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製造業新趨勢
工業1.0是機械化生產的蒸汽時代,2.0是大批量生產的流水線模式和“電氣時代”,工業3.0是高度自動化的電子信息技術時代,那麼工業4.0就是建立在信息物理融合係統(CPS)之上、虛實融合的“網絡化生產時代”。
3D機器視覺係統.jpg
通過雲計算、自主控製和互聯網,人、機器和信息互相連接,融為一體。現有的技術和創新將被全部整合到一個數字化企業平台中。生產還未開始,產品開發流程和生產流程中的所有環節都可以在虛擬世界通過軟件被設計、仿真及優化,並可以進行模擬操作。
所有工廠將被連接在一起,生產價值鏈中的供應商獲得並交換實時的生產信息,供應商所提供的全部零件都將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順序到達生產線,而這一切的起點隻是個體消費者的一個需求。
在未來的智能工廠,工業4.0時代的基礎—信息物理融合係統將把產品信息輸入到產品零部件本身,它們會根據自身生產需求,直接與生產係統和設備溝通,發出下一道生產工序指令;智能設備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換信息,並借助“大數據”提供的“經驗”逐步發展出模仿、學習能力,進行自主生產,對生產中複雜的狀況做出精準判斷。這種自主生產模式能夠滿足每位用戶的“定製需求”,從而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製。
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是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其關鍵詞都是“智能”:智能化產品、智能化服務、智能化設備、智能化流程,其背後的原動力都是軟件和互聯網的發展,換言之,互聯網、軟件與工業的融合正在顛覆傳統的工業世界。
智能工廠的目標是根據終端客戶,以特定方式來提供定製化服務。隻有通過階層性較弱的網絡來互相配合,才能讓這種服務在經濟上取得成功。人依舊會是生產製造的中心。在某些領域的員工可能會更少,例如營銷、訂單處理和管理。但是工廠永遠都會需要工人。工人會從沉悶的任務中解放出來,如果說製造過程是一曲交響樂,那麼工人就會是指揮家。有了智能IT工具的幫助,他們會專注於決策和控製生產。
在智能工廠中,新的工具會為車間中的工人帶來力量。通過利用靈活的工廠基礎設施來整合多個建設模塊,人們可以專注在工人的需要、期望和要求上,獲得組織層麵策略與變革管理的支持,從而實現進步。
早前的工業1.0、2.0和3.0,不管是機械化、電氣化還是可編程的控製設備,其共同點都是追求機器換人實現單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即便是當前湧現的大量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生產車間,也還不能稱之為“智能工廠”。
智能製造不是簡單的自動化,也不是所有智能係統的簡單集成,大數據的聯通是關鍵,朗銳智科(www.lrist.com)認為隨著消費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從剛性生產到柔性製造,是製造企業未來生存和製勝的重要法寶。由互聯網引導的新工業革命即意味著巨大的機遇,也可能是關乎生死的嚴峻挑戰。
最後更新:2017-09-28 14:03:25
上一篇:
我國智慧醫療未來發展趨勢
下一篇:
工業生產領域機器視覺技術嵌入式應用趨勢
cf 167.div2 D.Dima and Two Sequences
拍立淘-圖像搜索與識別
Local Privilege Escalation for macOS 10.12.2 and XNU port Feng Shui
領軍全國嵌入式,ARM11重裝上陣
SHEVDC平台及物聯網技術產品選型
石油石化行業:民營煉化龍頭初具雛形
ubuntu中安裝deb、bin、rpm、及源程序文件
翻譯: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A and Microservices Isn’t Size
【設計模式】【用DOM4J模擬spring實現簡單工廠】
今天用Windows Live Writer 再寫把博客哈哈