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6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聽話的就是好孩子,誰說的?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常常聽到這樣的句式:XXX,你要聽家長的話,不然就沒有人喜歡你了,或者是,隻有聽話的孩子大人才喜歡……

  “聽話”似乎成了成人對孩子固有的且冥頑不化的衡量標準。在成人的眼中,聽話的孩子更惹人喜愛,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這樣的想法如今看起來未免有些自私,“聽話”的孩子說明好管教,好管教就意味著家長能省心,為了自己的便宜,很多人更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聽話,以服從代替個性,在很多聽話的背後,也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細數一下,很多家長很頭疼的一個問題是,你指東,孩子偏往西,你讓孩子安靜,孩子偏要嘰嘰喳喳地表達。所以,這樣的孩子被扣上了不聽話、不乖巧的帽子。這種觀念,也讓很多本身安靜敏感的孩子覺得,隻有聽家長的話、無條件的服從才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在這種思想的灌輸下, 孩子做事小心翼翼、在意家長的看法、擔心家長的責罵……在重要的成長時期,過度壓抑了自己本身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

  在這個問題上,不知道有沒有家長進行過反思,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孩子不聽話的動機又是什麼?

  孩子聽話,可能因為家長說了太多次No

  孩子背離家長意願的行為,可能是由於叛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當他馬上要行動的時候,很多家長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行,這樣太……久而久之,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得不到滿足,逐漸越來越反感家長的拒絕,從而產生叛逆心理,對家長的話置若罔聞或者背道而馳。

  為什麼您拒絕孩子之前,不先問問他為什麼

  由於我們是成年人,有自己慣有的行為準則和原則,麵對孩子的行為,我們有時候難以理解,對待這些我們不能理解得東西,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阻止和拒絕,您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要堅持去做一件事,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如果問問他,再去決定是不是要阻止他,是不是更好。孩子的內心世界敏感又豐富,也許他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但他的初衷是好的,所以,如果家長習慣和孩子說不行,表麵上看,你拒絕的是他的行為,但實際上,你在否認他的初衷。

  做一個民主開放的家長,用多元的視角定義孩子

  可能上一代人的成長環境比較傳統,傳統的育兒方式、強硬的教育態度為我們的教育觀打上了烙印。其實,在當今社會,衡量標準已經不再單一,順從、聽話、服從已經不是定義孩子好與壞的標準,我們其實是期待孩子思維活躍、樂觀開朗、能夠和不同的夥伴愉快相處……所以,如何教育孩子之前,要自己先明確,不要把自己對好的定義加之於孩子身上,讓孩子更好發展的前提,是家長自己有包容的心態和多元的視角。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17

  上一篇:go 自主學習習慣,一步一步養成
  下一篇:go 入營須知:物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