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魔獸
環保督察嚴防一陣風 環保部2018年要殺“回馬槍”
歲末年初,又到了盤點的時候。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發起了“2017年印象最深刻的環境事件”征集活動,其中,“環保督察”榜上有名。
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中央環保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2015年8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方案印發。2015年12月,河北省督察試點啟動。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經過兩年、四批次的工作,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對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
“中央環保督察達到了這麼一個境界和效果,叫做‘百姓點讚、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我個人以為這個評價還是恰如其分的。”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如是說。
為了防止“一陣風”,打好治汙攻堅戰,環保督察將在今年繼續做好“回頭看”工作,防止問題再次“複發”。
“蕩滌思想觸及靈魂”
“加強環境保護意識,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完善生態文明機製。”在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看來,中央環保督察主要收到了這4個方麵的成效。
如今,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則已顯著增強,這與中央環保督察的作用是分不開的。許多地方領導同誌反映,中央環保督察是“觸及靈魂、蕩滌思想、深受震撼”。
如何“觸及靈魂”?數據給出了答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共與768名省級及以上領導幹部、677名廳級領導幹部開展了個別談話,對689個省級部門和單位進行走訪問詢,問責了黨政領導幹部1.8萬多人,累計移交了387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案卷。
“每一個督察報告,總體上70%的篇幅是講問題,20%的篇幅談成績,10%的篇幅提建議。”劉長根說,通過督察,夯實了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機製,刺痛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敏感神經,達到了環保督察的根本目標。
除了壓實責任,中央環保督察還解決了一大堆長期難以解決的環保“老大難”問題。
新疆卡拉麥裏山等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基本整改到位,內蒙古唿倫湖濕地麵積明顯擴大,湖北基本完成湖泊違規養殖的清退工作,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治理進度明顯加快,安徽全麵叫停侵占巢湖濱湖濕地等行為……據統計,中央環保督察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8萬多個。
每到一地,在中央環保督察組接到的各類環境舉報中,群眾身邊的環境汙染“小事”往往占比最高,占了總數的65%左右,內容涉及到餐飲油煙、噪聲、揚塵、生活汙水、垃圾、小作坊加工等眾多“小”汙染,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城鄉接合部聚集的環境髒亂、廠居混雜等問題。
以解決群眾舉報的環境問題作為重點,形成了“邊督邊改”這一工作環節,效果還不錯。
“可以跟大家講,在督察方案中是找不到‘邊督邊改’這四個字的,這是在河北督察試點過程中實踐探索出來的,現在已成為中央環保督察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劉長根說,“邊督邊改”營造了督察氛圍,強化了基層環保意識,還有利於轉變基層幹部作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據統計,4批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共向地方交辦了10.4萬件群眾環境舉報,目前已經辦結了10.2萬件,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歡迎和擁護。
如何防止“一陣風”?
不過,有輿論反映,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問題,一些企業因為不滿足條件被停產了。
對此,劉長根表示,在督察組進駐前後,確實有個別地方由於擔心督察問責,不分青紅皂白,采取緊急停產、停業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督察組,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
“這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高級黑’,是典型的地方環保懶政行為。對此我們堅決反對,發現一起糾正一起,並要求地方舉一反三,嚴肅處理。”他說。
還有另外一種情形,就是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的全麵鋪開,各種利益訴求紛繁複雜,部分自媒體誇大事實,進行不實炒作,混淆視聽。
“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專門組織調查過,要求地方及時發布真相。比如,在第三批督察中,有輿論反映浙江紹興造紙企業停產導致紙製品價格大幅上漲,經查實,3600家隻有10家環保違法違規企業停產,並沒有影響紙製品價格。”劉長根說。
2015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就開始在河北省試點,但為什麼直到2017年,尤其是8月以後,公眾才感覺到督察的力度明顯加大?
在劉長根看來,這與公眾的認知過程有關。河北督察試點隻是一個省,涉及麵比較窄,又是新生事物,大家都還在猜測,緊迫感、壓力感不夠強。後麵幾批督察,隨著問責工作的全麵啟動,壓力也傳導了下來。實際上,從第一批到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始終是一以貫之地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奔著責任去。
同時,督察工作也在不斷進行改進。剛開始並沒有要求“一台一報一網”進行公開,在實踐中,督察組感到工作需要老百姓參與,於是就把信息公開和宣傳報道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督察進駐期間要求地方每天都要公開督察信息,電視台每天晚上要拿出幾分鍾對整改情況進行公開報道,營造督察氛圍,倒逼各地加大整改力度,切實解決問題,同時激發了老百姓的參與熱情。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氛圍,社會上才會感覺督察力度在不斷加大。”劉長根說。
雖然中央環保督察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督察結束後,地方會不會“老調重彈”,環保督察會不會成為“一陣風”,效果大打折扣?
“在環保督察之初,特別是第一批、第二批時,一些地方確實存在少數反彈的問題。我們也收到過一些舉報,反映有些問題在進駐時解決了,督察組走了以後,問題又反彈了。”劉長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針對這一問題,環保部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建立按月的清單式調度製度,把環保督察整改方案的內容分為重點整改問題、黨委政府督辦情況、建立長效機製等幾方麵,要求地方上報,環保部再根據報送的情況組織核查,整改不到位的采取再警告、提醒等措施。
“環保部有一套處罰機製,包括函告、通報、約談、移交問責等措施,在推動地方強化整改長效機製方麵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劉長根說。
除了這個,還有“點穴式專項督察”,就是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問題開展的,目前已經在江蘇南通試驗過,效果還不錯。
第三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宣傳報道,把信息公開做具體,要求地方的整改方案、整改情況、落實情況等都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初步考慮,2018年要對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緊盯問題,壓實責任。同時圍繞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針對重點地區大氣汙染、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汙染,以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劉長根說。
(原標題:環保督察嚴防一陣風 環保部2018年要殺“回馬槍”)
最後更新:2018-01-06 02: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