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京東10年重金建的物流,為什麼一朝就被天貓攻破了?

8月17日晚,阿裏巴巴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業績增長迅勐,收入漲幅達56%。其中體量巨大的天貓交易額(GMV)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49%的增速超過了京東,展示了天貓新零售大象跳舞的魅力。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戰略以來,整個阿裏巴巴體係都在全麵開動。作為天貓新零售最重要的試驗田,天貓自然是重中之重。8月6日,天貓宣布啟動北京中心戰略,並在北京啟動“三公裏理想生活區“計劃,讓消費者購物就像在三公裏的半徑範圍內逛街一樣方便。

隨著天貓新零售加快落地,天貓的物流服務已經全麵提速。當日達、次日達、天貓超市1小時送達、盒馬30分鍾送到家、兩小時極速上門取退……各種物流服務都在加速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天貓也希望以物流為助推器,提升中國商業的供應鏈效率。

天貓北上背後,核心是物流服務的大幅提升

隨著消費快速升級,服務體驗開始成為左右消費選擇的關鍵。很顯然,天貓北上的目標非常明確,直指總部位於北京的京東。天貓有這樣的底氣,其實很大程度上在於天貓背後的物流服務相比早前有了巨大的提升,而這也對京東物流服務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據了解,作為北京中心戰略的基礎設施,天貓已經聯合菜鳥、盒馬、易果等,把北京區域的天貓超市當日達、生鮮商品30分鍾送貨到家打造成了常態化的標準服務。目前北京居民購買天貓超市的商品,物流已基本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即上午下單,下午收貨,下午下單,次日收貨。

天貓方麵表示,當日達和次日達的訂單比例將持續提高,次日達訂單正在向當日達進化 ,也就是說首都居民在天貓購物12小時內收貨將成為常態。而眾所周知,京東的核心優勢是物流服務“211限時達”,也就是當日達和次日達,但現在京東物流這項最核心的能力已被天貓追平了。

實際上,天貓在自去年開始就已多次完成升級物流時效。早在去年,隨著菜鳥聯盟的成立,一個優質的物流服務分層就迅速在天貓平台上出現。在菜鳥聯盟智能倉配網絡的協助下,當日達和次日達已經逐漸成為天貓超市類、家電類、美妝類等消費品的物流標配。

從2015年開始,菜鳥網絡在北京陸續開設了3個服務於天貓的倉儲基地,分別位於大興、順義和通州。這裏為北京全境及華北、東北地區提供服裝、家居,3C數碼及天貓超市的智能供應鏈管理和極速物流服務。按照規劃,菜鳥正在華北地區部署建設現代化的大型智慧倉庫,屆時自動化和機器人將大規模輔助人工作業,大大提高北京及華北區域的物流效率。

對京東來說,菜鳥網絡的布局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造成影響,原本商品豐富度和價格體驗就比京東要好的天貓,再加上高效率的配送服務,京東真的危險了。

一朝被趕超,京東物流被迫戰略收縮

如果說當日達是京東物流的核心堡壘,那麼2小時極速達就是京東的速度尖刀。但是現在,這把尖刀也被天貓趕超。天貓的這次北上,除了物流體驗大幅提升之外,還有一個秘密武器——“盒馬鮮生”。我們都知道,線上商超之爭有一點很關鍵的就是生鮮品類。

作為天貓新零售的標杆“盒馬鮮生”,如今已實現“3公裏30分鍾送達”的高效物流體係,這很大程度上徹底打破了之前生鮮電商一直難以突破的物流瓶頸。盒馬鮮生能夠在速度上超越京東物流,主要在於其獨特的模式:集門店、餐飲、倉儲、配送功能於一體,線上線下一體化,整個體係通過算法和智能技術驅動,又有專屬物流團隊,利用門店輻射周邊3公裏為半徑的範圍,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的時效性,讓生鮮的極致配送服務成為現實。

而京東與盒馬鮮生對標的則是“京東到家”,這是京東號稱生鮮配送最快的服務,聲稱1小時內就可以完成配送,但基本還停留在“外賣配送”的模式上,主要依賴於外接門店的效率和配送小哥跑腿速度。而盒馬鮮生則是通過數據驅動,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技術完全融合的創新型業態,已經完成了對人貨場的重構。這是對京東物流的升維打擊。

這種模式走通後,已經開始在全國快速複製,等於完全砍斷了京東的2小時極速達尖刀。當然對於天貓的全麵反攻以及超越,京東物流並沒有徹底放棄,京東自去年開始也相繼推出個性化服務,京準達、京尊達,希望能彌補差距。

去年9月,京東推出“京準達”服務,向用戶提供每2小時一個波次的精準送達服務,用戶可以精準的選擇送達時間點;今年5月,“京準達”服務升級,從2小時縮短到1小時。就在近日,京東又對“京準達”服務進行全麵升級,將預約送達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鍾。

表麵上看,“京準達”將服務時間縮短成30分鍾,這彌補了和盒馬鮮生之間的差距,但我們要知道,京東隻是在幾個核心城市提供這種服務,而且並不能在其他城市進行複製。

很大程度上這是京東的一種策略,即收縮優勢資源,集中做好核心城市消費者的口碑。但對於數量更多的外圍城市消費者,京東已經沒辦法做好服務了。事實上,如今京東已開始試點把成本大、收益少的鄉鎮配送甩出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京準達提速到30分鍾”,其實就是對二三線城市和中國大陸腹地更多普通消費者的戰略性放棄。對於一向高調擴張的京東來說,這是一種無奈之舉。

物流拐點來臨,京東這一次真的恐慌了

京東能夠從一眾電商平台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在於京東所建立的自營物流體驗。不過京東物流的優質服務體驗,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自京東成立開始那天,這家公司就一直處於虧損中,在這背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物流領域的不斷的投入。

不過這樣的優勢,在物流開放生態出現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每天產生上億件包裹的中國市場已經證明,物流效率不能僅靠設備、車輛和人員的投入來解決,這些資源都是有天花板的。如果把不同的物流企業用數據連接起來,大家統一標準,高效協同,也可以做到物流大提速。而這種開放生態的能力是彈性巨大的。

物流開放生態的未來能力沒有邊際,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物流可以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為技術密集型。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準確預測消費趨勢,動態計算訂單路徑,靈活調整倉儲庫存。包括機器人等人工智能設備大規模使用後,物流開放生態的效率會有指數級的上升。

隨著這種開放生態的威力越來越顯現,京東花費大成本建立的封閉式物流網絡就越感到挑戰巨大。要知道京東的物流一向被認為是京東平台最後的護城河。如果京東為了跟上天貓的物流體驗,選擇繼續加碼升級物流,那隻會加重京東在資本市場的壓力。因為京東升級物流的方式還是擴倉加人,這很容易引起虧損加重,動搖投資人的信心。

花了幾百億建立的堡壘,一夜之間被攻破了。京東向資本市場講故事的難度陡然加大,這也是為何前段時間我們看到京東做出一係列激烈動作的原因,比如劉強東的多次公開怒懟行業,比如封殺天天百世,本質上都是在核心優勢失去後需要繼續把物流故事講下去。

京東接下來該怎麼走?如果物流的故事到了大結局,新的故事又從哪裏開篇?這或許是劉強東接下來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最後更新:2017-08-20 01:28:54

  上一篇:go 京東和阿裏先後發布新財報,劉強東把自己的“法寶”弄丟了!
  下一篇:go 深挖京東財報GMV高速增長:京東已經走在贏利的正循環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