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
天猫
新零售周年庆,天猫双11大阅兵
11月11日,中国集邮总公司将限量发行天猫双11纪念邮票。这标志着天猫双11已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
今年的天猫双11即将迎来第九届,每一年天猫双11都在刷新记录,从2009年27个品牌参与,0.5亿元的销售额,到2016年1207亿元的销售,在这让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商业能力和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快速成长。
2013年11月,总理李克强在和马云座谈时这样肯定天猫“双十一”:“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商业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福祉的推动,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认可。而这样影响力的背后离不开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
距离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正好1年的时间,今年的天猫双11将成为一场“大阅兵”,检阅者将是全球亿万线上线下消费者。
检阅即将开始。
线上线下大平台,百万门店同贺
前面昂首走来的是线上线下融合形成的“平台”大方阵。
今年天猫双11全球超14万品牌投入1500万好货,海内外超100万商家线上线下打通、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5万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猫小店、3万村淘点将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购物体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的核心商圈,会在双11期间涌现出一批自带炫酷科技的品牌快闪店;天猫还将联合品牌商,向全球线上线下消费者发放百亿元的购物津贴。
今年的双11除了前些年的线上商家以外,大大增加了线下门店的参与力度。
天猫双11期间,上千品牌的超过10万家门店将实现“智慧门店”的升级迭代,品牌横跨服饰、快消、美妆、手机等多个行业,从导购到逛店、挑选、试穿、结算、收货各环节,数据和技术赋能都在日益丰富“新零售”的内涵,实现对商业价值链的全局优化。
“天猫小店”也将加入“方阵”。据介绍,5万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猫小店、覆盖近60万家零售小店将携手亿滋、乐事、费列罗、宝洁、蒙牛等品牌,全部加入双11阵营,累计触达1亿消费者。
在不同的市场时期,“人货场”三者的关系,随时在变。
物质短缺时代,“货”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需大于供,任何产品都能很容易卖出;
传统零售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后,“场”占据了核心位置,唯有争取到商场的黄金位置,品牌才能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零售时代,以“人”为本,终于得到了落实。
零售行业未来的大趋势就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将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
而今年天猫双11,从天猫平台,到银泰这样的商业综合体,到盒马、家时代这样的新零售标杆品牌,再到 “智慧门店”和天猫小店,将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上下通达、立体联合、协同一体。
探索模式创新,创造中国式物流效率
紧接着平台方阵的,是以菜鸟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方阵。
天猫双11,是中国商业力量的总集结,也是对商业服务的总压力测试,特别是对中国物流的压力测试。
2010年,彼时淘宝双11的成交额仅有9.36亿,还不到今天阿里巴巴平台日均GMV的十分之一,但却几乎压垮了当时中国的物流体系,导致严重“爆仓”,在那两年,双11的物流瓶颈也曾留下很多质疑的声音。
2013年,阿里巴巴宣布联合复星集团、“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设立菜鸟网络,构建开放式的全新物流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合中,中国的物流效率发生质变。
以菜鸟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网络,不仅探索物流模式的创新,也在加速将新兴物流技术投入商用,截至2016年,中国零售平台上81%的商家已经使用菜鸟标准化电子面单取代了传统面单。
机器人仓群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益广泛,2016年还是单点开花,到2017年菜鸟机器人仓群将在天猫双11期间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
“新零售”满周年,菜鸟将会协同全行业超过300万的快递人员,组织的干线车辆、航空包机等资源将增长30%,还将投入15亿元补贴智能仓配商家和物流企业。
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供给侧的创新,只有共享互联才能解决物流的末端难题和绿色环保问题。菜鸟网络是以社会协同为理念,以赋能生态为初心,中国物流数据的大中台。
以双11为代表的中国物流生态,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依靠自营去解决的问题,只有依托于菜鸟的生态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而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态系统,消费者才可以在家随心所欲的购物、愉悦地欣赏晚会,而不再去担心物流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享受真正的电商节日。
大数据带动制造升级,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看,大数据方阵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
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升级,大众化消费时代将进入到小众化消费时代,商品趋于个性化,并赋予其更多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说,从生产的源头开始,“人”的需求,会被更好地满足。
行业里有一个段子,大数据时代,商家将比妈妈还了解你。这其实也就是新零售的核心诉求,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智能化地推送你所需要的信息。
过去的“Made in China”,最突出的特征是基于规模化大生产形成的“价廉物美”效应,而阿里巴巴所倡导的“Made in Internet”,着眼于最大限度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数据效能,让阿里巴巴经济体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产品、更高质量的供给。
大数据服务大企业。海尔这样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全面通过天猫数据,生产定制化产品。消费数据显示,民众对各类床上用品等大件的洗涤需求上升,海尔就顺应市场果断推出10KG容量的爆款洗衣机,在2016年天猫双11取得大卖。
大数据生成大平台。阿里巴巴已将众多的小生产者连接成一张大的生产网络,中小生产者依托互联网平台获取生产信息,尤其是在双11期间,“淘工厂”等机制快速将需求传导到上游厂商,使生产者的产能得以充分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短时间内激增的订单需要。
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浪潮已经袭来,由天猫双11带动的“新制造”升级,帮助中国制造站在跨越式发展的崭新起点。
全球购物狂欢,展现中国经济活力
压场的是国际代表队方阵。
从皇马曼联球星签名球衣全球限量版到新西兰恒温鲜奶,从10月19日起,天猫国际将联动欧美亚10国推出海外包机直送服务,新西兰鲜奶将是首次以跨境进口大规模引进,让国内消费者喝上史上最新鲜的进口牛奶。
意大利的红酒、俄罗斯的糖果、智利的车厘子、加拿大的北极贝,每年的天猫双11,是全球名货走进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
梅西百货、Costco 、麦德龙、Chemistwarehouse、松本清等国际零售巨头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与天猫国际一起,在今年全球化双11再上一个新台阶。
阿里巴巴拥有遍及全球的庞大商业网络,基于这一网络,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也在利用双11淘中国的宝贝。在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双十一购置服饰、3C等中国特色产品已渐成风潮,而在许多欧美国家更诞生了利用双11薅羊毛一族,他们利用天猫双11扫货,再紧随其后的黑色星期五在当地转手。
在收购Lazada之后,阿里在东南亚的业务迅速发展。作为阿里巴巴走向全球化的第一站,东南亚是非常重要市场。从东南亚市场开始,阿里巴巴会持续推进全球化,服务本地市场。全球化策略将是阿里巴巴最长期的战略。
中国产品行销海外,海外特产风靡国内,天猫已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商业平台。
天猫双11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渠道和平台,它更为市场参与者主动赋能,帮它们突破自身既有的能力边界,实现更大的商业愿景。这也正是阿里巴巴创业之初便确立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既有的实践观察,天猫“新零售”正在切实的推动和改写传统商业的格局,且完全有可能引爆中国乃至世界零售市场的变革。
最后更新:2017-10-20 23: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