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能源消費提供最後一公裏智能服務
本文講的是 : 如何為能源消費提供最後一公裏智能服務 , 【IT168 案例】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總體用能低效粗放,單位GDP能耗是美國的約1.8倍,企業能源管理水平相對滯後,能源管理亟需精細化、智能化提升,國家戰略層麵也對此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即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智能化為基礎,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係。作為高能耗國家,我國用戶端,特別是工業領域,能源服務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如何為能源消費服務提供“最後一公裏”的能源服務,成為能源行業眾多企業的當務之急,也是向智慧能源轉型提升的重要一步。
河北隆基泰和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隆基泰和雲能源公司”)是隆基泰和智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股份代碼:1281.HK)(簡稱“隆基泰和智慧能源”)下屬的全資子公司。通過攜手IBM,借助Watson Explorer以及IBM預測客戶洞察等解決方案平台,利用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綜合能源雲平台。服務雲平台,為工商業企業構建360度完整的客戶能耗視圖,持續構建高耗能企業用能預測及能效水平的分析和洞察能力,助力隆基泰和實現對傳統能源服務模式的突破,打造智慧能源服務體係。。
達成共識,開啟合作
隆基泰和智慧能源與IBM的合作始於2016年9月,公司副總裁劉振剛認為公司與IBM在智慧能源業務的兩點共識,最終讓他們選擇了IBM。首先是如何深入挖掘能源消費側的提升空間,他指出,“在輸配電業務方麵,無論從技術還是服務都已經非常成熟,但圍繞用戶側的能源服務相對較薄弱,隆基泰和作為能源行業的後來者,將聚焦於用戶的能源消費服務來拓展自身的能力和業務,這是第一個共識。”
隆基泰和智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振剛繼續說,“而如何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能源管理和服務上,整合能源消費數據,降低電力運維中的人工巡檢的人力成本,借助能源數據分析形成的洞察力,全麵提升在電力運維、管控、節能等方麵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隆基泰和能否快速拓展新業務的關鍵,這是我們雙方形成的第二個共識。”
基於對智慧能源業務發展的理解與共識,雙方高層領導決定整合雙方的資源優勢,搭建智慧能源雲平台,開啟業務拓展之路。
搭建智慧能源雲平台,推進新業務拓展
隆基泰和智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振剛表示,雙方開啟合作之後,幫助隆基泰和構建了智慧能源雲平台,麵向高耗能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提供綜合能源服務支持。
“首先是通過用戶端安裝的采集通信設備,將企業的電力數據采集到雲平台,通過雲平台的分析洞察,為用戶提供一係列服務,如全麵的電力智能運維,節能減排、能源交易、分布式能源以及其他增值服務。”
通過引入智慧能源服務理念,打造智慧能源雲平台,隆基泰和雲能源公司完成了電力運維業務體係的優化與集成,形成了快速複製的電力服務和定製化服務的流程,帶來了服務模式的創新與提升。劉振剛強調,保守估計,通過智慧雲平台的電力運維(“智能運維”),其成本較之前的人工運維降低了30%-50%;巡檢從原來的人工兩小時巡檢一次,到現在平台運營數據秒級數據的監測。
IBM中國能源與電力行業解決方案高級經理滕華解釋了隆基泰和與IBM共同合作的能源雲平台在數據分析方麵的特點,他說,對於需求側電力數據的分析,傳統的分析平台會基於數據模型進行預測,是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隆基泰和與IBM打造的這個平台,融合了Watson認知技術,整合了實時數據、客戶結構化信息、外部非結構化數據,如天氣、汙染等信息:
“這個能源服務雲平台在電力負荷預測方麵,會融合環境中的汙染情況以及天氣信息等。通過把外界的因素融到這個模型中來,幫助客戶更好地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負荷波動。”滕華說。
劉振剛指出,“因為像運維的工作,還有購售電的工作,都是需要非常準確的負荷預測來進行指導,所以Watson 平台,對我們有效把握客戶電力負荷需求,準確把握客戶能耗畫像非常有意義。”
據劉振剛透露,截至目前,隆基泰和雲能源公司已經跟約1200家大中型電力用戶簽約,雲平台集成了近200家企業用戶的電力數據。
釋放平台潛能,打造能源服務生態體係
談到平台未來的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劉振剛強調,“我們期待在能源雲平台上有更多的價值被挖掘,讓更多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匯集到雲平台上,形成一個公共平台,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提供服務,還與第三方夥伴一起為能源用戶提供服務。”
“透過雙方的合作,一是通過創新技術構建雲平台,進行雲平台頂層設計,建立數據的洞察分析方法,提升隆基泰和自身的數字化技術能力;二是在應用側幫助企業更好地分析和優化能源使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成本,充分實現能源雲平台的服務價值,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劉振剛說。
最後更新:2017-09-22 1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