結構,隻不過奔馳E的下擺臂變成了兩根,這個設計有點兒像以往寶馬的“筷子”懸架。相比傳統的雙叉臂來說,這樣的結構,能夠使前輪更加靈活,讓主銷傾角增大,提高整車轉彎的抓地能力和過彎時的操控性能。

當然,結構好不好與開起來好不好,其實是兩碼事兒,因為整體調校才是核心的所在。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奔馳E級全係標配了懸架的軟硬調節功能。

後懸架:謎一樣的後懸架材質

奔馳E的後副車架也是全框結構,不過材質變成了雙層衝壓鋼板。

奔馳E的後懸架是一個五連杆結構,上方三根控製臂是鋁合金材質,而下方兩個控製臂則是單層衝壓鋼板的結構,而老款海外版奔馳E級五連杆的控製臂都是鋁合金,這倒不太挺令我們意外,國產減配都習慣了。然而令我們意外的是,國內友媒評測過新款的國產奔馳E,後懸架下控製臂是鋁合金的。

其實我們自己也有點看迷煳了,這媒體評測車、海外的車,與我們自己手裏買到的車,到底是不是同一台車?反正消費者啥也不知道。

其實不少朋友都在疑惑,為什麼鋁合金懸架一定比鋼好呢?鋼的強度不是比鋁合金強嗎?實際上在同等重量下,鋁合金的強度要比鋼強很多,也就說同等強度下,鋁合金的重量要比鋼輕,那麼輪上質量和簧下質量也會變得更輕,更加利於整車的穩定和操控。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講究運動和操控的車型,都會采用大量的鋁合金件。

總結:工整的底盤,謎一樣的懸架

對於這台奔馳E來說,底盤的整體做工還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不僅平整度很高,而且對於底盤的保護也很到位。至於用料方麵,其實要探討的問題還不少,尤其是後懸架鋁合金材質的應用,老款E級,評測版E級與我們購買量產版E級,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區別。至於為什麼會有區別,這就不得而知了。

那麼關於這台奔馳E的內飾、四門做工用料,以及車內的甲醛情況具體如何呢?不妨繼續關注我們後續的拆車內容。

奔馳E320底盤評分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2:20

  上一篇:go 別克GL6內飾官圖發布 雙色設計/6座椅布局
  下一篇:go 奧迪Q5發動機漏氣故障,專用解碼器才能快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