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魔獸
魔獸世界:裹挾了玩家青春的粉絲電影
看《魔獸世界》之前,我沒有玩過這款遊戲。因為以前玩遊戲,我一般隻玩《使命召喚》《榮譽勳章》這類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暴雪公司的遊戲產品我隻玩過《暗黑破壞神》。
我沒有《魔獸世界》的情結,隻是作為純觀眾,抱著看魔幻片的心態觀看這部電影。
電影的敘事結構非常簡單:獸人的世界杯一巫師控製,他用邪惡的魔法打造了一個傳送門準備把整個獸人部落都傳送到人類居住的星球上,於是獸人與人類大戰不可避免。
有人說這部電影有點像《指環王》。我感覺這句話評價太敷衍,不認真。
《魔獸世界》缺乏《指環王》的宏大敘事,故事結構也過於簡單,幾乎沒有可比性。我倒覺得,這部魔幻電影有點想往《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上靠,可惜還是差一點,特別是幾場獸人與人類的大戰,過於平淡,剪輯有點混亂,想表現大場麵但反正用力不到位。真正和這部電影有點像的可能是《納尼亞傳奇》係列,場麵不溫不火,缺乏亮點。
雖然這部《魔獸世界》上映兩天就已經在國內票房超六億,創了中國電影史的第一。由於遊戲本身的玩家數以億計,那麼這部電影的票房應該不成問題,但口碑呢?很難說。
一部成功的電影改編成遊戲還行,但一部火爆的遊戲改編成電影做到名利雙收的很少。比如《殺手47》,《毀滅戰士》,《馬克思·佩恩》,以及鼎鼎大名的《生化危機》係列,都是出人意料的不溫不火,而且評分都比較悲慘,《生化危機》係列中metacritic評分最高的一部《生化危機3:滅絕》也才41分。
有人說,那些給低分的都沒玩過魔獸。
那就得明確這部電影拍出來到底是給誰看的?
有數據顯示,豆瓣評分目前高達8.4,曾經一度達到8.9,IMDb上也有7.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影評人和非玩家影迷眼裏《魔獸》是部十足的爛片。專業影評人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評分隻有30分,爛番茄上的新鮮度也低至18%,而美國知名電影網站IndieWire的編輯們更是對《魔獸》進行了集體吐槽,甚至探討起了好萊塢商業環境對天才導演的成長到底是好是壞。
高票房很多是伴隨低評分!像《速度與激情7》那樣高票房和高評分的電影不多。
很多人看這部電影大多去看曾經熟悉的場景,回憶曾經的遊戲青春,說直白一點就是去看曾經的那份“情懷”。有了曾經評價到:電影好壞,對於觀眾來說,早已無所謂,已經完成身份轉變的他們,借此機會找尋過去,與青春作別,才是湧入影院的核心動力。
我認為就是這個道理!
《魔獸世界》不過是裹挾了青春的一部粉絲電影。
當然,我還是比較可惜本片的導演鄧肯·瓊斯。這位導演過《月球》《源代碼》等這樣有深度有想法的英國青年導演,這一次向好萊塢妥協遞上的《魔獸世界》這份“投名狀”顯然不及他以前的作品。
都說術業有專攻,每一個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不要輕易轉領域輕易轉行,全才導演畢竟是鳳毛麟角的。就像卡梅隆、盧卡斯、彼得傑克遜這樣電影大師,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終成大神!
看完《魔獸世界》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好萊塢已經貢獻出類似很多的魔幻大片,很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錢應該賺了,可是口碑呢?
不出意外,這部《魔獸世界》應該是係列片中的第一集,因為在片尾新任國王正在召集其他王國的人準備集體對抗獸人!我其實有點擔心,不會又拍成另一部《五軍之戰》吧?
最後更新:2017-10-19 0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